每天資訊九十年代的德國人:我們很少看到國旗,我們沒唱過國歌

菜單

九十年代的德國人:我們很少看到國旗,我們沒唱過國歌

安德烈出生於1985年的臺灣,是中德混血兒,他的母親是中國女作家龍應臺,父親是德國外交官。

安德烈幾個月大的時候就在德國生活了,所以受到爸爸及家族的某個程度的影響,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德國人,又受到媽媽的影響,對中國很是喜歡。

安德烈在很小的的時候可以說是“以德國為榮”的,每當他看到在什麼指標上德國被列入世界前十名,就很高興,甚至就連什麼“欠債最多”前十名,他也覺得光榮,反正小什麼不懂。

但是因為納粹的歷史,安德烈很小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這種“榮”的情感是“錯誤”的,是不可以流露出來的,他們從小學就教那段納粹歷史,教了又教,教了又教。

所以從小安德烈一方面在心裡關心自己的國家,為德國驕傲,另一方面又要表現得很冷漠、很不屑;要小心翼翼才能不說錯話。

18歲的安德烈說:覺得德國是個不錯的國家,這種感覺是沒有一個德國人敢顯露、大家都要藏起來的。在別的國家你常看到國旗,德國很少;他們也沒唱過國歌,這是2000年的德國現狀。

安德烈說做德國人真的特別累,不久前他去看一場國際足球賽。德國隊踢進一球,群眾跳起來,又唱又喊,我聽見他們混聲唱的是,“德國人,站起來!德國人,站起來!”他嚇了一大跳,渾身都不自在。

他舉例說,一群人看完球賽散場,假如馬路上晃過來五十個興奮的美國人,大喊大唱“美國第一”、“美國萬歲”的時候,大家會覺得這就是典型的美國人。

那換成五十個德國人在街上大唱“德國第一”、“德國萬歲”,會把人給嚇死,第二天可以上《紐約時報》了,對吧?

但現在年輕的德國人已經對這種老是小心翼翼、老是低著頭怕做錯事說錯話、老是要保持“政治正確”的行為和思維模式,開始覺得受不了了,煩了。

很多年輕人開始說:為什麼我不能跟別人一樣?我要做我自己想做的,說我自己想說的,讓我自由吧。

和平是人類文明發展進步的基石,戰爭是摧毀人類文明的拌腳石,願世界再無戰爭。

參考資料《親愛的安德烈》——龍應臺

九十年代的德國人:我們很少看到國旗,我們沒唱過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