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菜單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2018年4月,一件精美絕倫的青銅虎鎣,在英國坎特伯雷拍賣行,以41萬英鎊的價格被拍賣,一時之間引起了極大的爭議,因為這件來自中國西周時期的青銅器,疑似是中國圓明園流失的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當得知將要被拍賣這一事實時,中國國家文物局曾多次嘗試,和拍賣行進行溝通,希望他們遵守國際公約,撤銷這次拍賣,不過這一要求卻遭到了殘忍的拒絕。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然而讓人倍感幸運的是,拍得這件文物的這對英國老夫婦決定,決定無條件將文物捐獻給中國的文物局,在那一年的12月,這件在海外流失百年的文物,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正式納入中國國家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然而就在這件青銅虎鎣拍賣事件後不久,法國總理馬克龍就公開表示說,歐洲曾經對非洲的殖民行動,是一段“需要翻篇的歷史”,他表示非洲的所有文物,都不應該被困在歐洲的各大博物館裡,應該將它們無歸原主。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馬總理此話一出,歐洲的一些博物館馬上就慌了。

要物歸原主?那當然不願意啊!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首先慌的就是我們的大英博物館了,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它收藏的文物數量超過了800萬件,而大部分都是來自海外的,光埃及館就珍藏了7萬件古埃及的文物;在東方館裡,來自中國,日本和印度等亞洲國家的文物也超過10萬件。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雖然大家每次去看的展出的中國文物只有2000件,但其實館內還藏有中國文物超過了2。3萬件!從西周到唐宋再到清朝,應有盡有,令人歎為觀止。

羅漢像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在進入中國館右手邊擺放著一尊羅漢像,可千萬別小瞧了這尊雕像,他的藝術價值絲毫不亞於文藝復興時期的雕塑傑作。

這尊真人大小的塑像為陶胎上敷三彩釉,表現的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身穿袈裟,雙手結禪定印,靜坐在岩石形態的底座上。底座與羅漢像是可以分離的。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這尊雕塑於遼代期間,原本被秘藏於河北易縣的一個山洞中,卻在短短几天之內不翼而飛,被盜賣一空。除了大英博物館這一尊,若想親眼看到存世的已知下落的另外9尊易縣遼代三彩羅漢,則需要前往3個大洲、5個國家、7個博物館。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瓷器專家和科學家透過測試,認為這組羅漢像燒製於北京郊外西山的龍泉務窯,製作年代靠近金代末期。為了製作這些羅漢像,陶工首先在980度至1010度的溫度下燒製素胎,然後施三彩釉,並以黑色和紅色釉裝飾眼睛和嘴唇,最後二次入窯低溫燒製。可見當時加工製造的難度之大。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這組羅漢像的特別之處在於其臉部, 手部以及面板的處理中所反映出的極為罕見的寫實主義。他們彷彿如真人一般,表情平靜祥和,巍巍然深具禪意。

三菩薩壁畫

羅漢像後面的這幅壁畫的來頭也不小!此壁畫描繪了三菩薩立像,各帶有顯著頭光。中間的菩薩為觀世音,他頭戴寶冠,冠上有阿彌陀佛像。左邊是普賢菩薩,他手持拂子,頭冠有三寶。右邊是文殊菩薩,他的頭冠亦有一佛像,並手持如意。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河北省清涼寺建立於1183年。一段1485年的題字記錄了寺院的壁畫是山西省五臺山寺院於1424年委派僧人到清涼寺繪製的,後來於1437年和1468年重修。清涼寺是佛教信眾往返五臺山朝聖源途中的重要一站。

W。M。Weinberger於1925年間獲得此壁畫。根據他的筆記,當時的清涼寺有三殿,已荒廢。第一殿內有殘破的大型木雕佛像,周圍有小型塑像。第二殿內有大型坐佛雕塑,後方有一幅比佛像高很多的馬蹄形背屏,上部較寬。此背屏後另有尺寸更大的木架,承載著三菩薩壁畫。

壁畫在石膏面上繪製,最底層的乾土附在木架上。此壁畫從原本的木架上被移除,分成12塊運回倫敦。收藏家喬治 尤摩弗帕勒斯購入此壁畫,並於1927年把它捐贈給大英博物館。

而原先儲存壁畫的清涼寺,卻於20世紀30和40年代間毀於戰火。

女史箴圖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藏品尺寸:高24。37 釐米,畫心長343。75釐米

這幅畫可能不少朋友聽說過,但未曾在館內一睹它的風采,因為它一年只讓展出6個星期!從大英博物館如今對它的呵護程度可以看出,它的存在是多麼重要!

《女史箴圖》是我國古代著名大畫家顧愷之創作的絹本繪畫作品。它是教化與審美一體的精美畫作,是標誌著中國繪畫從重教化到重審美的轉型之作是當時時代文化變革的重要標誌之一。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其構圖和空間的處理上是非常成熟的,每一個畫面都有相對的獨立性,但又能與前後的畫面相互照應。而且對於人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描繪上也有獨到之處。它達到了兩漢以來人物畫的一個新高度。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乾隆時期,《女史箴圖》成為清宮收藏,被存放在紫禁城建福宮靜怡軒中。1900年,義和團起義,八國聯軍進京期間,作品流散宮外。1903年大英博物館從克拉倫斯 約翰遜上尉手上購得此畫。

原文共分12段,現在只存有9段,由於英國方面對於我們國家文化歷史的瞭解程度過低,還有一些常識性的知識的欠缺。在其保養維修的時候,採取了不正確的方式。他們選取了日本的繪畫裝裱修復方式,將《女史箴圖》攔腰斬為兩段,對我們的國寶造成了十分嚴重的傷害,現在已經出現了掉渣的情況。

引路菩薩圖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這幅珍貴的唐代絹畫描繪菩薩引領一信女前往往生極樂世界,畫面左上方的紅色雲層裡可見淨土的宮殿。右上方的榜題框中有“引路菩”三字。

引路菩薩信仰在唐代開始流行,在敦煌藏經洞便曾發現數幅此題材的繪畫,但這幅是唯一帶有題字標明內容的例子。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畫中菩薩為男性形象,袒露胸膛,手持柄香爐和垂掛幡的蓮花枝。他身穿色彩繽紛的天衣和瓔珞,造型華麗。畫者又把菩薩身後的亡者比例大量縮小,加強了菩薩的莊嚴和偉大。

大英博物館裡那些美的不可方物的中國文物,讓人百感交集

亡者外形雍容大氣,一身典型盛唐時期流行的婦女裝束。雖然無法得知亡者的身份,但是她無疑代表了當時社會某一階層的女性佛教供養人。

此畫來自敦煌莫高窟藏經洞。現藏大英博物館有240多幅藏經洞絹本和紙本繪畫,另有紡織品和小量版畫,創作年代為7世紀晚期至11世紀早期之間。1900年,道士王圓籙發現了藏經洞,內藏數以萬計的佛經、繪畫、紡織品和其他文物。

1907年,考古學家斯坦因(1862-1943)在敦煌向王圓籙購買了藏經洞部分文物,並將其運回英國。由於斯坦因當年考察的經費由大英博物館和印度政府提供,因此回到英國後,一批藏品被轉運到印度,現藏印度國家博物館。

留在英國的敦煌文物,除了現藏大英博物館的文物外,手稿和經文(包括唐代金剛經)現藏大英圖書館。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亦有藏部分紡織品。

以上這些精美絕倫的,本應該屬於中國的國寶,它們的悲慘身世都是在提醒我們,要不忘歷史,砥礪前行。

小編希望在不久的將來,有更多中國文物能儘早回到祖國的懷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