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菜單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引言

上古周代(約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的禁衛制度,記載在《周禮》上面。《周禮》是一部記述周代職官制度的古籍,流傳至今。藉助《周禮》,我們可以獲知周代嚴密的宮廷禁衛制度。

周代禁衛模式——三重拱衛

制度的發達是文明發達的一項標誌。上古周代將禁衛職官的職賁、編制以及工作程式都詳盡地列入典章。這種嚴格性,周以後的王朝都很難達到。主要原因是,周代是一個禮儀至上的朝代,任何一項制度及其細節,都在禮儀的規定之內;而秦以後的皇帝專制王朝,“人治”愈演愈烈,皇帝直轄禁衛軍,禁軍的職官設定和軍隊編制經常按皇帝的需要而改變,所以在制度上常常顯得系統性不強,在運作上也具有多變性和私密性。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周廬千列,設戟百重,入守虎關,出陪豹尾。”這是古人概括的禁衛制度。周廬是禁衛土卒的崗哨和值班房,豹尾是指帝王出行的鹵簿儀仗。周代的禁衛系統可以形象地分為居、行、守三個部分,當然這種劃分並不是非常嚴格的,這三個部分的職能,互有浸潤,而浸潤則是必須的,為的是保障各項職能之間不留縫隙,以及在重要職責上,按內外層次設官分治。

負責“居”的宿衛人員,是腹心之衛,由宮正、宮伯掌領,始終在官中執役而不隨周王出宮。負責“行”的禁衛土卒,是重兵之衛,由虎賁、旅賁氏掌領,在周王出行時,是扈駕親軍;周王在宮內居住時,則在宮內擔當守衛之責。負責守”的禁衛卒隸,屬於環列之衛,由司隸掌領,不入宮內,是在宮外環列守護;周王出行時,也在行宮的外圍環列守護。

(1)腹心之衛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在宮廷內部負責維護宮中秩序的宮正,職責具體包括:按照官中戒令,糾察王宮內各官府辦事情況及人員增減,制定名冊。考核宮中人員的業績,評價他們的品行,對官吏子弟中淫逸、怠慢、奸詐者,驅逐出宮。平時,按什伍編制集合宮中人員,訓導他們禮、樂、射、御、書、數等技能和修養。每天夜晚,宮正敲擊木標在宮中巡行,檢査值班人員是否懈怠,警告預防火災。都城中如果遇到災變或緊急情況,宮正將會責令宮中全體臣僚堅守崗位,像平時一樣示警巡查。為了保持宮禁安全,宮正對每一名出入宮禁的人員都能夠辦認,對他們出入宮禁的時間作出限定。

周代守護王宮門禁的職責,專設閽人承當。閽人並不由官正領導。閽人負責按規定時間開啟和關閉宮門;對出人宮門者進行盤查,嚴禁將喪服、隨葬用品攜帶入宮,嚴察入宮人員暗穿鎧甲或身藏傷人器具,對於身穿奇裝異服以及舉止張狂怪異者,予以阻攔;宮中女性、攜帶公家器物的人、賓客,如果沒有人導領,則阻止其出入,貴族出入王宮,則為他們開啟大門,闢出道路。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從前面介紹的宮正的職責來看,宮正一職與中國後世王朝的禁衛官員,有一定的不同,但後世禁衛官員的許多職責,在周代是由宮正承擔的。

與宮正並立的宮伯,負責日常宿衛工作。擔任官中日常宿衛的人員是貴族子弟,這一點是周代貴族分封制的特性。任宿衛之職的公卿大夫子弟,人數不詳。這些人稱為士庶子。“士”是有一定名位,即被授與了爵位的貴族子弟;“庶”是尚未確定名位的貴族子弟。士庶子以他們的才藝被選送入官中,居住在宮中,擔任宿衛及侍從周王,隨時聽從周王的指令,辦理官中事務,例如看守花園及獸馬豢養所。

宮伯持有士庶子的名籍,訂立規則制度,檢査他們宿衛工作的情況。土庶子在宮中值宿的廬舍叫做“次”,其休沐的處所叫做“舍”。宮伯負責安置和管理“次”與“舍”,安排與調整士庶子的值宿和休息;考評他們的功過,對他們實施獎賞或懲罰,這樣的考核在每月的月終和每年的年終進行;在必要的時候、或遇緊急情況,宮伯將會集合士庶子,把他們交給太子指揮,完成太子交付他們的任務。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2)重兵之衛

