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菜單

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海水稻,深圳造!10月15日,經過權威專業測評,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海水稻(耐鹽鹼稻)種植基地5個海水稻(耐鹽鹼稻)新品種試驗結果遠超預期。實現在海灘鹽鹼荒地當年整地,當年種植,當年達產的奇蹟,兩個品種畝產超400公斤,海稻3號平均畝產更是達461。5公斤!這為江蘇大面積海灘塗生態修復和高效利用提供了重要的模式參考。這是記者在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及江蘇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海水稻(耐鹽鹼稻)種植基地開展的測產觀摩活動上了解的。

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主席劉堅、全國農業科技創業創新聯盟秘書長李同斌、江蘇省農業農村廳等有關廳局以及大豐區主要領導參加活動,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楊記磙、江蘇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濤誠等人出席了測產觀摩會。

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江蘇海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主導成立的海水稻(耐鹽鹼稻)產業平臺公司——中農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控股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以“生態優先、高質量發展”指示精神為指引,積極推進江蘇海水稻國家生態糧倉專案的落地實施,打造江蘇海灘塗地生態修復和高質量發展示範基地,打造我國生態保護和糧倉建設相得益彰的典範。鹽城市大豐區海水稻種植基地今年是首次進行耐鹽鹼試驗種植,首試實地測產即遠超預期,為明年擴產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礎。

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劉堅主席表示,中國有5億多畝可利用鹽鹼地,是我國重要的糧食安全保障戰略資源。呼籲國家有關科研單位和有科技實力的企業,應利用現代生物和數字技術,科學規劃,整合創新,把鹽鹼地生態修復和綜合利用擺到國家重大戰略高度來認識和佈局。要求中農海稻公司要依託中國農業科學院雄厚的技術資源,利用企業自身優越的產業條件,高位謀劃,把鹽鹼地生態糧倉建設做為重要的歷史使命來完成,為國家糧食安全和民族復興出智出力!

下一步,中農海稻將利用江蘇地區沿海灘塗地區進行耐鹽鹼稻種植,發展“稻田+”的生態種養模式示範基地,包括蝦蟹稻共生、魚稻共生和鴨稻共生等,挖掘其生態休閒、參與體驗、科普教育等旅遊配套功能,營造以稻田的自然景觀為主,農業人工景觀為輔的生態旅遊環境的鹽鹼稻田示範園,為江蘇地區沿海灘塗鹽漬化土壤改良以及農民增收的路徑探索提供模式借鑑。

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海水稻是我國珍稀的耐鹽鹼稻種質資源,可謂中國獨有的種子“晶片”,是可支撐糧食、種子和耕地三個國家重大需求的革命性技術,對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和助力全國鄉村振興有著重要戰略意義。作為“鹽鹼地生態修復先鋒植物”,在鹽鹼灘塗地、生態致貧區具有重要的應用價值。據統計,我國共有15億畝鹽鹼地(不包括更大面積的次生鹽鹼化的耕地),可透過種植海水稻進行生態修復的鹽鹼灘塗地有5億畝,佔我國耕地總面積的近1/4,生態修復後的耕地價值和生態價值難以估量。

江蘇灘塗面積佔全國灘塗面積的四分之一左右。江蘇沿海灘塗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光熱充裕、無霜期長的氣候優勢,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是我國東部地區最具潛力、最有價值的土地後備資源。海水稻(耐鹽鹼稻)是改良鹽鹼地的首選糧食作物,而豐富的淡水資源為沿海灘塗大面積種植海水稻及以水改鹽提供了可能。規模化種植可視為小型人工溼地,且基於耐鹽鹼稻本身極強的抗逆性,採用種養結合的模式下,增強了對養殖尾水的生態消解能力,在提高養殖綜合效益的同時,降低了對周邊生態環境的壓力。

畝產461.5公斤!中農海稻將讓大豐鹽鹼荒灘變生態糧倉

海水稻專案作為國際領先的“彎道超車”和“獨角獸”專案,對於沿海灘塗地與內陸鹽鹼地開發利用,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有利於擴充套件糧食適種地區的廣度,緩解糧食購銷企業倉容緊張的局面,增加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有利於糧食穩定生產,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同時也是貫徹“深入實施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嚴守耕地紅線,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集中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