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菜單

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在“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的三國亂世中,曹操堪稱天下群雄裡最閃耀的一顆星。他“挾天子以令諸侯”,數十年間南征北討,袁術、呂布、袁紹、張繡、馬超、張魯等諸侯都先後被曹操打垮(或收服),這使得他一躍成為了天下權勢最盛的霸主,並且一度有機會一統天下。

但是,曹操的統一大業卻毀於了這四個人,使得他一直懊惱:

錯殺了兩人,錯放了兩人。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

劉備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裔(《典略》則稱劉備是臨邑侯枝屬)。劉備的祖父劉雄被舉為孝廉,官至東郡範令。

劉備的父親劉弘早亡,少年劉備與母親以織蓆販履為業,生活非常艱苦。劉備家屋舍東南角籬上有一桑樹高有五丈於,從遠處看上去就好像車蓋一樣,來往的人都覺得這棵樹長得不像凡間之物,認為此家必出貴人。

劉備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劉備叔父劉子敬說:“你不要亂說話,讓我們一家遭滅門之罪。”

熹平四年(175年),劉備十五歲時,母親讓他外出行學。劉備與同宗劉德然、遼西人公孫瓚一起拜原九江太守、同郡人盧植為師學習。劉德然的父親劉元起常常資助劉備,將他和劉德然同等對待。

此舉招致劉元起妻子的不滿,劉元起說:“我們宗族中有這樣一個孩子,不是個平常人。”公孫瓚與劉備結交為好友,公孫瓚比劉備年長,劉備將公孫瓚視作兄長。劉備不怎麼愛讀書,喜歡狗馬、音樂、美衣服。身長七尺五寸,兩手下垂等到膝蓋,能看見自己的耳朵。不愛說話,能善待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喜歡結交豪傑,當地豪俠都爭著依附劉備。

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攜千金,販馬來到涿郡,見到劉備,於是給其資助,劉備得以用來集結到很多人。

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錯放的第一個人:劉備;

曹操殲滅呂布,攻佔徐州後,劉備隨曹操還師許昌,被曹操變相軟禁了起來。此時的曹操想殺劉備簡直易如反掌,但曹操卻起了惜才之心,不願殺掉劉備。按說不殺就不殺吧,一直把劉備扣在許昌也行,但曹操卻偏偏讓劉備帶兵與朱靈一起截擊袁術,結果劉備趁機逃出虎穴,進軍徐州,殺掉了徐州刺史車胄,北聯袁紹抗擊曹操。

此後,曹操再也沒有機會控制住劉備了,劉備成為了曹操一生的勁敵,在赤壁之戰、漢中之戰中劉備都讓曹操吃盡了苦頭。如果曹操及早地斬草除根的話,豈能為自己留下如此大的禍害。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起義爆發,二十三歲的劉備因鎮壓起義軍有功被封為安喜縣縣尉,後來,朝廷有令:如因軍功而成為官吏的人,都要被精選淘汰,該郡督郵要遣散劉備,劉備知道訊息後,到督郵入住的驛站求見,督郵稱疾不肯見劉備,劉備懷恨在心,將督郵捆綁督起來鞭打兩百下後,與關羽、張飛棄官逃亡。

後來,大將軍何進派毌丘毅到丹楊募兵,劉備也在途中加入,到下邳時與盜賊力戰立功,任為下密縣丞,不久又辭官。後來又任高唐尉、高唐令等職。不久高唐縣被盜賊攻破,劉備於是往奔公孫瓚,被表為別部司馬。

初平二年(191年),劉備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對抗冀州牧袁紹,劉備因為累次建立功勳而升為試守平原縣縣令,後領平原國相。劉備外御賊寇,在內則樂善好施,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他同席而坐,同簋而食,不會有所揀擇。劉備當平原相時深得人心,郡民劉平不服從劉備的治理,唆使刺客前去暗殺。劉備毫不知情,還對刺客十分禮遇,刺客深受感動,不忍心殺害劉備,便坦露實情離去。

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錯放的第二個人:司馬懿;

司馬懿還在做曹操的謀臣時,曹操就發現他頗有雄心壯志,對他極不放心。有一天,曹操作了一個夢,夢見有三匹馬在同一個槽裡吃食,醒來後心中十分不快。(編者按: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正好就是三馬,而“槽”諧音“曹”,“三馬同槽”正意味著司馬氏要吃掉曹氏。)

