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盧安達大屠殺,為何國際社會沒有管

菜單

盧安達大屠殺,為何國際社會沒有管

盧安達

盧安達共和國(盧安達語:Repubulika y‘u Rwanda;英語:Republic of Rwanda;法語:République du Rwanda),簡稱盧安達,是非洲中東部的一個主權國家。西面與剛果民主共和國(DRC)交界,東鄰坦尚尼亞,北與烏干達接壤,南連蒲隆地。人口約1200萬。

盧安達大屠殺,為何國際社會沒有管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

1994年4月7日至1994年6月中旬,胡圖族對圖西族及胡圖族溫和派有組織的種族滅絕大屠殺,共造成80-100萬人死亡。

大屠殺得到了盧安達政府、軍隊、官員和大量當地媒體的支援。除了軍隊,對大屠殺負主要責任的還有兩個胡圖族民兵組織: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時大量的胡圖族平民也參與了大屠殺。

為什麼會發生屠殺?

胡圖和圖西兩族分別佔盧安達全國人口的85%和14%, 前者講法語, 以農耕為生; 後者操英語 和斯瓦希利語 , 從事遊牧業 。

胡圖人與圖西人之間本無絕對的民族之分 , 殖民時代以前, 胡圖人和圖西人操同種語言, 遵從同樣的宗教 , 互相通婚 , 相互雜居 , 沒有地域之別 , 居於同一個山間 , 分享同樣的酋長制度下的社會和政治文化圖西人可以成為世代相襲的胡圖人, 反之亦然。只是到了殖民時代和後殖民時代, 這些身份的劃分才以危險的種族主義形式固定下來 。

將圖西人與胡圖人區分開來 , 始於 1860 年圖西人酋長魯瓦布基裡 (kigeri Rwaburgiri) 掌權。他建立了封建制度, 並首次在胡圖人與圖西人之間進行了文化上的劃分。後來, 首先是德國人、繼而是比利時殖民者來到盧安達和蒲隆地, 這兩個王國的財富、權力和社會組織的嚴密很快吸引了殖民者。歐洲人注意到, 這兩個社會中, 從事畜牧業的圖西貴族統治著從事農業的胡圖人。儘管兩個群體都是非 洲黑人, 歐洲人卻認為圖西人的體質與歐洲人相像, 因而圖西人在“種族”身份上優越於胡圖人。

後殖民時代的盧安達和蒲隆地延續了這種由歐洲殖民者開始的民族劃分 , 同時也延續了殖民統治 時期的民族對立。戰後初期, 民族自決和民主制度正在風頭上; 自然, 比利時透過圖西人統治胡圖人 的局面變成了昨日黃花。歐洲轉變了實際的控制模式, 轉而責備圖西人是行將沒落的非法“外來”統 治“種族”, 並重新將胡圖人定義為盧安達和蒲隆地真正的“人民”。在比利時政府的幫助下 , 胡圖人 精英領導了反對圖西人統治者的政治運動, 將盧安達的圖西人控制的民族統治體制換掉了。於是, 原 來由圖西人把持的機構和權力 , 後來全部由胡圖人操縱了 , 胡圖人和圖西人之間的首次政治衝突也就 在1959年盧安達開始獨立時發生了。

在盧安達, 作為人口大多數的胡圖人反對一直屬於殖民行政官員的圖西人 , 這是民族解放運動時期的反殖民主義思想 , 而表達的詞語卻 變成了黑人 (胡圖人) 反對白人 (圖西人) 。

1994年4月6日,載著盧安達總統朱韋納爾·哈比亞利馬納(胡圖族)和蒲隆地總統西普里安·恩塔里亞米拉的飛機在盧安達首都基加利附近被擊落,兩位總統同時罹難。該事件立即在盧安達全國範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7日,由胡圖族士兵組成的總統衛隊殺害了盧安達女總理、圖西族人烏維林吉伊姆扎納和3名部長。

在當地媒體和電臺的煽動下,此後3個月裡,先後約有80萬至100萬人慘死在胡圖族士兵、民兵、平民的槍支、彎刀和削尖的木棒之下,這次仇殺的被害者大多為圖西族 人 , 不僅如此 , 胡圖族屠殺者對主張民族和解的本民族同胞同樣濫殺。盧安達全國1/8的人口消失,另外還有25萬至50萬盧安達婦女和女孩遭到強姦。

此前 20 年時間 , 兩族間就曾 發生過 3 次較大的武裝衝突 (1959 年 、1963 年和 1973 年) 。

盧安達大屠殺,為何國際社會沒有管

國際社會反應

聯合國盧安達救助委員會和國際救援組織預告事件來臨的報告被國際社會各方 —聯合國 、美國 、法國 、比利時和一些非洲國家漠然置之, 情報部門發回的檔案則被埋在政府檔案堆中。

非洲國家和世界都在為南非實現種族和解的大選高舉慶典的酒杯, 從而對非洲中部這場種族屠殺視而不見;

聯合國安理會和美國政府的決策者們也許還對1993年出兵索馬利亞維和受挫經歷記憶猶新, 於是決定不捲入盧安達事件。 美國當時當政的克林頓政府的做法是: 不把盧安達事件稱呼為“大屠殺”, 以便不必再次捲入政治和軍事幹涉行動; 自從美國士兵赤裸的屍體被索馬利亞群眾棒打洩憤的事件在電視上曝光, 似乎再也難以想象讓美國出兵國外製止另一場民族衝突了 。對此美國總統克林頓於1998年3月訪問盧安達時,在基加利機場對大屠殺倖存者發表講話時婉轉地表達了歉意。

盧安達大屠殺,為何國際社會沒有管

盧安達大屠殺,為何國際社會沒有管

比利時政府以10名比利時維和軍人遭到殺害為由,撤出了全部在盧安達的部隊,並帶走了所有的武器。

聯合國在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事件中表現消極。大屠殺發生的第四天,聯合國安理會透過投票,決定象徵性地在盧安達保留260名維和人員,職責僅僅是調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在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持續了近一個半月後,聯合國才決定將聯合國駐盧安達援助團人數增加到5500人,擴大其行動授權,並說服其他國家參與救援。

法國在基伏湖附近建立了野戰醫院,嘗試收容難民。加拿大、以色列、荷蘭和愛爾蘭也提供了一些援助。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等國際救援組織無懼炮火,到達當地,拯救平民百姓。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在大屠殺發生前呼籲相關各方盡一切努力阻止大屠殺發生,並在大屠殺發生期間力求保持中立色彩,設立醫院,運送物資,減少平民傷亡。

據估計,在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請求下,總共有7萬人獲救。 屠殺過去後,數萬名流離失所者得到紅十字國際委員會救助,並透過“重建家庭聯絡”專案澄清在盧安達屠殺中失蹤人員的命運,在1994年到1998年期間,約有48000名兒童與家人重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