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菜單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四世三公”是指袁紹的出身非常顯赫,先後有四代人做官做到了“三公”的職位。

袁紹出身的“汝南袁氏”在當時稱為第一家族都不過分,和它同樣有“四世三公”之稱的其實在當時還有一個家族,叫做“弘農楊氏”,就是楊修出身的家族,但這個家族以“經學”起家,楊修也沒有太多的人望,所以在當時並不是很有影響力。

但需要注意,這一家族之所以很出名,不是因為官職高,而是因為影響力太大了。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何為“三公”?秦至兩漢之間權職有何變化?

後世所謂的“三公”其實是從秦代開始的,和先秦時期有實質差別。

秦朝立國,設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個官職,合稱為“三公”。漢承秦制,這種官制就繼承下來了。

丞相主要負責政事,太尉負責軍隊,御史大夫負責監察,這三者的職權加起來,就相當於後世的“宰相”。但即使是分開來算,最初的權勢也是比較大的。

在漢代曾經有過一段“虛君實相”的制度,國家大事由丞相決斷,君主並沒有太多的干預許可權,有點像如今的“君主立憲制”。

而太尉掌管的是全國的兵馬,相當於三軍總司令,權勢滔天。

御史大夫是言官,有“風聞奏事”的許可權,監察百官,被同僚忌憚。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但是,漢武帝時期,皇帝認為這“三公”許可權太大了,於是就設立了內外朝,具體的手段其實主要依靠“加官”制度,相當於現在的“兼職”。

本來由丞相等人決策的國家大事現在由皇帝以及其親信決斷,這些親信官職可能並不大,所以才有了“加官”。

舉個例子,本來一位小官沒有進宮的許可權,但是漢武帝想要他進來參與決策,在其原有的官職上“加給事中”,這樣就有了“顧問應對”的權力。

而到了光武帝時期,皇帝讓尚書機構中的尚書檯執掌大權,這就是所謂的“雖置三公,事歸臺閣”。

可以看到,“三公”這一職位在東漢早就不是什麼大官了,聽著好聽,其實就是一個執行機構,沒有決策的權力。

但畢竟決策機構如果許可權太大,很容易危機皇權,所以“三公”在明面上依然是很尊榮的官職,理論上有著很大的許可權。

這“三公”的名字在西漢末年有了另外的新稱呼,和之前的稱呼並用。

“丞相”又稱“大司徒”;

“太尉”又稱“大司馬”;

“御史大夫”又稱“大司空”。

三者權職基本沒有太大變化,換湯不換藥。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袁紹的祖輩做了什麼官?為何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汝南袁氏在當時非常顯赫,所以袁紹、袁術這倆兄弟當時都特別紈絝,底氣也特別得足,都是不怕惹禍的主。

董卓廢立皇帝其實還不算過分,袁紹當時直接私刻玉璽,想要另立皇帝;袁術更絕,得到了傳國玉璽之後直接自己稱帝了。可以想見他們的氣焰在當時有多麼狂妄。

那麼,袁紹、袁術的底氣何在呢?

其祖上袁安做過司徒和司空,袁安的兒子袁敞及袁京也做過司空,袁京的兒子袁湯做過司空和太尉,袁湯的兒子袁逢做過司空,其弟弟袁隗也做過太尉。袁紹就是袁逢的兒子,後來他還做過“大將軍”,比“三公”還要高一點,袁術更是直接稱帝了。

可以看到,這個家族基本上把“三公”的職位做了個遍,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前後四代人沒有中斷過。這就是所謂的“四世三公”。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三公”沒有什麼實質性的大權了,袁紹驕傲個什麼呢?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這就要說一說當時的選官制度。

兩漢魏晉時期的主流選官制度都是用的“察舉制”,後來的“九品中正制”就是察舉制的一種,由曹丕創立,在這之前叫做“舉孝廉”。

也就是說,當官不是誰都有資格的,必須要有人舉薦。

誰有舉薦的權力呢?

當然是當地的郡守、名門望族,因為這種舉薦的方式正是給地方的政治待遇。

這個名額競爭非常激烈。據記載,之前是根據各個州郡的社會地位來進行名額的劃分,每個州名額不等。後來改為按照人口多少來確定名額,這個比例大概是每二十萬人口每年舉一人,如果不滿二十萬,比如十萬人口,那就每兩年舉薦一人。以此類推。

可見,這個當官的資格競爭到了什麼程度。

這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些名門大族舉薦誰,不舉薦誰,這裡就大有文章了。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被舉薦的人才往往都是這些大族的子弟,或者和其親近的友人。那麼,這些被舉薦的人經過考試成功上任之後,他對汝南袁氏這樣的存在是什麼樣的態度就可想而知了。

這還不是最關鍵的地方,這些官員上任之後,同樣擁有了舉薦人才的權力,那麼,他手中的舉薦權力實際上就是歸這些大族所有。

也就是說,別看“三公”這等職位沒有了最初的權職,但他們可以決定絕大多數官員的任免,並且他們的家族以裂變的方式在增加著對各階層官員的影響力和掌控力。只要他們家族自身沒有沒落,那麼透過他們進身的官員都有著一個共同的核心。

袁紹出身的“汝南袁氏”歷經四代不絕,那麼受過他們恩惠的官員有多少?真正心向他們的官員決不在少數。

這就是“四世三公”所帶來的真正影響力:門生故舊遍天下。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袁紹在當時有多大的聲名?

據《三國志》記載:

董卓進京,廢少帝,立獻帝,在朝堂之上引起極大震動,但群臣畏懼,不敢反抗。

董卓曾與袁紹商議,袁紹心裡反對,就說事關天下,想和叔父袁隗商議。董卓威脅袁紹,結果他橫刀長揖,就此離開。

董卓最終也沒敢把袁紹怎麼樣,就讓他去冀州韓馥手下做事。

這個韓馥曾經也是汝南袁氏選出來的人才,但是人品可能不怎麼樣,對袁紹百般刁難。

袁紹掛在嘴邊的“四世三公”,到底是何官職?有什麼值得驕傲的?

但後來,董卓在京都殺了袁氏族人,激起了天下人的義憤,很多人都打著歸附袁紹誅殺董卓的名號起事,韓馥看到群情湧動,心裡惶恐,於是重提自己袁氏故舊的身份,將冀州就此讓給袁紹。

可以想見,“四世三公”下的袁紹,在當時有著何等的號召力,這才是他最重要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