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菜單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每次講到“大饑荒”,相信很多長輩都會面露沉重的表情。酸奶每次在看書或者翻閱典籍之時,看到這三個字,都會聯想到樹皮被啃光、家家靠吃觀音土、易子相食、餓殍滿地、哀鴻遍野之類的場景,心情極為沉重。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在中國古代幾千年來的歷史長河中,每一個封建王朝都或多或少發生過幾次饑荒。自然災害所帶來的全國大饑荒,讓很多人都難以承受。荒原數百里寸草不生,光禿禿一片。無論是草根樹皮野菜啥的,都被人們挖得一乾二淨。可以見得,糧食作為人們生存的根本,地位極為重要。

酸奶極為奇怪,從古至今每逢鬧饑荒的時候,災民們寧可吃草根啃樹皮,以觀音土來飽腹,都不願去魚蝦豐富的河流湖泊中抓魚吃呢?要知道,古代的水域比我們現代要寬廣的多。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其實,在古代遭受饑荒的百姓們,並不是不想去捕魚,只是現實條件不允許,所謂“大饑荒”並沒有我們所想象的那麼簡單。

當饑荒發生的時候,生活在深山之中的村民們,所生活的地方本身就物產豐富,就算沒有田地裡生產的糧食,他們也可以透過打獵摘果來維持生存,即使是饑荒年間,這些人的基本生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

但我們要知道,古代的人群聚集地幾乎都在北方中原地帶,讓他們賴以生存絕的食物來源,幾乎都來自於自己耕種的田地。田地本來就因天氣災害的緣故,糧食出產量低,農民們還得繳納田租、賦稅,一來二去的,一家人根本不剩下多少糧食可以食用,很快就進入困境。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為了生存,遇到饑荒的災民們只能吃樹皮啃草根來替代糧食,“觀音土”也因此而來。有人會問,那官府呢?一般遇到饑荒,官府不是應該開倉放糧、救濟災民的嗎?朝廷也不是不作為,他們一般會立刻採取許多救災的措施。

比如北宋時期的杭州知府張詠,當很多老百姓因為饑荒鋌而走險去販賣私鹽,他並沒有抓住那些人,只是教訓了幾句而已。因為張詠覺得,正是饑荒年間,老百姓只能夠靠賣私鹽來維持生計,肯定要寬恕處理。當地百姓聽說這件事後,非常感動,去販賣食鹽的人就少了許多,這件事一時傳為佳話。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不僅僅是地方官,朝廷也會開倉放糧,還會鼓勵大戶人家去救助老百姓。但是這些官府的賑糧一般都只發放到縣城中,而那些鄉下的災民們根本沒辦法獲得官府賑糧。不僅如此,很多下撥的糧食都被地方官吏給私吞了,免費來的糧食經他們轉手就高價販賣,老百姓們自然負擔不起,這也是很多饑荒後農民鬧起義的原因之一。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那既然發生“大饑荒”的時候,田地沒有多少糧食產出,朝廷的賑糧也送不到位,老百姓們自然只能靠吃樹皮來生存了。而為啥不抓魚來飽腹?這就和他們生活的地理環境等因素有關了。

發生大饑荒的地區一般都在北方中原地帶,因為北方的河流稀少、降水量低,而古代人口聚集處大多都處於中原地區。本來就沒多少河流的北方,河流中的魚蝦又怎麼夠數量龐大的災民食用呢?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在北方地區,野菜比魚蝦更為常見。只要是一片土地,基本都會生長著許多野菜。所以,在饑荒時期百姓們一般都會挖野菜吃。許多經驗豐富的百姓,不用多久就能挖到很多野菜,而捕捉魚蝦的話就更費時費力了。

雖然很多災民都逃荒逃到河流眾多的南方地帶,但當時朝廷並沒有著重開發南方地區,所以南方生產的糧食不夠這些逃荒者飽腹。就算河裡有味道鮮美的魚蝦,大多數老百姓都已經餓的有氣無力了,哪有餘力下水捕捉呢?萬一下去抓魚的時候,一不小心溺水,又添了許多麻煩,就得不償失了。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古代饑荒來臨之際,為何災民寧願吃土啃樹皮,都不願下河抓魚呢?

不過隨著我們時代的進步,饑荒這種事情幾乎不可能出現了。畢竟我們種植技術與捕撈技術的先進,有著袁隆平老爺爺在,我們的糧食產量大大提高。不僅如此,物流行業的發達也讓我們實現了“人在家中坐,美食送上門”的畫面,這對於古代的百姓來說是無法想象的一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