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我們打了很長的隧道,是否意外發現過什麼大的礦藏嗎?

菜單

我們打了很長的隧道,是否意外發現過什麼大的礦藏嗎?

我們打了上千公里隧道,還真沒有發現過大的礦藏,小的礦藏還是有過,屢見不鮮。

瑞士在阿爾卑斯山脈修建鐵路時,打隧道時發現了儲量較大的水晶石礦藏,其中大多數屬於非常稀有的礦石。其中發現了一塊直徑12。7釐米的水晶石,還有兩塊非常罕見的方解石晶體,長度分別為30釐米和1釐米,其純淨度之高在瑞士都是罕見的。

我國雲南省昭通市威信縣修建高速公路時,打隧道挖出來了很多煤炭,遭到了當地居民哄搶,沒有辦法,施工方只能報警,求助警方前來維持現場秩序。

我們打了很長的隧道,是否意外發現過什麼大的礦藏嗎?

由此看來,施工打隧道找到小的礦藏並不稀奇,為什麼不能發現大的礦床呢?

礦床是指在在一定的經濟技術條件下能被開採利用的綜合地質體,有開採利用價值的有用礦物的聚集地,礦床在地殼中只是佔很少一部分,我們看到的一座座山脈,一道道山崗,含有礦床的山脈極少,所以我們打的隧道很難碰到大型礦藏。

其次,礦床的形成往往與地殼活動有關,地質學家知道什麼岩層裡有什麼礦床,我們平時能夠找到大型礦床,知道它生於什麼岩層,我們有意識地去尋找,是主動行為的結果。例如我們找金礦去山東,地質史上這個區域有大量岩漿侵入,能夠把地殼深處的黃金隨著岩漿向上遷移富集到近地表層,而山東地表出露的花崗岩很多,岩層中富集金礦的機率偏高,所以我們可以人為地根據地質學家的建議,進行勘探找到了大型金礦床。

我們打了很長的隧道,是否意外發現過什麼大的礦藏嗎?

我們打隧道就不同了,什麼岩層,岩石型別都不是重點考慮物件,而是從工程量大小、線路設計,工程預防、地質災害等著想,我們再根據岩層的特性,制訂具體的施工方案,防止出現坍塌、透水、巖爆等地質災害。所以我們打隧道時碰不到大型礦藏。

第三,無論是我們找礦還是打隧道都要經過地質勘探這個環節,勘探人員對於施工區的地質構造脈絡清晰,知道這裡沒有大的礦藏。假如有這個意外,勘探時能發現重大礦藏,這可是意外之喜,可以修改施工線路,優先開發這裡的礦藏。這也是打了這麼長的隧道,沒有發現大型礦床的原因。

第四,大型礦藏的生成並不是大家想象的那麼容易,這需要有合適的成礦環境,地質勘探時間可能長達幾十年,有時還會無功而返,例如東北大慶發現石油,蘇聯專家斷定陸相沉積環境不可能有大油田,日本侵佔了東三省,在東北找來找去,也沒有發現石油,直到建國後,我們才發現了年產5000萬噸的大慶油田,反反覆覆,用了這麼長時間,找油已經是非常不容易,我們不是打個隧道就能發現礦床了,這運氣恐怕是中了五百萬大獎的機率。

我們打了很長的隧道,是否意外發現過什麼大的礦藏嗎?

人類生產活動打隧道主要集中在兩個區域,一個是山體隧道,主要用於改善交通條件,例如世界上最長的阿爾卑斯山隧道有57公里,就是因為修建鐵路而打的穿山隧道,類似的我們國家秦嶺公路隧道,長達18公里多。我們在打這樣隧道時,難免從一些岩脈中發現了一些金屬礦,這些礦量不大,它的開採價值也不高,與我們的工程造價相比,並不值得開採。

珠穆朗瑪峰峰頂8848~8600米範圍為沉積石灰岩,8600~7000米範圍卻是寒武紀火山岩組成,世界上很多山脈由石灰岩、變質麻粒巖奇構成,石灰岩屬於海相沉積,岩層裡並沒有多少有用的礦物,可能有一些貝殼類化石,但礦床就難了。

我們打了很長的隧道,是否意外發現過什麼大的礦藏嗎?

另一個區域是海底隧道,世界上修建最早的,運營非常平穩的莫過於連線英國與法國的隧道,海底長就達37公里。其次日本也有連線北海道的海底隧道。這些海底隧道下面有可能存在油田,但我們打隧道與採油不在同一個深度上,採油得要鑽透油儲的蓋層,深度較深,而我們打的海底隧道比較淺。

英吉利海峽隧道位於海底40米深處的白堊系岩層中,開鑿兩條長50餘公里、直徑7。3米的鐵路隧道,這個深度很難觸及到油層。因為世界上埋藏較淺的中東油田,最淺的深度還能達到300米,我們打隧道是打不到這個深度的。

人類發現大型礦床比較難,打個隧道不是舉手之勞,這兩件都是小機率事件,兩件小機率事件碰到一起,相當於高射炮打中了一個蚊子,當然你若想提高機率多打隧道就可以了,可是打一條隧道要好幾年,這是多麼難的事,再碰到大型礦床呢,想想可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