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菜單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大秦帝國》第一部《裂變》的開篇,就是慘烈的少梁之戰。秦獻公率領20多萬秦軍步騎,進攻魏國的河西重城少梁邑。魏國派丞相公叔痤和太子率領20多萬魏軍迎戰,這裡包括魏國的重灌精銳步兵魏武卒。戰鬥過程中,魏惠王的弟弟公子卬率領6萬魏軍來援。在激烈的戰鬥過程中,後來的秦孝公贏渠梁用套馬索活捉公叔痤,魏國的公子卬用狼毒箭射傷了秦獻公。秦軍被迫放棄奪回少梁的戰役,回師櫟陽。秦獻公也因箭傷較重,不久就病故,傳位贏渠梁,就是秦孝公。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少梁之戰魏軍方陣

少梁之戰,從《大秦帝國裂變》展示的結果來看,是魏軍獲勝。雖然秦軍俘虜了公叔痤,但秦國進攻少梁的戰役目標並沒有達成,且主帥秦獻公重傷不久亡故,因此魏國獲勝。

但歷史上真實的少梁之戰真的是魏國獲勝嗎?儘管由於年代久遠,史書關於少梁之戰記載的又少之又少,但從零星的歷史記載仍能一窺歷史真實!

一、攻打少梁的秦軍主帥名叫“國”,秦獻公未參與少梁之戰,其死與少梁之戰沒有關係

《大秦帝國》電視劇裡,是秦獻公親統20多萬大軍進攻少梁,並且兩個兒子贏虔和贏渠梁都隨軍出征,贏虔是衝鋒陷陣的前將軍,贏渠梁是負責後勤保障的後軍將軍,留守櫟陽的是上大夫甘龍。

但查閱史書,少梁之戰,既沒有秦獻公出戰記錄,也沒有贏虔、贏渠梁出戰記錄:

少梁之戰魏軍主帥公叔痤及魏太子被俘

根據《史記。秦本紀》記載,秦獻公“二十三年,與魏晉戰少梁,虜其將公叔痤”,誰是主帥,秦本紀沒說,如果是秦獻公親自統帥,應該會說明的。

《史記。魏世家》對少梁之戰也有記載,但是也沒有說明秦軍主帥是誰。

但《史記。趙世家》對少梁之戰的記載很明確,秦國的主帥是一個名叫“國”的庶長:

《史記。趙世家》:十二年,秦攻魏少梁,趙救之。十三年,秦獻公使庶長國伐魏少梁,虜其太子、痤。

庶長是秦國的官名,秦獻公二十三年,秦國的庶長名字叫“國”,這裡的“使”字就是委派、派遣的意思,因此,是秦獻公派“國”統帥秦軍進攻少梁。

如果秦獻公參加少梁之戰,就不會“使”庶長“國”率軍攻伐少梁。

秦獻公沒有親自參加少梁之戰,所以也就不會中什麼狼毒箭,秦獻公之死也就與少梁之戰沒有半毛錢關係。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少梁之戰秦獻公並沒有到前線

另外,秦獻公是秦國曆史上比較長壽的國君,少梁之戰這一年,秦獻公62歲,雖然說戰國時不乏老將,像老廉頗等,但是國君62歲親自上戰場的不多,更不可能像電視劇那樣,親自上陣搏殺,並且還能在負傷的情況下力敵眾人。

秦獻公不是因為少梁之戰的箭傷而死,那麼秦獻公之死就不是魏國少梁之戰的戰績,魏國還有什麼戰績?

二、魏國雖然守住了少梁,但丟了太子、主帥和“龐”城,魏國戰敗無疑

少梁之戰,秦魏雙方的戰果是什麼呢?對比一下就很明白:

秦國戰役的本意是進攻少梁,逐步收復河西。

少梁是原來梁國的都城,梁國被秦滅亡後併入秦國,成為秦國的國土。

河西本來是晉國的國土,秦穆公時,由於晉國爆發了驪姬之亂,進而引發晉國內亂,晉惠公夷吾當時就躲在梁國的都城,就是少梁。晉惠公為了回國即位,就向秦國借兵並許諾,即位後把河西割給秦國,結果秦穆公派百里奚護送晉惠公返國後,晉惠公毀約,後來經過韓原大戰,晉惠公被俘後為了活命,才同意把河西割給秦國。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河西是晉惠公夷吾時割給秦國的

