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菜單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唐朝末年爆發的黃巢起義,雖然沒有推翻唐王朝,但是唐朝政權卻從此搖搖欲墜、奄奄一息了。

此後,黃巢起義中的叛徒朱溫(後來曾改名為朱全忠、朱晃等名字)這個雙手沾滿起義軍鮮血的暴君,透過鎮壓農民起義,參與藩鎮混戰,進行大屠殺,篡奪了皇位,改唐為梁(史稱後梁)。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從此,中原地區的各方藩鎮打著“興復唐室”的旗號,相繼建立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即北方的五代”;在南方建立了前蛋、吳、閩、吳越、楚、南漢、南平(荊南)、後蜀、南唐等九個國家,加上北方的北漢,稱作“十國”。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在歷史上,這一時期稱為“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其中,後梁朱溫和晉王李克用成了實力雄厚的地方軍閥。

朱邪的名字,曾是李克用的本名,他本來是北部地區沙陀族部落的頭領,李姓是大唐王朝的統治者賜給他的國姓。以此表彰他在鎮壓黃巢起義時付出的功勞,唐朝皇帝封他出任河東節度使主政一方,隨後又繼升為晉王。

李克用麾下擁有一支驍勇善戰的騎兵,盤據著黃河以東的地區,從而和軍閥朱溫有著利害衝突。朱溫總想平滅諸侯,獨坐天下,李克用卻不把他放在眼裡,也想把他吃掉,從此,結下冤仇。

朱溫消滅大唐稱帝后,許多地方的藩鎮表示服從,李克用卻仍發兵攻打朱溫。李克用臨死的時候,曾交給他兒子李存勖三支箭,囑咐他“其中的一支箭要射死朱溫”。李存勖表示一定要實現父親的遺願。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公元910年秋天,河北的燕、趙兩國爭戰,後梁太祖朱溫就藉著救趙擊燕的名義,命令大將王景仁率眾兵向趙的屬地進發,大肆砍殺趙國士兵,趙王急忙派人向晉王李存勖求援。

李存勖即令老將周德威率軍先到趙國監視敵情。是年冬天,梁軍巳經攻克柏鄉,急得趙王再次向晉王求援。於是,李存勖親自領兵,在趙州與部下週德威會師。當進到距柏鄉五里的野河北岸時,安營紮寨,與梁軍隔河對陣。

在陽光下,眺望野河南岸,梁軍兵多將廣,盔甲熘熘發光,旌旗遮空蔽日,晉軍士兵個個倒吸一口涼氣。周德威為鼓舞士氣,選擇數千精騎,夜襲擊了梁軍的薄弱環節,此戰旗開得勝,晉軍士氣大振。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但是,周德威此戰的真正用意不僅在於鼓舞士氣,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瞭解梁兵的軍事實力及部署。

所以,他說道:

“彼眾我寡,而此次襲趙的又是梁軍精銳之師,切萬不可貿然與敵決戰。我的意思應後退數里,在伺機攻取克敵機。

李存勖本想乘小勝向梁軍發起總攻,聽了周德威的建議,卻使他心生不滿。

李存勖冷笑的說道:“我統帥孤軍千里遠來,糧草物資供應不便,宜於速戰速決。照你說來,還要稍退一程,一旦敵人探知我兵力單薄,揮軍南來,豈不是讓我坐以待斃嘛!”

周德威連忙解釋說:

“梁軍慣於築城堅守,不善於野戰爭鋒。我軍取勝要充分發揮騎兵的威力,而騎兵作戰,必須將戰場選在平川曠野之地。

現在我軍紮營河邊,鐵騎難以發揮作用,真是英雄無有用武之地啊!”

