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菜單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西門豹治鄴”清理河道開墾萬頃荒地;“李悝變法”鼓勵商貿使魏國府庫充盈;“樂羊滅中山”楔入趙國連線東部領地;“翟角廩丘救趙”擊敗齊國受封為諸侯;“陰晉之戰”吳起敗秦國拓河西五百里;魏國在經濟、政治、戰略與軍事全面崛起,魏文侯在戰國最先稱霸中原。

《史記》與《荀子》均提到吳起嚴格選拔“魏武卒”,能否認定吳起就是“魏武卒”的締造者呢?本文回顧吳起與魏武侯,剖析魏武卒的締造者究竟是誰!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魏武卒最早的記載當屬《吳子》,但可查史籍實為《荀子》,戰國後期唯有趙國可與秦國抗衡,楚國臨武君前往趙國共議應對之策,名儒荀子精通兵法亦參與這場辯論,留下後世著名的《議兵》便提到魏武卒。

很多人斷章取義,用其證明魏武卒選拔之精良,但筆者所看到的是荀子後面的定論,這是造成魏國財政緊縮的亡國之兵。

荀子《議兵》只是以魏武卒舉例,重稅之下搜刮民財,符合荀子儒家身份,以民眾為本的理念,《議兵》也是以仁德闡述戰爭的勝負,言論也不具備客觀性,其所闡述“故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但三個兵種理論上就沒有相遇過。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齊技擊據說從齊莊公時便已招募,《管子》記述勸諫齊桓公重法令及獎勵將士,未明確記載成軍或參與戰爭只能視作親隨護衛,“田氏代齊”鞏固統治消耗精力,且受制於魏惠王稱霸中原,齊威王四年(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戰,齊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甚至楚國出兵徐州齊技擊均未出現,佐證齊技擊的誕生時間。

齊技擊與魏武卒相似,均以重賞和官爵及土地為基礎,齊威王時依託魚鹽之利國富民強,以孫臏計謀重創魏國使齊國稱霸中原,有更多精力打造齊國精銳步兵齊技擊,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齊國勇武志士透過加入技擊,技擊公認單兵作戰能力最強,至齊愍王時常年征戰使齊技擊精銳折損,而“樂毅五國伐齊”後齊技擊退出歷史舞臺。

《漢書》明確記載“齊愍以技擊強”,證明以僱傭形式存在的技擊,是經過長期的積累與制度完善,才最終在齊愍王時期達到軍團建制,齊威王時僅奠定其雛形,卻難與魏武卒正面交鋒,魏國馬陵之戰後無力供養魏武卒,也就難以如荀子所說正面交鋒。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魏惠王挑起霸業戰爭率先稱王,險些滅亡韓國與趙國結怨極深,被齊威王兩次擊敗而元氣大傷,卻遷至大梁使統治核心東移,秦惠文王抓住千機帶領秦國開拓,連戰連捷吞併魏國黃河以西全部疆域,公元前318年的“修魚之戰”斬首趙魏韓聯軍8萬,秦銳士之名傳遍列國亦載入史籍。

此後秦國愈發強大,未有單獨優撫秦銳士的記載,秦滅六國仍是全民皆兵狀態,可知秦銳士是所有秦軍統稱,而非單獨精銳軍團的稱謂,軍功授爵激勵秦軍勇往直前,呈現對東方六國的威逼之勢,而魏惠王晚期魏武卒已不復存在,齊國遠隔千里未遣精銳入秦作戰,時間與地域都限制交鋒。

荀子站在後世的角度,以戰場功績和影響力做指標,用資料比較三支軍隊的強弱,魏武卒、齊技擊與秦銳士,三支軍隊並未真正交戰過。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第一,吳起來到魏國並被魏文侯重用,至少22年時間基本待在河西之地,但河西駐軍不過3萬,民眾移民約20萬,本土即便也有20餘萬,總數才不過50萬人,百裡挑一的話,河西魏武卒僅有5000人,夠軍團級的規模卻不足以維繫魏國軍事防禦,同時若放寬標準便不符合“精銳”之名。

第二,《吳子兵法》記載,以嘉獎有功將士方式,“行之三年,秦人興師,臨於西河,魏士聞之,不待吏令,介冑而奮擊之者以萬數。”即便文言文,語義解釋繁多,但仍能明確看出,吳起河西之兵多是應招之士,否則如《荀子》所說,脫離生產的專職軍人,必須長期集中且服從軍令。

第三,吳起與魏武侯的關係複雜,吳起對魏武侯多次勸諫忠心赤誠,魏武侯表面採納卻安插親族制衡,吳起回絕婚事擔心迫害逃離魏國,魏武侯受讒言未化解吳起憂慮,魏武侯很難將傾國之財打造的精銳“魏武卒”交由吳起掌管,吳起赴楚國後魏國魏武卒訓練並未停止最終約數萬規模。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魏氏作為三家分晉的始作俑者,魏武侯自然明白,軍權對國家的重要程度,所以對權利絲毫不肯放鬆,魏國之所以會衰落,很大程度上源於提拔宗室勳貴,斷絕真正賢良的上升通道,因此如吳起、商鞅、張儀等才會為他國效力,反過來使魏國遭到削弱,可謂自嘗苦果。

魏武侯的願望是稱霸中原,在位時魏武卒定員超過3萬人,在魏惠王時更高達7萬,另外還有30萬常規軍,只有魏武卒的選拔範圍,擴充套件到整個魏國,那麼400萬人口的魏國,才能整合出如此數量的精銳,所以魏武侯才是幕後真正的推動者。

當然,魏武侯即便打造精銳,也難以凡事親力親為,以吳起倔強而要強的性格,必然會主動參與其中,甚至有可能訓練第一批魏武卒,《吳子》也對此有明確記載,吳起向魏武侯建言,打造“忠勇、擅走”者,聚兵為軍,無論是訓練之法,還是獎勵之策都能看到吳起的影子,

【薦讀】《史記》與《荀子》:剖析吳起與魏武卒,魏武卒的締造者!

魏武侯再結三晉同盟擊敗強楚,奪取軍事重鎮大梁;由吳起率領反擊秦國的陰晉之戰,使魏國縱橫關中;魏國協助衛國多次擊敗趙國,割佔河東大片土地;魏國再救燕國擊敗齊國,後又敗齊於林狐伐至博陵。

魏武卒有過難以企及的輝煌,但也如《荀子》所言“數年而衰”,至魏惠王時,魏國雖然兵勢達到巔峰,卻再難以獲得更大的戰績,反而在列國的聯合打擊下衰落,“馬陵之戰”就是魏武卒的悲情落幕。

參考文獻:《吳子兵法》《荀子》《管子》《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