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菜單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當秦軍最後一支抵抗力量敗於藍田之後,勉強算是秦三世的子嬰在軹道旁向劉邦獻上了傳國玉璽,那個曾經橫掃天下、威壓一時的秦王朝終於徹底倒塌。

當年秦國透過商鞅變法強軍強國,奮六世之餘烈,在秦始皇嬴政的帶領下,橫掃六國,打出了老秦人的赫赫威名,打出了秦王朝無敵的血性和頑強。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那麼為什麼不過短短十多年的時間,那個強盛一時的偉大帝國就轟然倒塌了呢?為什麼曾經視死如歸,熱衷於沙場征戰的老秦人就沒有了曾經無敵的勇氣了呢?

許多人把秦朝的滅亡歸咎於秦朝殘酷的律法,但是別忘了漢承秦制,漢朝大部分的律法基本都是照搬秦朝的,為什麼漢朝就沒事,而秦朝就完蛋了呢?

所以律法的因素可能有,但絕對不屬於主要的原因。細看當時的形勢,可以說秦朝滅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關中老秦人沒有殊死抵抗的原因,和秦朝滅亡的原因基本相同。

秦朝滅亡的導火索是大澤鄉起義,但在趙高和胡亥大肆虐殺朝臣宗室之時,那個強大的秦王朝實際上已經從內部死亡了。也就說六國的造反貴族,掀翻的不過是一個殘破的秦王朝而已。

秦朝的律法並不殘暴,只是細緻而嚴苛,並且秦律從制定之初就是為了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整個秦國的戰鬥力,所以雖然秦法嚴苛,但大家能從戰場上立下功勞來衝抵律法的壓抑,所以在滅掉六國之前,秦國的百姓並沒有特別的感覺。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等到滅了六國之後,沒有了戰爭讓老百姓出頭,但律法依然嚴苛如舊,只是迫於秦始皇的威名,大家只能把怨言壓在心底而已。而被秦國征服的其他六國百姓,面對著前所未有的嚴苛秦法,更是苦不堪言,畢竟他們不像老秦人那樣已經適應了好幾代的時間。

等到胡亥登上皇位之後,不僅沒有寬鬆律法,反而肆意妄為,大肆清洗異己,讓所有的矛盾都爆發出來,這才有了大澤鄉起義響應者如雲的景象。

嚴格來說,子嬰算不上三世,畢竟他沒有登基為皇帝,是以秦王的身份投降的,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秦王朝是滅亡於趙高之手,而秦王朝滅亡的時間也定格在胡亥死亡的那一刻。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剛剛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阬殺了十多萬兵力的老秦人,又遭受了自家皇帝死亡的打擊,還沒有從六國征戰中完全復甦元氣的關中大地,基本上已經沒有了反抗楚漢勢力的客觀基礎。

除此之外,關中的老秦人在當時面臨著六國勢力的共同討伐,不僅僅只是一個劉邦,就在鴻門還有一個屠夫項羽在虎視眈眈,和那個恨老秦人入骨的楚國餘孽項羽相比,和老秦人沒有任何仇怨的劉邦絕對是一個最好的選擇。

而這也正是六國勢力當初選擇劉邦作為西征主力的最大原因所在,畢竟項羽的名聲實在是不怎麼樣。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要知道當初為了解救被圍鉅鹿的趙國軍隊,其他幾個國家的王侯做出了西征的決議,但面對毛遂自薦的項羽,包括楚懷王在內的所有勢力,都堅決反對項羽作為西征的主力。

由此可見,在當時的大環境當中,項羽的名聲可謂是迎風臭三里。而相比之下,治軍有序,對待對手溫和的劉邦,簡直就是仁厚的代名詞,縱觀劉邦一生,就沒有大規模地屠殺過戰敗一方。

內有秦王朝政治體系崩塌,外有六國聯合勢力威脅,被打到咸陽城的老秦人,已經沒有了挽回失敗的餘地。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更何況在章邯投降、王離兵敗失蹤、楊雄兵敗被胡亥所殺的情況下,曾經猛將如雲的秦王朝連一個領兵的大將都找不出來。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為了關中大地的普通老秦人,為了少犧牲一些秦朝剩餘的普通士兵,嬴子嬰做出了最為明智的選擇——投降於有著仁厚名聲的劉邦。而事實也證明,這位能將趙高斬殺的秦王,確實做出了最為有利於百姓的選擇。

接受了秦王朝殘餘勢力投降的劉邦,和關中百姓約法三章,所屬軍隊也秋毫無犯,用實際行動踐行了自己仁厚的名聲。而被後世之人稱作“霸王”的“萬人敵”項羽呢?殺死已經投降了的子嬰,任由麾下士兵屠戳咸陽百姓,舉火燒燬了秦王宮等建築,可以說整個秦末漢初所有勢力當中,殘暴無出其右者。

劉邦入關中,秦三世為何不抵抗反而直接投降於他,原因是什麼

結語:項羽的殘暴之舉,反而襯托出王子嬰當初的睿智和仁慈。正是為了整個關中大地的老秦人,王子嬰才沒有為了一己之私,將所有老秦人無限期地拖入戰爭的泥潭當中。也正是他沒有骨氣的投降,讓關中百姓得以納入到劉邦的庇護之下。或許,這就是他這個老秦人的國王,能為老秦人所做的最後一點貢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