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旅遊] 淮河流域千年古鎮正陽關: 繁華歷盡回首滄桑舊繁華不可限量

菜單

[旅遊] 淮河流域千年古鎮正陽關: 繁華歷盡回首滄桑舊繁華不可限量

繁華歷盡 回首滄桑舊

[旅遊] 淮河流域千年古鎮正陽關: 繁華歷盡回首滄桑舊繁華不可限量

[旅遊] 淮河流域千年古鎮正陽關: 繁華歷盡回首滄桑舊繁華不可限量

[旅遊] 淮河流域千年古鎮正陽關: 繁華歷盡回首滄桑舊繁華不可限量

這是一個淮河波濤衝黃的古城、戰爭之煙燻黑的古城、古老琴聲彈紅的古城。

近日,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驅車沿著省道310一路向西行,便來到了這座淮上千年古鎮正陽關。

陪同記者採訪的壽縣正陽關鎮文旅站站長趙德兵介紹說,正陽關鎮,又名正陽關,系中華名關之一,古稱潁尾,陽石,羊市、羊石城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鎮,早在東周中期已具雛形。正陽關地處淮河、潁河、淠河三水交匯處,位於淮河南岸,上通沿淮重鎮三河尖,下達淮河第一大港蚌埠。扼守淮、潁、淠三水之咽喉,是淮河中游重要水運樞紐,有“七十二水通正陽”之說。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正陽關得水運之利,擅舟楫之便,商販輻輳,市場繁榮,自古就是淮河中游重要貨物集散地。

淮河波濤衝黃的古城

安徽大學陳廣忠教授在他的著作《淮河傳》中說: 正陽關古鎮,歷史十分悠久。《左傳·昭公十二年》記載“楚子狩於州來,次於潁尾”,這裡的“潁尾”就是指正陽關。此事發生在公元前530年。這樣看來,正陽關至少已有兩千五百五十多年的歷史了。而早在三國時期就建造了城池。因為水運四通八達,遂成為淮河中游交通要衝。舟車如流,商旅如雲。

在趙德兵帶領下,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首先來到城外的淮河大壩上。只見這裡的淮河河道曲曲彎彎,而河床反而高於河上流七尺之多,淮河洪水災害,進入多發地段。放眼望去,前方的潁河入淮口清晰可見,而身後不遠處就是淠河入淮口。由於潁河直通中原的原因,正陽關受中原文化影響很大,現在你進入城內,還能看見很多老宅的建築風格都是北方風格,而南方那種青瓦白牆的建築風格在正陽關是幾乎沒有的。

淠河由於上通大別山區,古時候屬於經濟落後地區,但對正陽關影響不大,僅僅是將山區的竹木、茶葉、麻類等農林產品源源不斷運抵港口,現在正陽關留存下來的古蹟,也幾乎看不見大別山區的特色。

正是由於水運四通八達,商旅如雲,根據清光緒年間《壽州志》中記載,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就在這裡設關,徵收關稅。年稅收為六千一百兩銀子。清初順治八年(1651)增加到二萬多兩,到清末光緒時猛增到六萬二千四百多兩。

戰爭之煙燻黑的古城

正是因為歷史上正陽關的航運樞紐以及發達的商貿中心地位,歷代南北對峙和各種各樣的戰爭中,對正陽關的爭奪都異常激烈。

據明嘉靖29年(公元1550年)出版的《壽州志》載“東正陽鎮,州南六十里,古名羊市,漢昭烈築城屯兵於此”。據此正陽關至今已有1800年的築城史。這裡的漢昭烈就是劉備。這是最早記載正陽關築城史,也是最早記載正陽關軍事史。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每每看到這一段文字時,總有一個疑問:漢昭烈的蜀漢統治地區在四川以及周邊,而壽縣當時是屬於曹魏管轄,漢昭烈劉備怎麼可能跑到曹魏領土上去“築城屯兵”呢?這次到正陽關採訪,趙德兵給了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很多資料,一番研讀後才揭開一直困擾記者的謎團:《壽州志》的這段記載,應該是劉備剛剛起兵,擔任豫州牧的時候在此“築城屯兵”的。那時候,劉備還不是“漢昭烈帝”。

