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菜單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今天的三國成語故事見於《三國演義》第七十七回,發生在關羽被圍麥城期間,相關人物分別為關羽、王甫和趙累。原文如下: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蒙曰:“吾料關某兵少,必不從大路而逃,麥城正北有險峻小路,必從此路而去。可令朱然引精兵五千,伏於麥城之北二十里;彼軍至,不可與敵,只可隨後掩殺。彼軍定無戰心,必奔臨沮。卻令潘璋引精兵五百,伏於臨沮山僻小路,關某可擒矣。今遣將士各門攻打,只空北門,待其出走。”……權大喜,遂令朱然、潘璋領兩枝精兵,各依軍令埋伏去訖。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且說關公在麥城,計點馬步軍兵,止剩三百餘人;糧草又盡。是夜,城外吳兵招喚各軍姓名,越城而去者甚多。救兵又不見到。心中無計,謂王甫曰:“吾悔昔日不用公言!今日危急,將復何如?”甫哭告曰:“今日之事,雖子牙復生,亦無計可施也。”趙累曰:“上庸救兵不至,乃劉封、孟達按兵不動之故。何不棄此孤城,奔入西川,再整兵來,以圖恢復?”公曰:“吾亦欲如此。”遂上城觀之。見北門外敵軍不多,因問本城居民:“此去往北,地勢若何?”答曰:“此去皆是山僻小路,可通西川。”公曰:“今夜可走此路。。王甫諫曰:“小路有埋伏,可走大路。”公曰:“雖有埋伏,吾何懼哉!”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按照小說的情節發展,關羽東吳大軍圍困在麥城,派廖化前往上庸求援,但遭到劉封和孟達的拒絕。孫權依照呂蒙的部署在麥城城外設下埋伏,城中的關羽則在趙累的建議下決定突圍而出返回益州。不過,就在關羽突圍途中,遭到東吳大軍的包圍,最終被俘後遇害。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本文要介紹的成語,是趙累口中的“按兵不動”,意為使軍隊暫時不行動,現也比喻暫不開展工作。這句成語的最早出處是《荀子?王制》中的“偃然按兵不動。”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小說中提到的關羽被困麥城及最終被俘遇害的情節,在歷史上的確發生過。據《三國志?吳主傳》載:“關羽還當陽,西保麥城。權使誘之。羽偽降,立幡旗為象人於城上,因遁走,兵皆解散,尚十餘騎。權先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十二月,璋司馬馬忠獲羽及其子平、都督趙累等於章鄉,遂定荊州。”《三國志?呂蒙傳》也說:“會權尋至,羽自知孤窮,乃走麥城,西至漳鄉,眾皆委羽而降。權使朱然、潘璋斷其徑路,即父子俱獲,荊州遂定。”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不過,小說中提到的關羽在被圍麥城時向劉封和孟達求援一事,雖然在歷史上的確存在,但時間卻並非是被圍麥城期間。《三國志?劉封傳》中明確記載:“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可見這個時間是在關羽圍攻襄陽和樊城期間,而並非是被圍麥城之時。

關羽被圍麥城,關羽、王甫和趙累分別為什麼不逃跑?原因竟是這樣的

那麼,劉封和孟達為什麼沒有出兵援助關羽呢?從《三國志?劉封傳》的記載來看,“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似乎是一個理由。但在關羽遇害後,劉備的態度很說明問題:“會羽覆敗,先主恨之。”這說明劉封和孟達的理由連劉備都不相信。故此,這條理由很可能並非歷史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