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菜單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作者:王軍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這幾年的市場變化很大,給傳統經銷商帶來了不少的挑戰和考驗。面對變化,

有的經銷商要麼反應過度,要麼反應遲鈍。

反應過度的經銷商,對於新出現的B2B平臺、社群電商,表現的很悲觀,感覺好像有了他們自己就沒有未來了,也有的人在沒有理清這些新模式操作邏輯的情況下,就去摻和一下,結果遭受損失,反而更加悲觀。

筆者認為,在中國這樣一個超大的市場,任何事物也替代不了經銷商的作用,首先不要悲觀,對於新事物不是不能擁抱,但要首先搞清他的操作邏輯,建立服務體系,切忌不斷找“紅利”,忽視原本建立的市場基礎,最後過得不如人意。

還有反應遲鈍的經銷商,知道市場在變化,但無動於衷,每天糾結、痛苦於運營成本在提高、競爭變得更激烈、業態更復雜,

本能的第一反應是:成本能不能控制住,縮減一個業務員或司機,降一點工資支出。

當然,這類經銷商也習慣了依賴上游廠家,等著廠家給政策,給支援。但事實上,這些變化的背後,有時候品牌商也是滯後的,因為大的組織體系內,往往存在著既得利益,結構性的碰撞,所以即使看到變化,也不敢有大的調整。

無論是反應過度,還是反應遲鈍,在當前瞬息萬變的市場中,都是不可取的。面對市場的變化,對大多數經銷商應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就來深度聊一下這個話題。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不壓縮成本,不依賴廠家

在提出具體措施前,先確定三個整體方向:

首先,不要想著壓縮成本。

雖然業務人員的工資是生意裡的最大支出項,但嚴格意義上說,業務員薪資很難有再壓縮的空間。

業務員作為經銷商連結門店生意的核心,千萬不要在這上面動心思,不光不能壓縮,還得加強。團隊有戰鬥力,是經銷商的核心能力之一。

第二,不要再像過往指望著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廠家投入的提高,繼而帶動自身的生意增長。

如今的市場已經進入到了飽和競爭狀態,一地一策,一店一策。當前一個品牌在行業的領先性,對一個區域市場份額持續提高,已經微乎其微。

區域市場的領先,需要的是從品類的維度,進行本地化的精耕細作,針對性地研究策略。

第三,擁抱新零售和業態沒問題,但不能顧此失彼。

本地市場的一畝三分地是經銷商的根基,只有打牢了根基,有富足的精力、人才,以及相應的資源匹配度,才能去擁抱。

回到經銷商生意本身,自己生意的長遠發展,核心就取決於三個因素:

上游不斷獲得優質品牌資源,下游不斷搶佔和鞏固客戶(門店和消費者),中間不斷提升團隊建設和運營能力。

有的經銷商眼裡就盯著終端客戶和自家代理品牌,銷量少了,要麼怪廠家不給力,要麼怪消費者到線上購買,線下容量減少。很少經銷商想著在原來的賽道之下生意少了,如何從格局上重新構建自己的優勢,把原來的生意“重做一遍”。

如果換個維度看,

假設在一個區域市場或者特定渠道,三個同品類的經銷商,我只要比其他兩個經銷商做得好,做得強,是不是極大降低生存風險?

誰的生意都難做,但當經銷商主動求變時,持續做大生意時,領先了其他同行經銷商,你就可以向下“吃”門店的更多生意,向上“吃”品牌的資源,包括自己代理品牌的市場資源和獲得其他優質品牌的代理權。

兩邊生意和資源都向你靠攏時,便有了馬太效應,其他經銷商越做越小,而你卻越做越大。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生意做大的核心是:公司化運營,

構建優秀的團隊,形成強大的戰鬥力!