戰國初期,由於魏文侯率先變法,魏國實力強大,成為中原霸主,魏文侯透過吳起訓練的魏武卒,把河西給收復回來,也算完璧歸趙。但是由於河西屬於秦國已久,秦國認為河西就是自己的,把丟失河西作為國恥,誓要收復河西。

另外,河西於秦魏兩國都是戰略要地,不管秦國要東出,還是魏國要西進,河西都是前沿,雙方必爭。

另外,少梁所處位置,西離秦國都城櫟陽很近,東達魏國都城安邑也不遠,誰佔有少梁,對方的國都就處於自己的兵威之下,因此,雙方對少梁都心心念念,秦獻公22年、23年連續兩年對少梁用兵就是往這方面努力的。

但秦獻公23年少梁之戰,戰役目標並沒有達成,少梁沒有被攻下,不久,秦獻公病逝,收復河西只能成為遺憾被帶進棺材裡。

魏國雖然守住了少梁,但是應該也付出了巨大代價。

首先,主帥公叔痤和太子雙雙被俘。公叔痤年紀較大,太子又是儲君,雙雙被俘,說明戰爭很慘烈,護衛主帥和太子的軍隊和親兵都被打垮、打殘,否則不至於主帥和太子這麼重要的人被擒。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少梁和龐城地圖

而河西的另外一個城池叫做“龐”,就是現在的繁龐,則歸了秦國,到底是被秦國攻下的,而是魏國求和割讓的,目前不得而知,總之,魏國丟了“龐”城。

《史記。魏世家》:與秦戰少梁,虜我將公孫痤,取龐。

一場大戰,魏國主帥被擒、太子被俘、龐城被取,無論如何都不能說是獲勝一方,相反,卻是實實在在的慘敗。

三、魏國戰敗的原因在於兩面作戰,少梁之戰魏軍並沒有派遣主力

少梁之戰,魏國大敗,背後的原因其實是魏國兩面作戰,參加少梁之戰的魏國軍隊並非主力,主將也不是最厲害的龐涓。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少梁之戰時,魏國兩線作戰,東線龐涓統率大軍在澮水與韓趙聯軍對抗

根據《史記》和《資治通鑑》記載,周顯王七年,魏國同時在東西兩線開戰,東線是與趙、韓聯軍大戰於澮水,取得勝利。西線是與秦軍大戰於少梁,失敗。

《資治通鑑》:顯王七年(己未), 魏敗韓師、趙師於澮。秦、魏戰於少梁,魏師敗績;獲魏公孫痤。

《史記》的《魏世家》、《韓世家》、《趙世家》都記載,這一年魏軍與韓、趙兩國聯軍在澮水大戰,魏國獲勝,趙國沒辦法,把“皮勞”這個地方獻給魏國,三晉內部才暫時和平。

《史記。趙世家》:十三年……魏敗我澮,取皮牢。

魏國與韓魏聯軍大戰澮水,時間上應該是稍早於少梁之戰,或者說是秦國得知魏國東線吃緊,才出兵攻打少梁的,想乘其病要其命的。

而魏國,由於要對付韓趙聯軍,因此,將最精銳的魏軍主要是魏武卒及最能打的將軍龐涓都派往東線,澮水之戰正在打得熱火朝天時,秦國突然發兵攻打少梁,魏惠王只能派老邁的公叔痤及太子西往少梁指揮防禦戰,由於精銳都在東線,因此派往西線的軍隊也應該是非主力部隊,這才導致魏軍大敗,老公叔及太子被俘。

少梁之戰中,魏軍的20多萬秦軍,為什麼會被公子活捉?原因是什麼

澮水之戰後,三晉短暫聯合,秦國知難而退

而魏國東線獲勝,三晉內部韓、魏、趙三國又止戰甚至結盟,魏國可以騰出手來對付秦國,因此秦國割下龐城後退兵,少梁只能留待後世之君解決。而秦國在商鞅變法後國力大增,但也是在秦惠文王時才把整個河西收回秦國。

綜上分析,“少梁之戰”並不是如《大秦帝國。裂變》所表現的那麼慘烈,秦國的統帥並不是秦獻公而是一個叫做“國”的庶長,魏國因主力在東線澮水與韓趙聯軍作戰,只得以二流軍隊與秦國主力抗衡,導致主帥丞相公叔痤、魏國太子被俘,並割了龐城給秦國,魏軍大敗。秦國懼於三晉內部短暫結盟,只得見好就收,少梁之戰就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