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成語不許佔小便宜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菜單

成語不許佔小便宜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成語不許佔小便宜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釋義]

比喻做官的不與人民爭利。

[出處]

成語不許佔小便宜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典故

公儀休,是春秋時期魯國的博士。由於才學優異做了魯國國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則行事,絲毫不改變規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為官者不許和百姓爭奪利益,做大官的不許佔小便宜。

成語不許佔小便宜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

公儀休吃了蔬菜感覺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園中的冬葵菜都拔下來扔掉。他看見自家織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屋子,還燒燬了織機。他說:‘’難道要讓農民和織婦無處賣掉他們生產的貨物嗎?‘’

公儀休擔任魯相以後,規定魯國一切做官的人,不得經營產業、與民爭利,他認為做官的人,是在大的方面已經得到利益了,民眾力農、務工、做生意,是取得一些小利,受大者不得再取小,因此,做官的人是不能兼做生意的。

公儀休自己也是身體力行的,拔葵去織。看似不近情理的、帶有寓言性質的故事中,所蘊含的有深度的治國之道。現在國家針對官員經商辦企業三令五申予以禁止,又出臺禁止官員在企業兼職兼薪的舉措,所有這些,除了肅貪反腐的需要外,就是為防止官員與民爭利而導致社會兩極分化而採取的治國之道。

成語不許佔小便宜出自哪個歷史人物?其中又有哪些歷史典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