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故紙存珍女子入職場:從三從四德到女性,看女子的職場生活

菜單

故紙存珍女子入職場:從三從四德到女性,看女子的職場生活

故紙存珍

女子入職場(圖)

由國慶

故紙存珍女子入職場:從三從四德到女性,看女子的職場生活

在筆者收藏的老廣告故紙中有一些職業女子的畫面,其題材不可謂不珍。究其原因無外乎幾千年的封建生活曾圈禁著她們,三從四德,深在閨閣。辛亥革命讓婦女解放的新風一下吹開了繡樓的窗欞,也吹動了進步女子的心房,參與社會,走入職場,展現自我價值成為呼聲與浪潮。

殷實家庭的女子可用一定的獨立資本自己組織經營或籌辦團體,社會上更多的則是有志青年合資合作。她們涉及的行業從農業、工商、服務、金融,到生產、教育兼顧的女子傳習所等。江蘇武進女子學校開設於1912年,校中縫紉專科可承製服裝;上海的女子美術刺繡傳習所開辦於1919年,傳授繪畫與刺繡,讓女子掌握一技之長創造收益。再者,沿海各地大小女子工商業社的興辦更見成效,她們自產自銷,重在發展。五四運動中,有些進步女子不斷向北洋政府提出要求,希望廣泛參與實業、公益。當時的天津女界創立了華貞女子商業所,店中是清一色女職員,開北方先河。1920年北京海關率先僱用15名女職員擔任稽查通關工作;同年,廣州幾個畢業於師範學校的女青年集資創辦了一家經營洋廣雜貨的女子商店。1923年來自四川的趙友蘭在上海開辦女子工業社,廣納女工,生產經營日化用品,價廉物美的香粉、化妝品受到市場歡迎。這一時期,杭州也誕生了女子國貨公司;燕京大學的女家屬組建婦女工廠,生產家紡用品。如此,女子走入職場蔚然成風。

老上海有部電影名叫《衛女士的職業》,女主角衛淑真在銀行任職,靠工薪養家。說起來,銀行業是進步女子較早涉足的體面行業,從民國初年開始,各地銀行嘗試招納女職員,一則表明支援婦女解放;二因女子天生細緻、耐心,適宜銀行工作,重要的是一些家庭主婦手頭開始有了餘錢,銀行安排女職員工作,更利於女性之間溝通攬儲。

除了參與,還有自主創業。1912年上海的張鳳如等有識之士就提出創辦女子銀行的動議,只是因種種變故沒能實現罷了。到了1921年,中國第一家女子銀行──中國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在北京開業,隨後的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於1924年營業,女子從事銀行工作、女子去儲蓄由此興起。

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提倡女子參與金融生活或節儉並非一帆風順。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沿海大城市的消費理念日新月異,穿衣華豔、捲髮、擦粉、穿高跟鞋等成為女子摩登生活的標杆,一些富家女更將目光投向首飾樓、金店,那裡的手鐲、耳環、花簪、戒指、帽花、頸鍊金光耀眼,是她們看重的消費品。那一時期,社會輿論常將上流女子時尚消費與奢侈畫上等號,她們被指責為舶來品的義務推銷員。有人說,金銀是國家寶貴財富,擱置在婦女私房或佩戴在女子手腕,從而使其失去流通的效用。這樣一來,女性時髦消費在某些層面被打上了“誤國”的罪名。

1930年經濟學家馬寅初大呼“中國女人們有錢了”,他說女人手中的金銀首飾聚集起來為數可觀,如果“以之辦實業,實業可以發達;以之築鐵路,交通可以便利”。此後,厲行節儉,提倡女子儲蓄得到社會各界特別是新思想女性的認可,儲蓄被視為婦女謀求經濟獨立和自身解放的一大途徑。《申報》《婦女雜誌》等媒體不斷刊登家庭主婦、職業女性的儲蓄心得,促進了女子銀行、女子儲蓄的發展。同時,更多女性在女子銀行及其他商業銀行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她們以自身的魅力吸納資金,也得到女師生、女界知名人士、商界名流伉儷等熱心人的支援。時風中,不少普通婦女也力所能及積極儲蓄,儲蓄已成為時尚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沿海大城市不難見進口化妝品、美容店,職業女性已學會將歐美現代化妝方法與中國傳統化妝術完美結合起來,比如銀行、百貨公司的女職員將眉毛修飾得很精緻,還要淡淡地抹眼影、唇膏、指甲油等,再加上薄薄的面霜、胭脂,無不是清麗可人的面容。老廣告故紙好似時代生活的一面鏡子,以獨特的視角記錄了這往昔生活的種種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