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菜單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魏晉南北朝末期,政權分據,北周、突厥、陳三權並立。隋文帝楊堅建立隋朝後,開始了統一天下之路,此時隋朝北有突厥,南有陳朝,上下為患,其中處於南方的陳朝對於隋朝來說,是心腹大患。隋朝想要統一全國,就必須滅掉陳國。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歷史上隋朝僅僅用了兩個月的時間,就將陳國打得再無反抗之力,陳朝也再無生機,走向滅亡,隋朝才實現真正的大一統。要說在滅陳之戰中誰的功勞最大,那必定是隋文帝楊堅最為信任的人,此人貫穿了隋文帝的一生,輔佐他登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戰略家、軍事家,在滅陳之戰中獻出良計,這樣一個出色的人物,就是隋朝著名的宰相高熲。

慧眼識良將

楊堅還未稱帝做大丞相時,就發現了高熲才智過人,有謀略,懂軍事,在朝中非常看重他。有一次有人起兵反叛,朝中大臣都軟弱怕事,不願前往前線平叛,高熲見此,卻主動向楊堅請纓出行平叛,楊堅十分欣慰,欣然同意前往。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高熲在去平叛路上,遇到沁水攔路,命令部下,在沁水上搭建一座橋,好讓軍隊過橋。誰知叛軍在沁水上游放下許多點著火的小船,希望燒斷高熲搭建的橋,高熲卻不慌不忙,命令部下製作許多泥土做的石墩,投在水中,阻擋小船前進,使得軍隊順利過橋。過橋後高熲率兵與叛軍決一死戰,大勝而歸。

楊堅得知高熲凱旋而歸後,十分高興,高熲的實力也被楊堅看在眼裡,此時的楊堅已經有了想坐上皇位的訊息,所以他十分想拉攏高熲。在北周宣帝死後,靜帝繼位,但此時實際掌握權力的是大宰相楊堅。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有一天,他命人將高熲請到府中,表達了想要立權之意,沒想到高熲聽到後表示,願為楊堅效犬馬之勞,輔佐他登上皇位。就此,在高熲的輔佐下,靜帝禪讓皇位給楊堅,楊堅建立了隋朝政權。

高熲獻伐陳之計

隋朝剛剛建立不久,政權中心還不穩,北方遊牧的突厥部落和南方陳朝對新建立的隋朝來說威脅重大,楊堅多次找高熲商議解決突厥和伐陳。後因為突厥不斷南下騷擾,決定採取停止對陳朝侵略,先解決北方突厥勢力。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經過高熲不斷獻計,隋朝在突厥各部落中挑起紛爭,使得他們相互殘殺,最後隋朝沒有花費大力氣就將突厥部落收服了。解決了北方隱患的楊堅,在此把目標放在南方陳朝,只要滅掉陳國,隋朝就能實現大一統。楊堅在徵集滅陳意見時,高熲在此獻計。

高熲認為,陳朝位於南方,而南方的糧食收穫往往比較晚,估計著在陳國收穫的季節,我們就派人前去散播要打仗的訊息,到時候他們肯定屯兵備戰,肯定會荒廢農收。只要他們屯兵,我們就撤退,這樣多做幾次,他們一定會有所鬆懈,到時再出兵必定會打他們措手不及。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此外,高熲又建議,陳國一般都是用茅草和竹子搭建的屋子存放糧食,沒有將糧食存在地窖中的習慣。只要我們遣人偷偷到他們的糧倉放火,定會導致陳國的糧食損失,等到他們修好後,再去放火,如此反覆,定有良效。

奉令滅陳

此時的陳國,自陳宣帝陳頊去世以後,朝廷內部政治黑暗腐敗,官員腐敗,人心渙散,國內民不聊生,經濟蕭條。陳國政權本就岌岌可危,再加上高熲的計策,多次實施後,陳國經濟一跌再跌,整個陳國變得更加脆弱不堪一擊。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楊堅命令晉王楊廣率軍50萬,兵分水陸共8路,南下滅陳,又命令高熲作為元帥長史,決定軍隊的參謀事項,一切命令都有高熲決定。自隋朝軍隊達到長江以南之後,各個路線的隋朝軍隊勢如破竹,攻勢迅猛,速度非常快,很快就打到了陳朝的首都建康,隨軍一鼓作氣攻入建康,一舉滅掉陳國。

拿下建康之後,楊廣見到陳國皇帝陳叔寶的貴妃十分美麗,想要佔為己有。但是高熲認為,當初周武王滅掉殷商殺了妲己,如今我們滅掉陳國不能將敵人的寵妃帶在身邊,否則會後患無窮,於是下令將貴妃殺死了。

他助楊堅兩個月滅陳,被封為上柱國,君臣二人從未產生信任危機

高熲滅陳後率軍還朝,隋文帝楊堅十分高興,重重嘉賞了高熲,並尊他為上柱國。自此以後楊堅對高熲十分信任,就算有人說高熲要謀反,楊堅也絕不聽信,下令株殺造謠之人。

結語:

高熲是隋朝滅陳之戰中最大的功臣,他對陳國的情況瞭如指掌,對症下藥,之後再一舉滅掉陳國,這證明了他懂軍事,善謀略。能夠為上司辦好事情,解決上司的煩惱,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這就是楊堅喜歡和重用高熲的原因,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