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菜單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先看下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背景:公元228年九月,吳國石亭之戰大勝;公元228年十一月,諸葛亮第二次北伐獲得戰術上的勝利斬首魏將王雙;公元228年1月,吳公卿勸孫權進帝號,吳蜀聯盟存在政治崩盤危險。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如果吳國稱帝成為必然事實,那麼蜀漢在政治上必須做出表態以確定大義。由於第一次北伐失利,此時蜀國諸葛丞相還是右將軍銜,如果沒有足夠的軍功提升回丞相,那麼在這個重大政治事件上的話語權將會低於同是託孤重臣的都護李嚴。而事實上自公元221年孫權為吳王之日起,勸進的呼聲一直存在。只是魏國的強大始終提示孫權吳蜀聯盟的重要性,所以孫權一直剋制對魏蜀兩邊稱臣。曹丕死後,孫權對曹睿的能力並不看好,而諸葛丞相第一次北伐失利相反吳國卻在石亭之戰中獲得大勝,這讓孫權在聲望上和心態上都可以放心稱帝。如果不能處理好吳蜀之間的政治關係,魏國就可以分而治之,這對蜀國十分不利。而讓人擔憂的是,自劉璋時代起益州本土勢力就極其渴望魏國來接收,從而結束戰爭。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在這種情況下,諸葛丞相顧不上第二次北伐剛剛停下來不久,果斷髮起第三次北伐:攻佔武都、陰平。雖然為了政治需要必須得快速獲得軍功,但帶兵佔領兩個人盡皆知的無人郡並不是什麼值得炫耀的事情,所以諸葛丞相設計了一個圈套,希望能夠調到大魚——派遣陳式將軍單獨領一軍佔領武都、陰平。果然,雍州刺史郭淮上當了,準備襲擊陳式軍團。很多人認為郭淮上當的原因是覺得陳式是蜀國的無名之輩,輕敵所致,但小編不這麼認為。首先,武都陰平本來就是魏國放棄作為緩衝區的存在,要知道連“鐵馬秋風大散關”的川陝咽喉散關和前期曹操“割須棄袍”的潼關都被魏國放棄了,不可能因為這毫無價值的區域和幾千人的部隊,雍州刺史郭淮會飢不擇食的冒險改變既定防守策略。其次,陳式是劉備時期起就跟著蜀漢打天下,從基層指揮官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將軍,尤其在夷陵之戰後人才寥落的蜀國,可以說應該是除王平高翔之外的新生代主戰派將軍。鑑於二次北伐諸葛丞相斬殺了雖然是雜號將軍,但實為魏國新生代優秀將領的王雙,作為雍州刺史的郭淮當然不肯放過報一箭之仇的絕佳機會。就在諸葛丞相自勉縣出陽平關繞道建威準備伏擊時,郭淮警覺的發現了,迅速撤走。所以這次北伐進行得非常順利,陳式部隊幾乎沒有受到任何阻礙的佔領了武都和陰平,而丞相也只能硬著頭皮用這次“戰功”來恢復相位。這也是整個《三國志》中魏國沒有任何人有關於武都、陰平兩郡陷落記載的原因。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在這裡補充說明下,在公元214年劉備入蜀,曹操針對性的西征張魯企圖奪取漢中來壓制劉備。幾經膠著,最終以劉備佔領漢中曹操遷走漢中人口為結束。在這次爭奪戰中,夏侯淵擊敗氐王,屠殺了興國、枹罕;曹操廢除了永陽、安東兩郡。為了進一步防範劉備由漢中威脅武都,215年曹操改廣漢屬國為陰平郡,並派張既“之武都,徙氐五萬餘落出居扶風、天水界”。這一系列地名現今的具體位置,小編能力不足不能查出,但大致上均分佈在天水和漢中之間,也就是說曹操製造了蜀國與魏國之間的大面積無人區,而且這一無人區剛好橫跨在秦川九道之間。從此魏國只需要少量的衛戍部隊及哨兵就可以監視蜀國軍事行動,並且有足夠的時間調集機動兵力在秦川另一側依託渭水進行防守。這一手非常厲害,自此之後曹魏十幾年基本上沒有受到來自蜀國從長安附近來的壓力,一直把主要力量放在荊襄合肥壽春一帶——淺丘陵區域也是適合北地機動騎兵馳騁的。這也是為什麼魏國即使在許昌、宛、洛附近留守大量兵力卻一直在戰爭中保持主動的原因之一。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

曹魏代漢後的政治格局愈加穩固,而蜀漢面臨著漢室對新生代號召力的式微,諸葛亮不得不進行北伐。而這幾次北伐讓曹魏加強了隴右的防守,也明白了蜀國地廣人稀的致命缺點:消耗戰中不讓蜀國獲得人口資源,更不要因指揮失誤被蜀國打出殲滅戰,滅掉蜀國只是時間問題。如果蜀國內部有變,多路軍隊出秦川即可一舉滅掉蜀國。這逼得諸葛丞相不得不硬著頭皮一力主張接受孫吳的稱帝,並且勉勵維持蜀國內部主戰派和本土派的關係。這也是後來各種亮黑噴丞相軍事能力不足,貪念權利,窮兵黷武的來源。

諸葛亮第三次北伐,魏書中毫無記載,整個魏國無人理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