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菜單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二戰後的幾十年裡,東德、西德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究竟有多大呢?

二戰納粹德國戰敗投降,蘇聯以及美、英、法分別從東西兩線對德國實行佔領。根據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德國本來分裂成四個佔領區,如下圖所示。後來,美、英、法三國的德國佔領區合併。

這樣德國就一分為二,西部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這就是西德;東部的蘇聯佔領區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這便是東德。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東德與西德從此成為歷史概念,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幾乎與德國分治一致的是,柏林也被盟軍劃分為四塊,後來由於英、法、美管轄區的合併,而變成了兩大塊,這便是後來的西柏林和東柏林。

東西柏林乃至兩德之間,人口一直進行著流動。這種流動大致有個方向,那就是東德居民向西流動。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有資料表明,

在1945年-1961年,也就是柏林牆建成之前,東德向西德移民的數量在300萬人以上。

從時間上來看,這300萬人中,不少是1949年東德成立之前就逃走的,但也有不少是後來陸陸續續逃離的。

從構成來看,除掉東歐驅逐德意志人外,還有部分是知識分子,如教授、工程師、醫生、教師自動逃離的。

大家知道,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一定是西德有什麼比東德好的地方。

事實上,僅收入這一塊西德的教師就比東德高的多。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在暢銷書《永恆的邊緣:冷戰的權力遊戲》中,作家是肯·福萊特對此就曾有過描述:主人公之一麗貝卡所在的東德學校就有很多老師,包括教導主任安塞姆·韋伯都到西德去了。畢竟,在西德的繁榮和自由面前,老師們根本抵擋不住誘惑。

這雖然是小說,但大抵反映了人才流亡西德的實情。東德與西德之間發展是有差距的,這種差距有很多數字可以佐證。

如1989年,人均GDP、每百人轎車擁有量,西德幾乎是東德的兩倍。由於雙方自主統計數字,這裡面部分數字是失真,大家感受到差距即可。

東德與西德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距呢?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德國東西部的差距一直就存在。我們知道,德國南北有差距,其實東西也有。

德國的礦產資源,尤其是煤炭、鐵礦基本上就在西部,而東部稍顯貧瘠。圍繞著礦產資源,德國在二戰之前有魯爾、薩爾、西里西亞等三大工業區,其中魯爾、薩爾分佈在德國西部,西里西亞位於東部,但後來被割讓給波蘭。工業區也就是工業集聚區,工業區的分佈反映了發展的實際。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其次,在戰中東德受到的傷害最大。當然,西德也有,但東德更為嚴重,幾乎淪為廢墟。

據統計,戰爭將東德地區130多萬套住宅夷為平地,80多萬套住宅變為廢墟,戰後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房屋都是極為緊俏的稀缺物。不僅如此,

東德開姆尼茨、德累斯頓等幾個主要工業城市,要麼在戰爭中被摧毀,要麼被蘇聯人拆走了裝置。總而言之,東德是在廢墟中建立起來的。

民主德國的國歌《從廢墟中崛起》反映的就是這種情況。

再次,受蘇聯影響,東德走上了一條高能耗、高汙染以重工業為主的粗放式經濟發展道路。

這種方式一開始很給力,可以大量刷GDP。不過,這種模式難以為繼。一則重工業意味著高汙染、高排放,二則東德出口的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競爭力不強,在資本主義國家市場佔有率也比較低。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而對於西德而言,除了自身稟賦之外,戰後西德還得到了馬歇爾計劃。這個計劃說白了,就是美國對被戰爭破壞的西歐各國進行經濟援助、協助重建。

這裡面有贈予,也有貸款。

在計劃落實的四年時間內,西德得到了15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當1951年計劃臨近結束時,西德同西歐國家一樣恢復到了戰前水平。在接下來的20餘年時間裡,西德步入了高速發展期,社會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景象,將東德進一步甩在身後。

值得一說的是,東德與西德雖然有差距,但差距並不大。相反,東德與其他社會主義拉開了差距,而且差距還比較大。

當時,整個東德的發展水平,比蘇聯、匈牙利要高的多,在東歐社會里是最高的。難怪當時蘇聯新聞工作者就說,到東德做記者就是一種福利。

二戰後,德國分為東德和西德,兩邊的差距有多大?

總體來看,東德和西德的差距是溫和的。比較有意思的是,這種差距並沒有隨著德國的統一而消失。

甚至在德國統一30年後,兩者的差距依然存在。一個最明顯的例證就是,德國統一後,東部即原東德地區人口流失了200萬,西部則增加了500萬,人口由東向西流動的歷史繼續上演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