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伊朗最後一任王后流亡海外至今,為何她的兩個孩子先後自殺

菜單

伊朗最後一任王后流亡海外至今,為何她的兩個孩子先後自殺

1938年,法拉赫出身於伊朗一個貴族家庭,她的祖父做過沙皇駐伊朗大使,父親是一名軍官,母親也出身顯貴。

法拉赫是家中的獨女,從小就很得父親疼愛。可惜在她9歲那年,父親因病去世。

在父親走後,家境一度陷入窘境。為了節省開支,法拉赫不得不隨母親寄住在親戚家中。

儘管如此,法拉赫還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1957年,在國內完成學業後的法拉赫,被送到法國繼續進修建築學。

在法拉赫即將畢業那一年,伊朗國王巴列維出訪法國。

法拉赫作為留學生代表,在伊朗駐法國領事館晉見了巴列維國王。

此時,巴列維國王才和第二任王后索拉亞離婚不久。

說起來,巴列維國王對索拉亞並非沒有感情,遺憾的是索拉亞遲遲沒有生育,這讓國民憂心忡忡。以至管理國王日常的“賢人委員會”不得不以憲法的名義對巴列維國王施壓,讓他離婚再娶。

由於不能修改憲法,巴列維國王最終只得妥協,並透過電臺,釋出了他和索拉亞離婚的事實。

當21歲的法拉赫站在巴列維國王面前時,她那優雅的談吐和高貴的儀態深深打動了巴列維國王。

在巴列維國王的追求下,兩人很快就決定了終身,並於同年12月舉行了一場盛大的“世紀婚禮”。

婚後,法拉赫先後生下二男二女,為巴列維解除了沒有子嗣的危機,同時也鞏固了她在王室中的地位。

最讓巴列維高興的是,法拉赫不僅是一位好妻子,還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好伴侶。

巴列維由於從小就在歐洲國家接受西方教育,因此他對西方的教育和制度等都非常推崇。

當時的伊朗貧困落後,文盲是民眾中的大多數,權力和財富只掌握在教士集團和貴族手中。大多數人生活在底層,飢餓和疾病讓他們的人數大為減少。

在巴列維看來,伊朗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良好的發展,和國教伊斯蘭教不無關係。再加上英美國家支援伊朗實現君主立憲制,因此巴列維憑著這層關係,決定大力改革,推進伊朗現代化發展的進度。

巴列維在土地、制度、醫療、教育及婦女權利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改革。

在巴列維的努力下,窮人得到了土地,工業也不再歸國家所有。由於教育和醫療都得到了擴充,有機會受教育的人增多,貧困的農村也實現了免費醫療,許多病人也得到了康復。

此外,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

在這之前,受伊斯蘭教的影響,伊朗女性一直屈居於男權之下,她們的穿著和行為都受到了極大的約束。

就連王室中的王后和公主們也不得不遵守伊斯蘭教的規定,不能拋頭露面。

不過,漂亮的法拉赫完全不用受到伊斯蘭教的教規約束,她不僅和巴列維國王出現在各種外交場合中,而且她還積極參與國家事務及公眾事務等。尤其在婦女權利和文化發展上,法拉赫更是不遺餘力。

在法拉赫的鼓勵下,伊朗婦女們由於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不僅有更多就業機會,同時她們還大膽地脫去了長袍和麵紗,穿起了超短裙和比基尼。

最讓伊朗婦女們高興的是,她們不僅擁有選舉權,還得到了參政的機會。

婦女們因此更加愛戴巴列維國王,同時對身為王后的法拉赫讚頌不已。

對於法拉赫的表現,巴列維國王引以為榮。於是在1967年10月,他為法拉赫舉行了盛大的加冕儀式。

自此,法拉赫成為伊朗帝國第一位受到正式加冕的王后。

同時,巴列維國王還發出聲明表示,一旦國王意外去世,在王儲未滿21歲前,將由王后代為攝政。

這樣一來,法拉赫的權力僅次於巴列維國王,這在歷史上又是絕無僅有的事情。

法拉赫所擁有的無上權力自然讓教士集團大為不滿。

所以,當他們看到巴列維的改革出現了種種矛盾後,便聯合貴族及大地主們,煽動民眾爆發了推翻巴列維國王的伊斯蘭革命。

面對民眾的憤怒,巴列維國王和法拉赫只得匆匆逃離伊朗,走上了逃亡道路。

然而,曾經和巴列維國王握手言歡的那些國家卻出於政治目的,不肯收留他們。

這樣一來,巴列維國王和法拉赫只能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

這種種的淒涼讓本就身患癌症的巴列維國王病情進一步惡化。由於沒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僅在流亡一年後,巴列維國王便病逝於埃及。

巴列維國王去世後,法拉赫勇敢地帶著4個孩子繼續行走在流亡的道路上。

法拉赫的勇敢打動了美國總統里根,在他的邀請下,法拉赫和4個孩子才得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安頓下來。

由於在逃亡時,法拉赫並沒有把很多財物帶在身邊,所以當她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後,面對拮据的困境,她不得不變賣不多的珠寶,以應付她和孩子們的生活問題。

昔日的王后轉眼就成了平民,並且常常要為生活開支而操心不已,說起來實在讓人悲哀。不過,身份的轉變和生活的困苦,並沒有打倒法拉赫。

1985年,在把兒女們都操持長大成人後,法拉赫決定到法國定居。

對此,她對兒女們說,除了伊朗,法國就是她最為熟悉的國家了。

在那之後,法拉赫每年都會定期飛到美國,來看望孩子們。

不幸的是,2001年,法拉赫的小女兒萊拉因為不堪忍受思鄉之苦,再加上多年流亡在外,讓她患上了嚴重的抑鬱症。不堪重負的她最終在倫敦的一家酒店自盡而死。

萊拉的離去,讓法拉赫悲痛不已。

然而沒等法拉赫從悲痛中走出來,最讓法拉赫驕傲的次子阿里·禮薩又被人發現死在了波士頓的家中。

原來和萊拉一樣,阿里·禮薩也一直飽受抑鬱症的折磨。自從他最愛的妹妹萊拉離世後,他一方面對國家的不幸感到疑惑和痛苦,一方面又因先後失去父親和妹妹,悲傷到難以自拔,種種的折磨讓他最終選擇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白髮人送黑髮人,這打擊幾乎要了法拉赫的命。

不過,法拉赫想到巴列維國王的骨灰還沒能回到伊朗,她就堅強地挺了過來。

如今,法拉赫在外流亡已經40餘年,她想讓巴列維國王魂歸故里的願望依然沒能得到實現。

但願,在法拉赫有生之年,能重回故土,並把巴列維的骨灰帶回去。

(參考史料:《永恆的愛:我和巴列維的風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