如何做大生意,不是憑著一腔熱血,一時激情就能做大。對經銷商而言,做大的核心是公司化運營。什麼叫公司化運營?絕不只是註冊一家公司。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關鍵點:第一完善的組織架構;第二專業人幹專業事。

坦率來說,縱觀快消品的經銷商在與時俱進地構建“組織架構”上,很多人做得不是特別好。

什麼叫完善的組織架構,我認為最為基礎的要有三個部門:渠道部、市場部、後勤部。其次是優秀的職業經理人。

渠道部是以渠道型別劃分:KA部,鄉鎮終端部,流通渠道(小店、社群超市按片區劃分)。

市場部要包含市場策劃、促銷導購及督導團隊和突擊隊。促銷導購服務於核心大店的動銷,而突擊隊服務於門店突擊打造,節假日攻店,具備極強推廣能力和下游資源搶奪能力的經銷商,必然受到更多優質品牌商的青睞。

後勤部則包括財務、文員、倉配等,建議引入專業的營銷軟體,比如舟譜、e快消、管家婆、海軟等等,

當有了完整的組織架構後,下一步便是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服務於大店的,服務於小店的,都是單獨一撥人,因為不同渠道型別對人的能力訴求是不一樣的。

比如有些業務員雖然不太會說話,但做事特別踏實,類似這樣的業務員適合做小店,偏老黃牛型的人,做小店往往能做好。

而有些業務員嘴巴很會說、腦瓜轉得快的,善於與人打交道,適合做大店,跟店長和主管搞好關係,最大化利用市場資源。

當不同人幹不同的事,配置完後,再設計相應的業務流程,大店有大店的業務流程,以及對應的拜訪頻率,賬期管理,以及費用投入;小店有小店的業務流程,拜訪頻率,費用投入。當設計完標準流程和管理制度後,再進行相應的績效考核和日常管理辦法。

完成上述的專業化分工和管理制度的設定後,還要找來優秀職業經理人,如果有內部能提拔的更好,沒有的話可以考慮廠家的銷售經理,那些家在本地、工作接地氣有幹勁的人,到了一定年齡是願意轉到經銷商那裡做的,如此安排好經銷商整體的組織效率便提升上來了。

有了完整的架構和人員分工,便加大力度向下搶門店資源,經銷商老闆向上搶優質品牌的資源。

傳統經銷商的出路:三人行,我最行!

由品牌經銷商向綜合經銷商發展

運營費用是“分子”,毛利是“分母”,不能是分母變小了就去壓分子,而是要跳脫固定思維,敢於同時加大分子和分母,鑄就當地最強經銷商!

如果一個經銷商生意規模低於5000萬,還被困在一個品牌的戰車上,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品牌的起伏就影響了一個經銷商的盈虧,你是無力改變的;而相對有主動權的做法是向綜合經銷商發展,尤其是做好了上述的安排和鋪墊,好的品牌甚至會主動找你。

那如何選品呢?

筆者建議

優先是考慮品類橫向延伸,做品類經銷商有利於綜合利用經營成本和市場費用、有利於更好地服務門店;其次是在渠道相對一致、對門店的服務頻率相對一致的前提下,適當跨品類。

畢竟快消品是相通的,現在有些能夠更好地解決消費者痛點、實現消費升級的新消費品牌很有潛力,如果沒有壓力和風險(杜絕品牌方的壓貨行為)、線上也有很好的品牌建設與傳播,那也可以大膽嘗試。

總結:

過去很多經銷商總是認為自己生意還小,不足以支撐完整的組織架構和專業分工,想著等再大一些再去完善,但殊不知,生意做大的前提是先有組織架構和專業分工,再有生意做大。

生意做大是“果”,組織建設是“因”。個別經銷商總是陷入到怪圈中,因果顛倒。

最後送給經銷商朋友兩句話:消費線上遷移是現實,但是線下的生意仍然是更大的,要想經營好自己的生意,必須搶競爭對手的份額;高運營成本既然無法避免,就必須提高經營效率,靠做大規模取勝,而非一味降低成本。

作者簡介:

王軍,歷任立白集團、益海嘉裡集團片區、省區、大區負責人及總部營銷高管,深刻理解中國市場不同渠道的操作邏輯。現為檳果兄弟聯合創始人,願和行業從業者交流切磋共同進步。以上所撰文章僅代表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