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菜單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明萬曆十年,耶穌會教團前往中國,在東土傳教。在此後的二十八年裡,義大利人利瑪竇神父的足跡遍佈中國的大江南北,直至萬曆三十八年病故於北京。利瑪竇神父留有一部《中國札記》,這部著作向我們展現了外國人眼中的晚明,是史學界研究明朝歷史的珍貴資料。

在《中國札記》中,多次提到了明朝的飲食文化,今天我們就來看看,晚明的“飯局”是怎樣的。 經過近三十年的觀察,利瑪竇發現明朝人的“飯局”非常考究,從送請帖到宴後送客有一套約定俗成的流程。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第一步:遞送請帖

在宴客之前,主人必須要準備請帖。其實不止是請客吃飯的主人,赴宴者也要準備“拜帖”。

通常理來說,請帖和拜帖的規格差不多,大約有半個手掌的寬度,呈長方形,帖子內部為白紙,封皮則是兩英寸寬的紅紙。主人的地位越高,請帖中主人的姓名寫得越大。同樣的,若賓客的身份高貴,拜帖中賓客的姓名也會寫得很大。通常來說,一些地位尊貴的主賓,他們姓名的每個字都有一英寸大小。在主人準備的小冊子中,一些尊貴客人的名字,會佔據整整一頁紙。

那麼,為何會有些賓客的姓名會佔如此大的篇幅呢?

因為明朝人的請帖和拜帖中,除了要寫上主客的姓名以外,還要加上主客的名銜、官職等。除此之外,請帖的發放順序是有規矩的,地位越是尊貴的客人,發放的順序越靠前。在請帖之中,除了主人的簽名之外,還有一些客套的短句,委婉地表示已準備好酒菜,並約定在某個日子和時間一起進餐。

不同於現代人送請帖,明朝人送請帖要送足三次:

在預訂日期的前幾天,主人便會打發下人去送第一份請帖;

在預定日期當天早上,主人會發放第二份請帖,從規格來看第二份請帖比第一份簡單得多,目的就是提醒客人注意赴宴時間;

在宴會開席之前,主人會發放第三次請帖。

當然,第三次請帖只是為了讓下人在半路上迎接賓客而已,藉此體現出主人的熱情。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第二步:迎客喝茶

客人抵達宴會地點後,會先與主人寒暄一番。不過,在寒暄之後,客人並不第一時間入席,而是來到前廳喝茶,在小坐之後等待全部賓客抵達,這時才會落座。赴宴的順序也是比較嚴格的,地位越高的人,赴宴的時間越晚。

利瑪竇觀察到,參加宴席的賓主之間,最常用“作揖”的禮節。在作揖的過程中,賓主彎腰低頭,將兩隻手合攏到一起,將雙手藏在袍服中。作揖之後,賓主會不約而同地抬起手臂,再向對方道一句“請,請。”

當然,在地位不同的賓主之間,“作揖”禮並不適用。在一些正式場合,晚輩或下屬會向長輩或上級行跪拜禮。第一次跪拜之後,晚輩或下屬會鞠躬行禮,然後將這一過程重複三次,表示對長輩或上級的格外尊敬。

主人通常會在宴會之前,安排下人在前廳,擺好裝飾華麗的桌子,按預訂客人的數量擺好杯子和碟子。在杯子和碟子裡,分別盛放著茶水和切好的甜果,作為佐茶的點心。根據客人地位的不同,下人敬茶也有一套嚴格的流程。

通常來說,下人會先給貴賓奉茶,然後再按地位尊卑依次給其他客人上茶,最後才會給主人上茶。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第三步:賓主落座

用茶之後,主人會先來到餐廳,然後用酒進行祭天。在這項儀式結束後,主人會邀請所有賓客前往餐廳落座。主人將客人迎來後,兩人一起來到桌前,主人安排客人站在指定的位置。隨後,主人會捧著盛放著碗碟的盤子,並從下人那裡取過筷子,將碗筷端給客人。

這還不算完,主人還要親自取過一把椅子,用袖子撣去椅子上的灰塵,最後,主人安排客人落座。安排好一位客人後,主人會返回前廳,重複這一步驟,直到每個客人都落座。客人的座位非常有講究,最尊貴的客人會坐在正位,地位稍低的客人會坐在主位的右側,地位再次的客人坐在主位的左側,以此類推。

所有客人都落座後,主人會取來酒杯,並吩咐僕人為每個到場的客人斟酒。此時,主賓都會起身,相互行鞠躬禮。通常來說,主人的座位在餐廳的下首,所以主人背向大門和南側,面對著主客的席位。一般情況下,被安排到主位的客人通常會起身與主人客套一番,文雅地重複作揖的動作,推辭坐在主位上的資格。在所有禮節結束後,落座儀式才算結束。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第四步:飲宴開始

