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讀書 | 英女王葬禮今天舉行,這套真正有故事的英格蘭史於細節處聽到驚雷

菜單

讀書 | 英女王葬禮今天舉行,這套真正有故事的英格蘭史於細節處聽到驚雷

讀書 | 英女王葬禮今天舉行,這套真正有故事的英格蘭史於細節處聽到驚雷

“英格蘭史六部曲”

[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著

王喆、趙國新等譯

譯林出版社出版

“英格蘭史六部曲”是歷史作家彼得

·

阿克羅伊德的代表作品,包含《帝國基業》《都鐸王朝》《叛亂年代》《革命世紀》《君臨天下》《革故鼎新》共六卷。它以恢弘的筆觸書寫出這個傳奇國家所經歷的歷史程序:這個曾經封閉的島國,如何藉助宗教改革、議會制度、技術與思想的革命,以及貿易與殖民擴張,一步步成為一個領土遍佈全球的日不落帝國;以及在帝國衰微的今天,它又如何重新在戰後的新秩序中定位自己,並且繼續影響著世界。阿克羅伊德的寫作傳達出他對這個曾在人類文明中居於頂點的國家的深刻眷戀,既鑄就了一部大國崛起的奮鬥史和創新史,也成就了一部輝煌的民族史詩。

讀書 | 英女王葬禮今天舉行,這套真正有故事的英格蘭史於細節處聽到驚雷

彼得·阿克羅伊德

>>

內文選讀:

改革的呼聲

自由黨在1906年的選舉中以絕對優勢贏得了勝利。統一黨聯合政府失去了其在下議院的400個席位中的一半以上,貝爾福和許多內閣成員都屬敗選之列。397名自由黨人回到了下議院,比對手多出241個席位。這是保守黨歷史上席位相差最懸殊的失敗之一;許多掌權長達20年的保守黨人很難接受這樣的結果。不過貝爾福倒是堅忍地接受了失敗。選舉結果出來後,他小聲咕噥道:“這種事總要發生的。”

競選期間,自由黨對統一黨聯合政府的政績,特別是對第二次布林戰爭發起了抨擊。他們還譴責張伯倫的保護主義計劃,認為關稅會提高進口食品的價格。選民們接受了這一論調,使得放任主義繼續決定經濟政策,哪怕這會損害急需重振的製造業也在所不惜。因此,1906年的選舉是一張逆反票。選民不僅對統一聯盟,而且對保守黨和保守主義都作出了最嚴厲的判決。選民們認為,該黨不適合迎接新世紀的挑戰,它所代表的“執政階級”不配掌權。這意味著1906年下議院裡的人有一半是新議員,其中來自地主士紳階層的為數寥寥。

貝爾福的當務之急是重返下議院並鞏固自己的地位。他透過穩操勝券的選區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但第二個目標卻是三頭兩緒。許多保守黨人將選舉失敗歸咎於他的領導。右翼《國家評論》的主編利奧·馬克西認為,貝爾福“在下議院之外已經名譽掃地”。讓貝爾福更加焦頭爛額的是,1906年回到下議院的保守黨和自由聯盟黨議員中,絕大多數人都擁護保護主義。這樣一來,他雖然領導著一個聯盟,卻並不完全支援該聯盟的主要政策;張伯倫對領導權的挑戰也讓他腹背受敵。這位統一聯盟的領頭羊畢竟已是古稀老人,他終於放慢了腳步。選舉結束後不久,張伯倫就因中風而被迫歸隱。暫時無人能挑戰貝爾福的領導地位。

貝爾福的無能領導和張伯倫的退休並不是保守黨內悲觀情緒的唯一原因。保守黨樞密院顧問官詹姆斯·弗格森爵士在選舉中被一個工人階級工會成員擊敗,這樣的失利似乎預示著艱難時刻即將到來。一位黨內資深人士哀嘆道:“老保守黨一去不返了。”工黨被認為是這次選舉潰敗的主要原因,也是未來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工黨運動及其組織,”一位保守黨的政治家評論說,“是當前最為迫在眉睫的危機。”貝爾福對此表示贊同,他在選舉結果中聽到了“對同一場革命運動的低聲響應,而這場運動已經在聖彼得堡製造了大屠殺,在維也納引起了暴動,在柏林產生了社會主義遊行”。

工黨的席位急劇增加,由2個增至29個。1903年自由黨與工黨的秘密協議是工黨成功的一個促成因素,根據該協議,雙方都允許對方的代表在特定選區參選時避免相互競爭。兩黨儘管在觀點上有明顯的差異,卻都致力於自由貿易、社會改革和反軍國主義。自由黨渴望代表整個國家,而工黨的目標則是推進工人階級和工會的事業。與大多數自由黨人相比,工黨議員主張進行的社會改革涵蓋面更為廣泛。

透過1903年的協議,自由黨在看似無望取得壓倒性勝利的時刻贏得了一小群工黨議員的支援。這一切事關工黨的崛起,它將成為一支獨立的議會力量,成為一個有朝一日可能壟斷不太富裕的選民的選票的政黨。“我們急切希望與工黨的代表保持一致,”坎貝爾—班納曼說,“他們在下議院的人數太少了。”這是短期的謀算,卻產生了長期的後果。這份協議有助於工黨將自己確立為一個主要政黨,使之可以在進步的中產階級中與自由黨爭奪反保守黨的選票。然而風險並不只是在自由黨一方。自由黨的極端激進派所主張的社會改革觀點與工黨相似,工黨也有失去其獨特身份,最終被自由黨所吸收的危險。

新晉的工黨議員中有雄辯的蘇格蘭人拉姆齊·麥克唐納,和有條不紊的約克人菲利普·斯諾登。這兩位工人階級政治家都曾與自由黨有染,麥克唐納還是自由黨和工黨盟約的主要設計師之一。雖然兩人宣稱支援社會主義,但那是一種議會式的、基督教式的、非革命式的社會主義。像大多數工黨議員一樣,他們屬於讀書識字的新一代工人和中下層人士。對他們的思想產生影響的是托馬斯·卡萊爾、約翰·羅斯金和查爾斯·狄更斯等英國作家,而不是卡爾·馬克思。麥克唐納在確立自身的議會工黨領袖地位後,決心將該黨發展成為一個嚴肅的威斯敏斯特政黨,而不是一個工會壓力集團。他相信,該黨有朝一日會取代自由黨,成為保守黨在選舉中的主要對手。阿瑟·亨德森是一位自學成才的衛理公會教徒,曾經是自由黨的支持者,他與麥克唐納、斯諾登和基爾·哈迪一起入選下議院。亨德森從著名的工會成員晉升為工黨議員,體現了工黨成功的關鍵因素:工會決定轉向政治,以鎖定他們已經取得的立法成果。

工黨的新議員認真勤奮,往往滴酒不沾。然而,儘管他們本質上顯然並非革命派,但他們在下議院的出現還是令正統的保守黨人驚慌失措。愛德華國王在宣佈議會開幕時,會如何看待他們的無禮亮相?先進的知識分子和樂觀的改革家倒是歡迎新人的出現,這進一步證明了英格蘭的文化鴻溝:一方是想要維持維多利亞時代體制穩固不倒的人,另一方是那些希望在其廢墟上建立一個更平等國家的人。

作者:

[英]彼得·阿克羅伊德

編輯:蔣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