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菜單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司馬懿可渭是曹魏政權的幾代元老,而且是歷史上少有的屈指可數的幾位韜略宏深的人物之一一。司馬懿是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人,出身於世代官僚地主家庭,妥妥的富二代加官二代,別再說什麼屌絲逆襲了。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做過豫章太守,祖父司馬偶是穎川太守父司馬防是京兆尹。司馬懿小時候就很聰慧,就是傳說中的別人家的孩子,而且小時候就很有見解,聞名周邊。司馬氏代魏,就是司馬懿首先拉開的序幕,打下了堅實基礎的。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建安十三年公元20年),曹操任丞相,這使得司馬懿還是一介布衣,但是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卻在曹操手下任職主簿,曹操從司馬朗那裡聽說了司馬懿的事,對這個人很感興趣,曹操愛才呀,所以就想收服司馬懿,司馬懿自然不可能乖乖聽話呀,請個諸葛亮還得三顧茅廬呢,更別說自恃才能不輸孔明的司馬懿了,當然,曹操也是很好說話的,你不來是吧,不來可以,把人頭送來,這樣的話是事情就很簡單了,來就來唄,於是司馬懿就到了曹操手下,以司馬懿的才能,很快就到了曹操的中樞部門,為曹操處理軍機大事。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多年的征戰中,司馬懿可以說是曹操能在中原立住腳的主要原因之一,東征西戰不必說,也多次挽救了曹操瀕臨倒閉的處境。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蜀漢荊州守將關羽為減輕曹軍對漢中的壓力,猛攻曹操的東南重鎮樊城,。威震華夏”。曹仁被繁緊周困在樊城之中大將於禁被關羽所殺,曹操聞之大驚,甚至度想把都城 叛由許昌遷往河北以避關羽兵鋒。對此。時為曹操謀士的司馬懿卻頭腦異常冷靜。他為曹操分析形勢,建議曹操利用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的矛盾,說:“孫劉聯盟看來似乎密切,其實並不穩固。關羽在荊州取勝甚至想獨佔荊 錄州,這是孫權所不甘心的。荊州位於東吳上游,是江東的門戶,孫權必然拼死相爭。我們應該利用他們之間的這一矛盾,挑唆東吳去襲擊關羽的後方,這樣樊城之圍便可不戰自解。”司馬懿的席話,分析得頭頭是道,人木三分,使曹操頓開茅塞於是便把過去侵佔孫權的一 些地盤還給了東吳,使曹孫兩家在眼前利益一致的條件 下結成了暫時的同盟。結果,孫權派大將呂蒙出其不意地攻下荊州首府江陵,關羽匆忙撤軍南下,不僅未能攻下樊城,最後還落了個敗走麥城的下場。不久,曹操去世,朝野惶懼,大有分崩離析之勢。然而,司馬懿主持喪事,有條不紊,使“內外肅然”,歸心於一。這些情況都表明,在曹操時期,年輕的司馬懿已憑藉其超人的謀略才能,開始在當時的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並有一定影響了 。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曹丕稱帝之後,司馬懿在地位逐漸提高的同時,也更加顯示了他那非凡謀略家的超人才華。曹不統治期間,他官至撫軍大將軍、錄尚書事,參與了曹魏最高統治集團內部大政方針的決定和執行,成為舉足輕重的人物。他有時留守洛陽,有時出鎮許昌。曹丕率師南征孫吳時,他“內鎮百姓,外供軍資”,把整個後方搞得並然有序,鞏固異常,為想繼承曹操事業、有一番作為的曹不盡了一點犬馬之勞。因此,公元26年,曹丕去世時,擔心他的兒子曹睿執掌不了國家大權,於是遺詔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和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等人共同輔政。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雖然,即位的曹睿對內注意將權力集中於自己,把一一些雖有名望但浮華不實的官吏予以罷免,對外注意採取戰略防禦,不採取大規模主動出擊的軍事行動。但是,他不惜民力,大興土木,百役繁興,淫侈無度,不僅民不堪命,而且連官吏的俸祿也大為削減,結果民怨沸騰,朝野離心。在這種情況下,司馬懿便乘機廣樹威信,培養和發展個人勢力,開始邁出了替代曹氏勢力的步伐。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太和元年(027年)官為驃騎大將軍的司馬懿兼都督荊、豫州諸軍事,領兵屯駐宛城,司馬懿先後打敗了東吳進攻襄陽的軍隊,殺死了降而復叛的蜀漢大將孟達。孟達反覆無常,諸葛亮早就想除掉他,因而派人有一些樓孟達的反叛陰謀,以求借刀殺人。司馬懿便寫了一封書信給孟達,以穩住他,就在孟達舉棋不定之際,司馬懿火速徵調大軍,日夜兼程,僅用人天的時間就走完了平時需一個月才能走完的路程,突然兵臨城下,致使孟達軍敗而被擒。對此,連孟達都驚歎地說:“何其神速也!”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司馬懿不愧是一代傑出的謀略家,也不愧是一一代非凡的軍事家。太和五年(231年),邵陵元侯曹真死後,司馬懿全面負責針對蜀漢的戰爭,領兵同諸葛亮對抗。青龍三年(235年),由於阻擊蜀漢軍隊圖謀中原有功,司馬懿被提升為太尉,主管曹魏的軍事。在替代曹氏的道路上,司馬氏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戰勝遼東太守公孫淵的反叛,在更加顯示了司馬懿非凡軍事才能的同時,也完全確立了他在曹魏政權中不可動搖的地位。景初元年(237年),遼東太守公孫淵自立為燕王,署列百官,與曹魏對抗。第二年,司馬懿率軍四萬遠征遼東。公孫淵聞之,向東吳求教,孫權雖同意出兵攻魏,但同時也寫信給公孫淵說:“司馬懿善於用兵,變化如神,攻無不可,戰無不勝,所向無前,我深為你擔憂。”

兩場戰鬥,扶社稷於將傾,同時也奠定了司馬懿的地位

事實表明,孫權對司馬懿的稱讚及對公孫淵的憂慮並非是空穴來風。戰爭一開始,公孫淵即派大將軍卑行楊祚率軍數萬,依遼水有利地勢,堅壁高壘,以拒魏軍。諸將要立即發起攻擊,同馬懿則說:“敵人堅壁高壘,目的在於消耗我們計程車氣。我們如果從正面攻打,正好中了敵人的好計。現在,敵人大部分軍隊集結主此,後方必然空虛,我們應該避實擊虛,直指公孫湖的老集襄平。這樣打敗公孫調就不成問題了。”於是,司馬懿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三戰皆捷,消滅了敵人的有生力量,威震遼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