在宴會之上,每個客人都不得動筷,需在大家都喝下第一杯酒後,才能開始吃菜。在喝第一杯酒之前,主人會雙手舉起酒杯,邀在座的所有人共飲。在第一杯酒喝下後,廚房準備好的菜餚會一道接一道地端上餐桌。利瑪竇還發現了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在中國人的餐桌禮儀中,筷子起到了協調的作用。在用餐之前,主人會用筷子進行一套簡單的“儀式”,所有客人都會照著主人的樣子,將筷子慢慢舉起再落下,夾一筷子面前的菜餚,然後緩慢品嚐。用餐開始之後,每個客人都會緊盯主人的動作,每當主人將筷子放回桌面,客人也會照做。通常來說,這一動作就是給下人的訊號,下人見大家將筷子放回桌面後,會用酒壺逐一將主客的酒杯倒滿。因為這一過程比較繁瑣,所以中國人的宴會持續時間極長,通常會進行一整個晚上,直到次日清晨。在明朝人的飲宴中,每個人喝的酒遠比吃的菜更多。在用餐的過程中,主客會談論一些輕鬆歡快的話題他,或是觀賞感興趣的節目演出。

有時,主人會邀請一些歌姬或樂工進行表演,這些表演者都是專門服務於各大飲宴的專業人員。主人雖不會給表演者下請帖,但表演者們仍熱衷於參加各大宴會,因為他們可以得到頗為豐厚的賞錢。規模較大的飲宴中,主人一般都會僱傭戲班進行表演。觥籌交錯之間,客人們一邊吃喝一邊看演出,十分愜意。宴會持續的時間很長,每次都要持續十幾個小時,戲班的演出也非常賣力,往往一出下臺令一出便會登場,一直持續到飲宴結束。在一些高官和富翁的家中,還養了一群專業的演職人員,例如大太監馬堂的家裡,除了戲班之外,還有一群擅長變戲法雜耍的藝人。除了看錶演調節氣氛之外,宴會現場的主賓還會進行各式各樣的遊戲,輸了遊戲的人要被罰酒,未被罰酒的人則會喝彩鼓掌。宴會即將結束時,下人會為每個客人換上嶄新的酒杯,這是主人的一種友好的表達,意為請賓客再喝一輪。當然,識趣的客人會婉拒主人的美意,準備離席。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第五步:離席散場

在描述明朝人的飲宴時,利瑪竇並沒有說起宴會結束時的禮儀。不過,利瑪竇在書前講述明朝人的待客禮儀時,詳細地講到了中國人的送客禮節。散席之後,主人會將客人送到大門口,然後主客之間再次寒暄,鞠躬行禮。

客人上馬或乘轎離開時,主人要在目睹客人上馬或坐在轎中後才會返回餐廳。對每個客人,主人都會重複同一動作,直至將所有客人全部送走。最後,主人還會安排下人逐一追趕客人,以自己的名義向他們進行道別,而客人也會透過下人向主人回禮。

中國人的“飯局”非常講究,連外國人見了都佩服不已

在中國人的飯局中,利瑪竇發現了中國宴會與西方宴會的不同之處:

明朝人的宴會是為了探討某一重要問題而進行的,因此中國人的宴會並不是以吃喝為目的,主賓的吃相非常節制。在中國人的宴會中,主賓都不會盡情享用美食美酒,所以在宴會進行之前,他們往往會事先吃飽飯。除此之外,一些重要的客人,往往會在一天之內參加七八個飯局,這才不至於怠慢了朋友們。

在宴會的時間上,中國宴會與西方宴會的區別也比較大。歐洲宴會的持續時間不長,明朝人的宴會則要持續十幾個小時。利瑪竇認為,明朝人的宴會之所以會持續較長時間,是因為主賓要在飯局中探討重大問題,探討這些問題要消耗大量時間。其次,中國人將宴會與娛樂結合在一起,主賓會享受宴會上的演出及遊戲。

中國人信奉儒學思想,所以在宴會之中處處體現著古代禮制。根據孔子“唯酒無量,不及亂”的觀點,中國人對酒是比較節制的。因此,在明朝人的宴會中,極少會出現喝得酩酊大醉的主賓。雖然下人將主賓的酒杯倒滿,但宴會上的所有人都不會要求別人喝過量,適可而止。時至今日,醉酒仍被宴會的主賓視作一種丟臉的行為。

參考資料:

【《中國札記》、《中國飯桌禮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