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芬蘭從俄羅斯帝國獨立的艱辛歷程!

菜單

芬蘭從俄羅斯帝國獨立的艱辛歷程!

俄羅斯西北部地區的國家邊界在19世紀初時才最終確定下來。在同瑞典的有效戰爭中,俄羅斯曾兩次佔據芬蘭(1713—1721年和1742—1743年),但只有在1807年同法國簽訂《提爾西特和約》、在“西方歸拿破崙,東方歸亞歷山大”的背景下,俄羅斯才真正實現了對芬蘭的吞併。1808年俄羅斯攻打瑞典,1809年俄瑞簽訂《腓特烈斯漢姆和約》,芬蘭和阿蘭群島併入俄羅斯帝國的版圖。

芬蘭從俄羅斯帝國獨立的艱辛歷程!

在俄羅斯佔領芬蘭之前,芬蘭曾是瑞典王國的一部分。1721年瑞典不僅把愛斯特蘭、立夫蘭、英格里蘭以及連同維堡的卡累利阿的一部分讓給俄羅斯,而且在1742-1743年的俄瑞戰爭中,瑞典的某些邊界省份也劃歸俄羅斯所有。1721年俄羅斯首先保證路德教可繼續發揮作用,隨後1743年俄羅斯又允許那些在瑞典統治下芬蘭所擁有的特權、習俗和權利仍可繼續發揮作用。由此,舊芬蘭獲得了自治地位。

在舊芬蘭自治地位的基礎上,1808—1809年納入到俄帝國版圖中的芬蘭公國獲得了更廣泛的自治權。1808年時亞歷山大一世就向芬蘭人保證維持它的原狀並在1809年春天首次建立了地方自治代表會,3月在波爾沃召開了芬蘭等級會議,沙皇向他們鄭重承諾,沙皇政府不會破壞他們的宗教、主要法律及公國臣民“依據憲法”所擁有的基本權利和特權。

芬蘭從俄羅斯帝國獨立的艱辛歷程!

1809年在彼得堡成立了芬蘭事務管理委員會(1811-1826年為芬蘭事務委員會,1826年後改為芬蘭事務總署),尼古拉一世時設立了偉大芬蘭公國御前大臣職位,御前大臣擁有直接向沙皇報告芬蘭事務的權力,可以說御前大臣就是芬蘭在俄帝國首都的代表,並且基本上是芬蘭人擔任這一職務。

雖然芬蘭在19世紀上半期獲得了廣泛的自治權,但後來隨著國內外形勢的變化,俄政府對芬蘭的政策也開始發生變化,逐漸對它實行一體化的政策。對於俄羅斯來說,德國和英國都被看作是從波羅的海攻擊彼得堡的潛在危險對手,因為他們能夠在直接接近彼得堡的地方進行海戰並實現登陸。在這種情況下,芬蘭的防禦在俄羅斯軍事人士看來讓人擔憂。在發生戰爭的情況下,芬蘭是否依然會對俄羅斯保持忠誠不能不讓人產生懷疑。

芬蘭從俄羅斯帝國獨立的艱辛歷程!

因此,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俄羅斯帝國政府對芬蘭的政策就不能不發生變化。而在19世紀末俄芬關係的所有問題中,排在第一位的則是消除芬蘭民族軍事力量的問題。芬蘭的政治活動家們把地方軍事組織看做是鞏固芬蘭特殊國家體制的重要因素,而俄羅斯帝國軍事大臣庫羅帕特金在1898年給尼古拉二世的奏章中指出,為了帝國的利益,應當統一軍事體制並消除芬蘭的“特殊性”。

1905年革命失敗以後,尼古拉二世和他周圍的近臣們又重新考慮消除芬蘭自治的政策。1910年6月17日沙皇政府頒佈了《涉及芬蘭的具有國家意義的法律和決議實施制度》的法令。這項法令對保證芬蘭政治自治地位的法律規定給予了最嚴重的打擊,實際上沒有給芬蘭自治留下任何東西。1914年9月尼古拉二世贊同進一步進攻芬蘭的計劃,計劃提出了在芬蘭“鞏固國家政權”的措施,包括限制芬蘭官員的全權和他們參加政黨的權利,但一戰的爆發影響了這項計劃的實行。1917年12月6日,俄國布林什維克革命(十月革命)後不久,芬蘭宣佈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