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菜單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大家好,我們的大橙橙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戰爭中沒有是非對錯,唯勝者為王爾。這句話雖然並不一定適用於現代戰爭,但還是有一些道理的,畢竟勝利者有資格書寫歷史,這是亙古不變的硬道理。

在一戰過後,所有戰敗的國家都遭到懲處,在這場戰爭中取勝的國家理所當然地制定了一系列關乎利益的條約,對戰敗方給予懲戒。在一戰中表現激進的德國成了眾矢之的,受到了應得的懲罰。為了進一步削弱德國的實力,勝利者們為了各自的利益制定了條款。

早在一戰爆發之前,英、美等國家被利益驅使組成了聯盟,因此,在戰爭結束後他們理所應當地站在了談判首席的位置上。此外,由於法國在一戰中的特殊地位,該國亦在《凡爾賽和約》的簽訂中佔據主導地位。關於這次和約的簽訂流程,在相關文獻中有著十分詳細的記載。

在《凡爾賽和約》的簡介中,闡明瞭這場戰爭對人類帶來了不可磨滅的傷害,以及挑起戰爭的德國在整場戰爭的所作所為已激起公憤,因此,在戰爭中獲勝的所有國家均希望懲處罪魁禍首——德國。不過,在對德國的處理上,各國家為了各自的利益表現出截然不同的態度。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例如:

英國人希望給予德國的懲戒適可而止,讓德國有餘力牽制住其它強國,這樣才會避免其他西方國家一家獨大,營造西方世界的平衡局面。

美國人的想法與英國差不多,不過,美國人卻希望在“平衡”的基礎上獲取更多的利益,既不讓德國傷筋動骨,又可獲得一筆不菲的賠償。

這種微妙的態度暴露了兩個國家的目的並不單純,從某種角度來說雙方還存在利益衝突。法國的態度則相對強硬,法國人希望讓德國萬劫不復,再也沒有成為霸主國的能力。

天下熙熙為利而來,矛盾的核心就是利益。三方所追求的利益不同,勢必會造成矛盾的產生。所以,哪怕三方代表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退讓,但是,談判的結果仍是不盡人意的,至少英、美、法這三個國家都沒有完全得到自己預期的利益。

在1919年的這場談判儀式中,除了俄國、奧地利等戰敗國之外,大部分參與到戰爭中的國家均派出代表參加儀式,這也就決定了戰敗國在這場談判中處於絕對的劣勢。戰勝國為了截然不同的目的,所以,在談判席上經常會出現相左的意見,甚至,爆發了激烈的爭吵。

這種狀況,使談判根本無法順利進行,商定的結果不斷被推翻。無奈之下,英、美、法三方代表只能盡力主持談判,敦促各國儘早完成和約的簽訂。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從表面上來看,談判的中心點無非只有兩個:

一是如何給予戰敗國恰當的處理;

二是如何獲取更多的既得利益。

前文我們提到,只要涉及到利益,大部分國家都保持著寸金不讓的態度,這也使得談判的進行異常艱難。

那麼,這份在英、美、法三方促成的和約內容又是怎樣的呢?

熟悉歷史的朋友都知道,這份和約總共包含十五個部分,根據內容的不同又可細化為大大小小四百多條細則。其中,最主要的內容為,德國必須歸還在戰爭中掠奪的佔德國總面積13。5%的土地(例如承認波蘭、奧地利的獨立主權),以及佔德國總人口12。5%的國家人口。

除此之外,早年德國在世界範圍擴張的全部殖民地,包括非洲等多個地區,德國必須歸還其中一定比例的資源產地的產業使用權(例如德國在我國山東地區的產業使用權)。對於德國人來說,這還不算最大的損失,戰勝國命令限制了德國的軍事發展,包括海軍、陸軍的減編以及軍工產業的發展限制。

除了這些以外,德國務需承擔所有在這場戰爭中造成的損失,並承擔全部責任,給予戰勝國相應的賠償。從具體數字來看,德國總共要為這場戰爭付出49。9億元的代價。雖說,在整個談判的過程中,處於主導地位的英、法、美三方已做出最大程度的退讓,但是,談判的結果仍使德國損失慘重。

人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在談判結束後,戰勝國獲得的利益,簡直是天文數字,但是,這些戰勝國仍表示十分不滿。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凡爾賽和約》意義重大,是國際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因為,在這場談判儀式中,戰勝國對戰敗國提出的要求,一度成為未來國際戰爭和約的藍本。這份和約主要針對的是戰爭的發起者及戰敗方德國,前文中我們提到英、法、美三個國家在和約的簽訂中佔據主導地位,那麼,其它戰勝國有哪些呢?

