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評論丨別讓“輿情”的風頭蓋過“災情”,才是全社會同舟共“晉”該有的樣子

菜單

評論丨別讓“輿情”的風頭蓋過“災情”,才是全社會同舟共“晉”該有的樣子

說到底,在山西水災面前,不能讓輿情搶了災情應有的關注度,救災與支援該是主線,那些情緒漫溢之下的互懟理應為之讓路。

眼下的山西,沒有火熱,只有水深。

數十家煤礦停產、房屋倒塌、村莊停水停電、救援人力和物資緊缺、多人死亡失蹤……據多家媒體報道,“十一”國慶黃金週,突如其來的暴雨侵襲山西多地,造成嚴重災害,目前約有5。5萬人已被迫轉移。針對山西近期遭遇的嚴重洪澇災害,10月9日12時,國家減災委、應急管理部啟動國家Ⅳ級救災應急響應,派出工作組趕赴災區實地。

又是暴雨成災,又是受災嚴重,從河南到山西,都在“遙看中土變澤國”中承受了災禍。

評論丨別讓“輿情”的風頭蓋過“災情”,才是全社會同舟共“晉”該有的樣子

↑10月9日,山西省運城市稷山縣遭40年不遇的汛情,稷峰鎮荊平村上萬畝良田淹沒,家園進水。圖據IC photo

只不過,相比起河南,山西這輪水災儘管受災範圍更大——僅10月2日至7日,太原、陽泉、臨汾、長治、呂梁、晉中大部分地區就都創下了10月上旬累計降雨量紀錄,可在災發初期,輿論熱度似乎並沒那麼高。無論是上熱搜頻次,還是涉災資訊密度,都要低好幾個等級。

在輿論場中,對山西災情到底有多嚴重,網友們還所知甚少,但順著“周邊話題”衍生的輿情,倒是圈了不少流量——

這邊廂,有些網友將山西水災跟煤電供應問題關聯解讀,擔心山西遇災會加劇供電緊張,那邊廂,有其他網友斥其“只見對煤的關注,不見對人的關心”。

有疑似當地網友結合“山西與14省區市簽訂煤炭保供合同”的新聞,丟擲“14個省的火爐,燒的是我的故土”的悲情化結論,認為山西“用煤炭資源幫了別人,卻無人問‘晉’”,感慨“它們只愛你‘能源大省’的使命和擔當,卻不關心你如今的殘破面容”。又有網友則回懟“既然這樣嘔心瀝血,那以後就不用晉煤給你們添亂了”,以示對“煽情+對立”論調的反感。

諸如此類的聲音,看似是圍繞山西水災展開,實則製造的是霧障,也轉移了焦點、分流了社會注意力資源。

其實就這些問題而言,其實本不該有這麼多口水仗:首先,山西產不產煤,都不該影響“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必要性。輿論當然該對山西水災多關注,但不能只是因為其資源貢獻度,更是因為那些受災人群就是我們的手足同胞——山西人民不是“你/我/他”結構中的“他們”,而是“我們”。其次,“馬廄失火,問人不問馬”的確是我們該堅守的人本價值,但關心煤和關心人未必就是對立的,也可相容。

在這事上,最重要的,還是守望相助,攜手共“晉”,伸出援手,幫助山西人民渡過難關。

由於山西水災發生時間跟被“休假模式”佔滿的長假疊合,加上基礎設施受損阻斷山村受災資訊傳遞,還有整體災情呈現情況並不充分和系統,很多人對當地災情缺乏清晰感知與足夠了解,輿論反射弧較長,注意力資源沒有及時向山西水災傾斜。

但隨著這兩天媒體密集聚焦山西水災,對災情嚴重性的系統呈現漸次補全,社會對山西水災的關注,也正切換到“正確”的軌道上,而不是隻被口水化議題帶著跑。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擔心長期缺水的山西應對洪災水患經驗不夠豐富,擔心暴雨來得太快當地物資儲備不夠,擔心天氣轉冷給抗洪增加難度,擔心煤礦採空區給救災增添額外風險,擔心山西文物古建遭到暴雨侵襲。

可以看到,許多普通民眾和明星又開始了捐款,很多救援車輛又湧向了災區,互助文件與急需物資彙總表又在網上熱傳,“山西加油”的聲音又響了起來……這是社會同舟共“晉”該有的樣子。

說到底,在山西水災面前,不能讓輿情搶了災情應有的關注度,救災與支援該是主線,那些共情匱乏與情緒漫溢之下的互懟理應為之讓路。關注山西人民,關注受災情況,關注救災情形,遠比把精力浪費在不該浪費的地方重要。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佘宗明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