儘管周德威懇切地說明道理,李存勖卻聞而不答,怒容滿面地退進賬裡。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周德威深知這個年輕的晉王,自小隨父從軍征戰,不僅武藝高強,勇猛過人,而且機智果斷,善於用兵。

此刻,晉王正在盛怒之下,周德威覺得不宜再去犯顏諫阻,深信知兵之人,只要說清利弊,定會改變決心的。

於是,他將監軍張承業請來,說道:

“晉王對我後撤待機殲敵的建議,十分惱怒。但是,我是一個身經百戰,毫不怯戰之輩。以目前敵眾我寡的情況來看,又距離敵營太近。

眼下,我們靠一水之隔才安然無事,倘若敵人要是架橋渡河,迫使我軍在河岸交戰。我強勁的鐵騎將被置於無用之地,其結果必將成敗。

為此,我想請你去勸勸晉王,把部隊撤到高邑(河北高邑),以此吸引敵軍到平川曠野之地開戰,到時候我們就有打敗敵人的優勢了。”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張承業完全同意周德威的看法,隨即到李存勖那裡勸說:

“周將軍是一位聰明睿智的人,久經沙場不說且帶兵也可以說是足智多謀,望我王切莫忽略了他的建議。”

李存勖言道:

“我剛剛有些衝動,現在冷靜下來也正在思考他的提議。但是利弊相連,所以,我一時難以決斷而已。”

李存勖的語言剛落,只見周德威押著一個梁軍俘虜走進軍帳。李存勖沒等周德威開口,便對俘虜大聲喝道:“你老實招來,王景仁在做些什麼?”

俘虜戰戰兢兢地答道:“已經做了數百條船,打算搭橋渡河。”李存勖一聽,向周德威投去敬佩的目光,說道:“果不出將軍所料,真是料敵如神啊!”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於是,晉王命令周德威按照預定方案,退到高邑,先派三百輕騎,迫近梁營挑戰,自己率三千精銳鐵騎為後,輪番罵陣,邊罵邊退。

王景仁看到挑戰的晉軍卻不戰自退,以為是兵少怯戰,本就是想著率軍追殺,又見晉軍輕騎前來罵陣,不由得火冒三丈,隨即下令全軍出動。

周德威沉著地且戰且退,大軍直退到高邑南面一望無際的平川才掉轉馬頭,布成陣勢,準備迎敵。王景仁見晉軍陣勢頃刻而成,也就地佈陣,將眾兵左右拉開,橫寬達七里之長,步步向晉軍緊逼。

此刻,晉王李存勖親自來到陣前,觀察了地形和兩軍陣勢,情不自禁地對周德威說:

“在此決戰太好。平原廣闊,樹木稀少,稼禾苗低,正是我大軍鐵騎的用武之地。”

說到這裡,他手指前方,興致勃勃地說:

“你看,敵軍陣中人喊馬叫,擁來擠去,亂成一團,而我軍將士十分沉靜。今日決戰,勢在必勝。現在,我親自領一支鐵騎前去衝陣,你領兵在後接應。一定要殺他個七零八落,有來無回!”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說罷,就要引軍出陣。“晉王莫急,”周德威急忙說說:“梁軍現在已經被我輕騎挑戰激怒,必定會倉促出陣,目前追隨我軍已達數十里之地,連飲水吃糧的功夫都沒有。

若是過了中午,梁軍勢必會飢餓,人困馬乏,所以,待他們準備引軍後退時,我們再乘勢掩殺,必能以小的代價,獲得全勝之功。晉王看如何?”眾將齊聲稱讚周德威說的有道理。李存勖也心悅誠服。

中午剛過,晉軍發起進攻,騎兵直衝梁軍,步兵從側翼包抄,頓時塵土飛揚,殺聲震天。兩軍廝殺到日頭偏西時,梁軍的陣營有些支援不住,爭先恐後地往後撒退。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

周德威眼見敵軍亂了陣腳,就命令擂鼓催陣,晉軍騎兵橫衝直撞,往返追擊掩殺,步步窮追不捨。逼得梁軍丟盔棄甲,沒命地往後奔逃。晉軍勇往直前,一直追擊到了柏鄉。

柏鄉一戰,晉軍殺敵二萬餘人,屍橫數十里,繳獲軍糧、馬匹等物資不可計數。從此,“五代十國”中的優勢從梁方轉到晉方。

騎戰,是以騎兵的絕對性優勢來攻擊步兵,在戰時,如果遇到山林、沼澤地勢,應立即撤退,否則,必遭失敗。要想取勝,必須吸引敵人到平川曠野的地方,以便於前進或後退,發揮騎兵的速度上的優勢。

兵強馬壯的朱溫,為何敗給李存勖?核心因素是“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