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市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菜單

我市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 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25日,記者從市民政局瞭解到,我市日前印發了《關於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統籌發展社會救助體系,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切實兜住兜牢基本民生保障底線,不斷增強困難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方案》細化實化省裡下發的主要任務,遵循國家“健全分層分類、城鄉統籌的中國特色社會救助體系”的總體原則,突出“提標、擴面、增效”。在提標上,提出到2025年年末,全市農村低保標準占城市低保標準比例全部達到75%以上,將分散供養和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按不低於低保標準的1。5倍和2倍確定。

在擴面上,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覆蓋的未成年人年齡從16週歲延長至18週歲,適當拓展了“無勞動能力”殘疾種類和等級,適度放寬了“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條件。

在增效上,將低保、特困稽核確認權下放到鄉鎮(街道),建立鄉級社會救助備用金制度,健全完善部門資訊平臺和救助核對系統,精準確定救助物件,實現“政策找人”,提升了審批和救助時效,切實兜準、兜牢、兜實了基本民生保障底線。

《方案》重點強調健全完善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夯實基本生活救助、健全專項社會救助、強化急難社會救助、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創新社會救助體制機制、提升基層經辦服務能力7個方面,明確了全面實施分類救助保障、全面健全分層救助體系、完善救助標準確定方式等22項重點任務,細化為重點保障收入型困難群眾、適度保障支出型困難群眾、及時保障臨時遇困物件等63條具體落實舉措,並明確了各部門責任分工。

這種制度設計,針對絕對貧困、相對貧困、急難情形,建立分層分類的梯度救助體系,將有效化解當前“低保捆綁”所帶來的“懸崖效應”,既擴大了救助覆蓋面,又突出了重點救助物件,確保真正兜住底兜牢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