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菜單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中國有句俗語叫“人是鐵、 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十分通俗又貼切地闡明瞭糧食對於人體的重要性。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業大國,農耕社會存在時間較長,貫穿了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歷程。古時,大規模的饑荒都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會涉及到一個王朝和政權的更替。古代人比較迷信,他們將糧食的收成與神明、君主的意志掛鉤。我們經常拿來比較的農耕文明和海洋文明,就是中國與西方發展歷史截然不同的本質原因之一。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近代史上,我國也曾因為戰亂有過一段吃不飽餓肚子的艱苦歲月,所以新中國成立後,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一直是農業發展的重心。中國人口眾多,且增長速度快,這個看似簡單的基本生存條件問題其實一度十分棘手。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後來被尊稱為“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發明了秈型雜交水稻,才逐步解決了全國十幾億人口吃飯的問題。我國的糧食供應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其他國家,中國所種植的糧食要滿足本國的需要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但是現在卻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我國竟然是世界上的糧食進口大國,滿世界買大米;與此同時,形成鮮明對比是我們的鄰國,同是人口數量大國,每年都在對外出口大米,是不折不扣的糧食出口大國。這是什麼原因呢?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其實印度也是有自己的苦衷。本來,印度耕地面積大,水稻種植的自然條件優越,農業發展也實十分廣泛,農民佔了全國的三分之二,雖然耕作技術落後了一點,糧食做到自給自足似乎也不是什麼大問題。所以憑藉優越的先天性條件,印度糧食作物的產量也算是一個龐大的數目。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國家以發展軍事為首要任務,將大部分的財政都投入到進口軍事武器上面,甚至不惜欠下高額外債。印度近年的經濟雖然發展迅速,但也經不起如此昂貴的軍費支出,錢從哪兒來呢?當然是大量出口糧食來換了。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至於中國大量進口糧食,也是由三個原因。一是穩定糧價,儘量將糧食生產不足的問題的可能性降低,穩定市場建設的發展;二是現代化種植糧食需要投入大量的技術成本,進口糧食所花費的錢甚至會比自己大量種植更少更划算一些;三是為了保護環境,實現退耕還林。還有一點擦邊的原因就是人民現在消費水平提高了,想要嘗一嘗外國大米的滋味也是有可能的。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印度就沒有辦法了,自己國家工業技術水平不高,國防軍事建設的需求只能透過進口武器來滿足。再加上本國貧富差距大,社會治安不穩定,旅遊業發展前景也不好,大量出口糧食實在是無奈之舉。難以想象,一個水稻種植天然條件優越的糧食出口大國,竟然還常常會鬧饑荒。

同樣是人口大國,為什麼中國滿世界買糧,印度卻成糧食出口大國?

綜上所述,印度和中國的差異也是一目瞭然了。我國這樣的做法是把國民生計放在了第一位,十分明智。儘管印度也想要自己的國民生活得更好,但是目前他們想要解決這一困境,仍然是任重而道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