武裝保衛周王及王宮安全計程車卒叫做虎賁,虎賁意為:如猛虎之奔走,代指勇士,掌領這支禁軍的軍官叫做虎賁氏。虎賁軍早在周朝創業時期就已建立,作為周武王的親軍,八百虎賁將士在武王伐紂時,是最勇猛的先鋒,牧野之戰大敗敵軍,為周朝滅商立下了功勳。之後,虎賁軍成為周王室的禁衛軍。

周王出行時,虎賁氏率領虎賁軍護駕在周王前後;周王在外止宿時,虎賁軍守衛在周王行宮的周圍,設定行馬,嚴禁其他人員通行。周王在宮內居住時,虎賁則守衛王宮。國家如遇重大變故,虎賁負責嚴密把守王宮的各個宮門。虎賁在周王的喪葬過程中,也承擔重要任務,即在治喪期間,嚴守官門;送葬時,組成出殯佇列,護送周王的靈柩,並一路哀哭。周代虎賁禁衛軍因為極受周王的信任,在特殊情況下,還被授與以下使命:跟隨士大夫出使四方;如遇道路不通以及公家急需徵兵等事,虎賁將士則手持周王的命令文書,出使四方。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與虎賁並列為周王室禁衛軍的另一支軍隊,叫做旅賁,其首領軍官稱為旅賁氏。這支人數較少的禁軍,主要承擔周王出行中的儀仗,以壯王室的聲威。這在禮儀至上的周王朝是極為重要的使命,因而旅賁得以和虎賁並立。

周王出行時,旅賁士卒夾行在周王車駕的兩旁,手持戈盾。佈局是左面八人,右面八人。周王的車駕停下來時,旅賁土卒夾護在車輪兩旁,扶持車輪。周王出宮舉行祭祀儀式或與諸侯朝會時,旅賁士卒身穿禮服,隨從周王車駕。在舉行周王的喪禮時,旅賁則身穿喪服,手持戈盾。如遇軍事行動,則身披鎧甲,跟隨周王前進。

(3)環列之衛

守衛在王宮門外的卒隸,由司隸統領。率隸與普通士兵不同,身份低下。周代將罪犯和外族俘虜編為“五隸”,即罪隸、蠻隸、閩隸、夷隸、貂隸,五隸當中分出部分人,在王宮外面擔當守衛之職。罪隸中,受過宮刑的守衛內宮。周王的身邊,設近身侍衛武士,在職官上沒有固定編制。

貴族制特徵

周代禁衛為三重拱衛模式,各自都有怎樣的分工和特點

腹心之衛、重兵之衛、環列之衛這三種禁衛成員,在配製上是很有講究的。內廷的腹心之衛,由士大夫階層的賢良子弟擔任,他們的身分不是兵士,但承擔了一部分兵士應承擔的職責。在周王殿堂下面的石階上,持戟站立的都是貴族子弟,這在其他王朝是難以見到的,但中國最後一個王朝一一清朝,也採用勳臣子弟擔任御前侍衛,後者並不是機械地模仿周制,清代的制度自有清代的特性和理由。周代的這種制度是周代貴族分封制決定的。

如果我們把周代留在王官的貴族子弟看作是人質,也有一定道理,這是這項制度的第一層意義。更重要的意義還在於宿衛之職十分莊嚴,並非平常之人所能承擔。貴族子弟受過或正在接受良好的教育,他們的學識修養在社會群體中是最高的,是一群明道有德計程車子,他們不會輕易逾規越矩而行不軌之事,這是第二層意義。宿衛之士與周王形影相隨,如果由僕役一類的小臣充任,周王待他們必是輕慢無禮,久之,周王可能變得起居散漫、威儀下降,甚至也會品德下移;而任用貴族子弟從事宿衛工作,周王待他們當然要矜持而莊重。周王在內廷的日常起居中,保持莊重的儀態和遵循禮儀的生活方式,對於其品德修養是非常重要的。這是第三層意義。

結語

與腹心之衛對比鮮明的是,環列之衛的成員都是被俘獲的外族奴隸,其身分地位與貴族子弟有天淵之別。我們試圖探尋這種設定的意義,其一:用外族奴隸一一這些人在外族並非奴隸,被周人停虜後當奴隸使用一一環衛王宮,象徵周王朝的強大和做視於中土,象徵周朝與邊境民族是征服與被征服的關係。其二:外族奴隸來自遠方,與王宮周圍的本土民眾沒有瓜葛,因為語言和生活習俗有很大隔膜,也不易溝通。故而能夠避免交結當地人,避免造成不利於周王宮安全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