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兩個月殺害100萬人,誰是幕後黑手?

菜單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兩個月殺害100萬人,誰是幕後黑手?

提起“種族大屠殺”,大眾率先想到的無疑就是“猶太人大屠殺(納粹大屠殺)”。二戰期間,納粹德國利用毒氣等方式肆意屠殺600萬猶太人,殘忍程度令人髮指。

然而,歷史上唯一一樁被聯合國官方宣佈為“反人類罪的種族清洗罪行”,卻並非人所共知的納粹大屠殺,而是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的盧安達種族大屠殺。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兩個月殺害100萬人,誰是幕後黑手?

1994年4月7日至6月中旬,盧安達發生了一場慘絕人寰的人道主義災難。胡圖族激進分子瘋狂屠殺了80-100萬圖西族人,以及部分對圖西族持友好態度的胡圖族人。短短兩個多月的時間裡,盧安達全國八分之一的人口消失。雖然盧安達大屠殺的死亡人數,僅為納粹大屠殺的六分之一左右。但其所具備的三個特性,卻顯得更為殘酷。

首先,盧安達大屠殺是發生於國家內部,同根同源的兩個族群間的屠殺。

其次,納粹大屠殺持續12年,而盧安達大屠殺僅發生在兩個月間,每日的死難者高達1。5萬,真的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

最後,納粹德國以工廠這個外包裝,對其殘酷行徑進行了嚴密偽裝。可胡圖族卻將屠殺計劃宣告天下,彷彿他們在行“正義之舉”。

正因如此,盧安達種族大屠殺才會被認定為最惡劣、最殘酷的種族清洗惡行。更令人痛心的是,盧安達尖銳至極的種族矛盾,並非自然產生的,而是西方侵略者一手造成的。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兩個月殺害100萬人,誰是幕後黑手?

盧安達位於非洲中東部,這片大陸自古以來一直是“殖民地”的代名詞。1415年,葡萄牙遠征軍武力佔領了位於直布羅陀海峽南岸的休達城,該地是扼守大西洋—地中海航道的關鍵,也是撒哈拉沙漠貿易的重要起始點。這被普遍視為西方殖民主義侵佔非洲的開端。

15世紀,歐洲殖民者又在非洲展開了慘無人道的黑奴貿易。400多年時間裡,超過1億非洲人民遭到迫害。

時間來到1884年,以德國為首的15個國家召開了柏林會議,主題就是爭奪非洲大陸各領地的所屬權。那時的非洲仿若一塊大蛋糕,任人切分。到1900年時,非洲多達90%的領土都徹底淪為殖民地。

處於這樣的大環境之下,盧安達自然沒能倖免於難。1914年,以德軍入侵比利時為起點,第一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以德意為首的同盟國,與英法率領的協約國展開瘋狂對戰。1916年,德法兩國間爆發了有著“凡爾登絞肉機”之稱的凡爾登戰役。此戰被視作一戰的主要轉折點,德國的慘敗直接導致同盟國陷入劣勢、被動局面。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兩個月殺害100萬人,誰是幕後黑手?

凡爾登戰役舊址

或許是出於報復心理,就在這一年,比利時趁著德國身陷囫圇,出兵侵佔了盧安達。就這樣,於1890年成為德屬殖民地的盧安達,轉入比利時手中。比利時人的到來,正是盧安達災難的開始。

在西方眾多殖民帝國中,比利時被稱作“最殘暴的殖民者”。或許是由於國小人少,比利時沒有足夠的力量去震懾住殖民地。因此,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比利時在殖民地推行著十分殘酷的奴隸制度。譬如以斬斷奴隸子女的手腳為威脅,強迫奴隸完成幾乎不可能的勞作任務。據悉,在比利時殖民統治期間,其控制的另一殖民地剛果,有多達1500萬人死於屠殺、過勞和飢餓。

而在盧安達,比利時的殖民手段就進一步升級為“製造種族衝突”。胡圖族和圖西族是盧安達的兩大土著族群,分別佔全國人口的85%、14%。在西方殖民者入侵之前,盧安達幾乎不存在種族衝突。胡圖族人和圖西族人使用同一種語言,擁有相同的文化習俗,可以通婚甚至是相互轉化。

直白的說,胡圖族和圖西族比起不同種族,更像是溫和版的種姓制度。國王、酋長、武士、養殖場主等有錢有地位的,普遍都是圖西族人。而胡圖族人也可以依靠自身努力,步入富裕階層從而轉為圖西族。

然而,比利時殖民者為了鞏固統治地位,其強行在盧安達展開種族劃分。他們將膚色較淺、鼻樑高挺、身材高大的人歸於圖西族,判定他們為統治階級;並把面板黝黑、身材矮小的人劃入胡圖族,將他們視作地位卑微的農民。比利時給每個盧安達人都制定下身份證明,拒絕兩大族群相互通婚和轉變。

盧安達種族大屠殺(一):兩個月殺害100萬人,誰是幕後黑手?

至此,盧安達的種族區分正式形成。圖西族全面掌控著國家各級政權,組建強大的武裝軍隊。最關鍵的是,圖西族人逐漸將土地佔為己有,化身地主。胡圖族人想要維持生計,不僅需要向圖西族人繳納高額租金,還得忍受百般壓迫。

在比利時殖民者的刻意引導和煽動下,圖西族人也漸漸習慣了統治者的身份。雖不清楚圖西族是否有對胡圖族進行過嚴苛、殘酷的壓迫。但可以確定的是,在如此懸殊的地位、財富差距之下,沒有被壓迫者會甘願逆來順受。

1957年3月,胡圖族人公開發表《巴胡圖宣言》,要求廢除圖西族貴族的特權,試圖爭取同等的權利。同年6月,卡伊班達還建立了“穆胡圖社會運動(帕梅胡圖黨)”,率領胡圖族人展開解放鬥爭。

這種鬥爭場面,令比利時殖民者欣喜不已。其再度出手,肆意宣揚著種族仇恨,意圖激起兩族間的武裝衝突,然後以鎮壓暴亂之名,坐收漁翁之利。只不過,比利時低估了人多勢眾的胡圖族的抗爭力量。胡圖族並沒有“傷敵一千,自損八百”,反而僅花費4年時間,便成功推翻圖西族的統治。

1962年6月27日,第16屆聯合國大會透過決議,宣佈結束比利時對盧安達的託管統治,允許其獨立。同年7月1日,盧安達共和國成立,而國家執政權也正式轉移至帕梅胡圖黨,即胡圖族人手中。儘管盧安達已經擺脫殖民統治,但日益累積的種族衝突卻沒能消散。並且,隨著卡伊班達政府在國內全面實施“民族壓迫政策”,兩大種族間的矛盾越發尖銳,流血衝突不斷。

一直到1994年,隨著一場墜機事故的發生,胡圖族與圖西族的仇恨徹底到達頂峰。那場恐怖的盧安達大屠殺也隨之爆發。

關於盧安達種族大屠殺的具體經過,請關注我們,等待下期影片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