提起淝水之戰,人們往往一下子就會想起八公山,但很少有人知道,正陽關也是這場戰役的關鍵地區。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查閱了大量古籍資料得知:公元383年,前秦苻堅調動100萬大軍進攻東晉,命其弟苻融率27萬前鋒從長安出發,南渡黃河,延潁水南下,向潁口進發。東晉壽春守將徐元喜則在潁口、淮河沿岸設防。淝水之戰首戰便是在潁口開打。前秦軍佔領潁口等戰略要地後,渡過淝水,佔領洛澗。東晉軍在洛澗大敗前秦軍,迫使前秦軍退回壽春,從而形成東晉軍、前秦軍在淝水兩岸對峙,這才有了後來舉世聞名的淝水之戰。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淝水之戰前秦軍大敗後,前秦苻堅率殘兵敗將逃跑時,是從壽春南面逃到潁口,倉惶渡過淮河,逃往河南項城,記者查閱古籍資料得知,前秦軍大敗在潁口渡河北逃時,又“溺斃過半”。這裡的潁口,就是正陽關。

一場百萬人的大戰,起始正陽關,終止於正陽關,可見潁口(正陽關)在這場戰役中的戰略地位。

戰爭之煙燻黑的古城正陽關,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周世宗攻打南唐在這裡激戰、元軍攻打南宋在這裡廝殺,元末紅巾軍起義在這裡建根據地……

到了清代咸豐、同治年間,捻軍同清軍多次激戰正陽。咸豐七年(1857),正陽關爭奪戰,從3月至9月,持續半年以上。

古老琴聲彈紅的古城

中華八大關之一的千年古鎮正陽關,依靠舟楫之便,吞吐萬物、迎來送往,造就了它那文化燦爛、人傑地靈、景美物豐、源遠流長的歷史。也正因為地理位置的重要,成了兵家必爭之地,其城牆也屢遭戰火和洪水的侵襲。現今正陽關城牆僅存南門、北門、東門三座城門。更讓人歎為觀止的是,三座城門的內外門額上均鐫有古人的題字,字型或雍容端莊,或遒勁蒼潤,非但含義深刻、意味雋永,而且還是難得一見的書法珍品。南門、北門、東門外額題字分別為:“淮南古鎮”、“鳳城首鎮”、“熙宇春臺”,內額題字分別為:“解阜”、“拱辰”、“朝陽”。趙德兵告訴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正陽關城門內外門額題字大部分出自《道德經》《詩經》《論語》《史記》等典籍,含義雋永,令遊人駐足品味三思。

淮河早報、淮南網記者一行走下淮河大堤,由南門進入正陽關。與之相連的是正陽關最著名的老街。走在這條老街上,看見兩邊還儲存有許許多多的老房子,古色古香,令人流連忘返。在這條老街上,最有名的莫過於鐵匠鋪了。

正陽關是中華名關,清朝時期,河流運輸發達,“帆船競至、商賈沓來”,手工製品的需求大增,手工業技藝長足發展,生產生活刀具質量的社會要求提高,正陽關製作刀具的工匠們,為生計苦心秘製,終成一派獨特技藝,流傳至今。我們來到正陽關張記“龍牌”兄弟“手工鍛造生活刀具”鐵匠鋪,這個專門打造生活刀具的鐵匠鋪是從清朝光緒年間壽州正陽關人張根年開始,專門以製作生活刀具為營生的傳統手工工藝,距今已有140多年的歷史,張氏刀具製作,代代相傳,代代有高手。代代師傅言傳身教,徒弟耳濡目染、心領神會,自然形成了後輩繼承前輩技藝,輩輩相授,秘不外傳的獨特工藝。

這是一座古老琴聲彈紅的古城,千百年來留存下來的文物古蹟眾多,處處瀰漫著古樸典雅的古鎮氣息,明清時期的老宅隨處可見,古色古香的四合院、玲瓏別緻的繡樓,風格各異的57條街巷,依然可見昔日古鎮的繁華。(記者 李鈞)

【來源:淮南網】

宣告: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