除了這三國以外,還有義大利、日本、俄國等國家,它們同樣屬於戰勝國。不過,在談判儀式進行以前,俄國便與德國完成了私下會面,這在國際外交中是一種非常敏感的行為,因此,俄國被所有戰勝國排除在外,沒能成為締約國。

並且,按照談判儀式議程的要求,這場談判儀式總共有三十八個國家參與。原本中國亦在受邀之列,不過由於當時中日問題並未得到解決,且當時的清朝已退出政治舞臺,中國的局面十分混亂,所以,中方並未派遣代表出席這場儀式。

在談判的過程中,各戰勝國之間因利益所爆發的矛盾十分嚴重,因此,在談判的前中期,各國都未能達成共識,做出有效的決定。隨著談判場上的氣氛越來越僵,日本等幾個國家的代表先後離席,後來,義大利也因在領土問題上得不到滿意的結果而退出談判。

所以,最終留在談判場上的戰勝國僅剩英、法、美等少數幾個國家。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由於參與談判的代表數量減少,所以,意見在短時間內迅速達成統一,幾個國家擬定出一份讓各國都能接受的條約,交由德方代表簽署。為了在和約簽訂儀式過後,督促德國履行條約的內容,同時,保證國際秩序不會受到影響,各國還成立了一個“國際聯盟”。

對於戰勝國來說,不論談判的結果如何,本國都能獲得一定的利益,擺在談判桌上商議只是獲得利益的多寡問題罷了。不過,對於德國來說則不然,不論談判的結果如何,德國都要承受巨大的損失,所以,德方代表在可能的情況下,必須用種種手段與締約國討價還價。畢竟,這場戰爭已經讓德國自身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國民經濟倒退了幾十年,若在這一基礎上對戰勝國進行賠償,無疑是雪上加霜的。

因此,德國的目的是儘可能地壓低賠償的數額,將所有損失控制在能夠負擔的範圍內。

顯然,處於主導地位的戰勝國考慮的是如何提高價碼,敦促德國承擔全部責任,因此,德國人十分不願意簽訂這份條約。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那麼,《凡爾賽和約》有著怎樣的作用呢?

德國方面雖然早有準備,但是,在談判桌上仍被鉅額的賠償金額及條款嚇了一跳,因此,德方對這份條約的簽訂抱有極大的牴觸情緒。然而,戰爭失敗已是既定事實,德國礙於國際壓力必須完成簽訂儀式,根本沒有其他選擇。和約簽訂後,德國根本無力承擔鉅額賠償,只能先支出一定比例的賠償,並許諾剩餘的部分在短期內償還。雖說德國只賠償了很小的一部分,但這一小部分仍使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德國承受了龐大的經濟壓力,這一負擔直接造成了德國內部的經濟危機。

《凡爾賽和約》對懲罰德國雖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效果卻十分差強人意。戰勝國對德國的過度壓迫使德國的國家經濟變得十分羸弱,這也直接導致德國人民產生了極其強烈的牴觸情緒,由此才會發生未來一系列地違約行為。雖說按照和約的要求,德國的參謀總部已經解體,但總部仍以另一種形式繼續運轉著。除此之外,德國的軍事家從一戰中獲取了寶貴的經驗,德國軍隊也因此變得強大。隨著德國的經濟復甦,和約對德國的約束力越來越小,希特勒上位後乾脆公然違約,再次向世界宣戰。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既然,戰敗國理應承擔責任,那麼,德國內部為何會對這份和約有這麼大的牴觸情緒呢?

實際上,還是因為和約的內容對於德國來說太過於苛刻了,所以,才會讓德國人產生了受辱的感覺,憤怒讓他們忘記了自己才是戰敗的一方。

並且,在德國內部,保皇派與民族主義者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德國民眾均對當局產生質疑,認為:一切結果都是因為當局處理不當所致。最讓德國人無法承受的是,國家要拱手交出一定比例的礦產、鋼鐵產業的使用權,對於一個以重工業生產為核心經濟的國家來說,此舉無疑會讓無數德國工人失業。

這份條約將德國逼向了絕境,不然的話,德國不一定會發動二戰

這份合約改變了太多德國人,其中,就包括了阿道夫·希特勒,一場新的政變正在潛移默化的計劃著。。。 。。。不過,這是後話了。

參考資料:

【《協約國和參戰各國對德和約》、《凡爾賽條約簽訂的後果分析》、《一戰後的“國際聯盟”》】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