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菜單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公元前221年,秦國一統天下,在統一六國的戰爭中,湧現出大批名將,如王翦、王賁、尉繚子、李信、內史騰等。秦始皇以“不殺功臣”著稱,對這些武將都是封賞有加,但是當陳勝、項梁、項羽、劉邦等人率眾起義時,秦朝竟然已經沒有大將可用,不得不啟用一位文官,少府章邯帶領由在驪山修建始皇陵的罪犯改編的軍隊,迎戰關(函谷關)東的敵人,此時距離秦朝建立過去不過區區十四年,那些統一六國時立下大功的名將,此時都到哪裡去了呢?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王翦家族是秦朝統一的最大功臣,王翦王賁這對父子,總共滅了六國中的五個(王翦滅趙國、楚國、燕國,王賁滅齊國、魏國),王氏家族成為秦國最尊貴的武將世家,王翦、王賁都因功封侯。但秦朝建立時王翦年紀已老,到秦二世時,王翦父子都已經去世,《史記·王翦列傳》中有記載,“秦二世之時,王翦及其子賁皆已死。”此時是王氏家族的第三代王離領兵,在北方統率精銳的長城兵團,但王離的戰鬥力不如自己的祖父和父輩,在鉅鹿之戰中被項羽統領破釜沉舟的五萬楚軍擊潰。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尉繚子是秦國國尉,統一六國的總參謀長,提出了“遠交近攻,各個擊破”的策略,並提議以三十萬金賄賂各國重臣,在秦國統一六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據《史記》記載,尉繚認為秦始皇刻薄寡恩,是個越王勾踐式的人物,只可共患難,不能同富貴,幾次偷偷逃走都被追回。在秦國統一後辭官離去,不知所終,在民間傳說裡,尉繚後來收了一個徒弟,將自己的畢生所學,滿腹韜略傾囊相授,這位徒弟就是兵仙韓信。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李信在對楚國作戰前誇下海口,聲稱率領二十萬人即可滅掉楚國,這讓秦王嬴政認為堅持“六十萬人才能滅楚”的王翦太老了,結果李信被項燕擊敗,損失慘重,秦王不得不又請王翦出山。李信後來作為副將輔助王翦滅掉燕國、齊國,將功補過,但李信沒有封侯的記載,應當是功勞不夠,沒有得到重用。不過李信家族的後代在漢朝時崛起,也就是輝煌千年的著名世家“隴右李氏”。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內史騰是滅韓國的功臣,他其實是文官出身。公元前230年,內史騰奉秦王之命攻打韓國,擒獲韓王安,佔領韓國的全部土地。但韓國國力太弱,這一戰並不能說明將領的能力。內史騰在滅韓以後就不再領兵,而是擔任南郡的郡守,後來又被封為內史(文官),因此得名。也就是說內史騰其實是文官,只是作為主將滅掉了弱小的韓國。

蒙恬是秦朝統一之後崛起的名將,曾經率三十萬大軍擊敗匈奴,收復河套地區,之後便主持修建長城,並長期統領長城軍團。蒙恬的結局很多人都知道,秦始皇去世後,趙高、李斯擁立胡亥為秦二世,派人假傳聖旨,逼公子扶蘇和蒙恬自殺,蒙氏家族被滅。《史記》:“秦二世之時,…而又滅蒙氏。”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

由此看來,在秦朝末年,那些戰功赫赫的名將不是已經凋零,就是被昏庸的秦二世和姦臣趙高冤殺,因此在面對造反的起義軍時,不得不啟用少府(負責管理財貨的文官)章邯領兵,但章邯很快就展現出名將的素質,率領罪犯改編的軍隊先後攻滅陳勝、楚國項梁、齊國田臧、魏國魏咎等,並將趙國軍隊圍困在鉅鹿。不久之後遇到救援鉅鹿的項羽,章邯才遭到敗績。

秦始皇不殺功臣,十四年後卻靠文官章邯領兵,統一時的名將都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