曹操感到這是一個不祥之兆,有殺司馬懿之心卻沒有藉口,而且司馬懿確實是個人才。於是曹操便把曹丕叫來,提醒他說:“司馬懿不是個甘做人臣的人,將來必定會干預我們的朝政家事。”可是曹丕後來十分信任司馬懿,並沒有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

結果,不出曹操所料,司馬氏父子三人不但相繼專嬗曹魏朝政,而且成為了曹操窮盡畢生心血建立的大魏的終結者。(《晉書·宣帝紀》:“帝(司馬懿)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魏武(曹操)察帝有雄豪志,聞有狼顧相。欲驗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顧,面正向後而身不動。又嘗夢三馬同食一槽,甚惡焉。因謂太子丕曰:‘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司馬懿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三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73歲去世,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

司馬懿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封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司馬懿是高陽之子重黎的後裔,即夏官祝融。

遠古至商朝世代襲承夏官這一職位,到了周朝,夏官改稱司馬。周宣王時,先祖程伯休父平定徐方有功,恩賜司馬為族姓。司馬懿的十二世祖司馬卬隨項羽滅秦,受封殷王,建都河內。漢朝時成為河內郡,司馬家族世代居住在此地。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jùn]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

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年時期就胸懷謀略。東漢末年,司馬懿生於亂世,“常慨然有憂天下心”。南陽太守楊俊素以知人善任著稱,司馬懿二十歲前,楊俊曾見過他,說他絕非尋常之子。

尚書崔琰[yǎn]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曾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不是你所能比得上的。”

司馬懿少年時和著名隱士胡昭關係很好。因與同郡的周生等人結怨而被謀害,胡昭知道後立刻涉險尋找,在崤[xiáo]山澠池之間找到周生一行,請求他們放過司馬懿,周生開始不肯,但胡昭哭泣的誠意最終還是感動了他,救下司馬懿。建安六年(201年),郡中推舉他為上計掾[yuàn]。時曹操正任司空,聽到他的名聲後,派人召他到府中任職。

司馬懿見漢朝國運已微,不想在曹操手下,便藉口自己有風痺病,身體不能起居。曹操不信,派人夜間去刺探訊息,司馬懿躺在那裡,一動不動,像真染上風痺一般。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為丞相以後,使用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為文官士。曹操對使者說,“若覆盤桓,便收之”。司馬懿畏懼不已,只得就職。曹操讓他與太子往來遊處,歷任黃門侍郎、議郎、丞相東曹屬、丞相主簿等職。

而據《魏略》則記載,司馬懿好學,曹洪自以為才疏,想讓司馬懿去幫助他,司馬懿恥於和曹洪來往,假裝拄拐不去。曹洪記恨司馬懿,去跟曹操打小報告,曹操徵召司馬懿,司馬懿立刻扔了柺杖去見曹操為其效命。

曹操逐漸察覺司馬懿“有雄豪志”,又發現他有“狼顧之相”,心裡很忌諱。因此對曹丕說,司馬懿不是甘為臣下的人,必會干預我們的家族之事。但因曹丕和司馬懿關係很好,總是維護他,而得以無事,於是,司馬懿勤於職守,廢寢忘食,遂使曹操安心。

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錯殺的第一個人:蔡瑁;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戰敗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曹軍不習水戰,而深通養練水軍之法、原為荊州水軍大都督的的蔡瑁堪稱是曹軍的及時雨了。但曹操卻一時不察,中了周瑜的反間計,冤枉了蔡瑁,將其和張允一起斬首。後來曹操方之中計,幡然悔悟,但為時已晚,曹操失去了一個精通水戰的將領,這才有了之後的“連環計”,曹軍將戰船用鐵索連起,黃蓋詐降等等。

如果曹操能識破周瑜之計,留下蔡瑁訓練水軍,假以時日,何愁江東不破?恐怕天下早就被曹操統一了,還哪裡會有司馬氏篡奪曹魏政權,三國歸晉一說。 蔡瑁,字德珪,襄陽蔡州(今湖北襄陽)人。東漢末年荊州名族,蔡諷之子,姑母(蔡諷之姐)是太尉張溫之妻,長姐與二姐先後嫁給黃承彥與劉表成為繼室。

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蔡瑁協助劉表平定荊州,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劉表獲得漢廷封賜鎮南將軍時擔任其軍師。劉表病亡後,擁護劉琮繼位,在公元208年曹操揮軍入荊州時,與蒯越共同迫劉琮降伏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

初平元年(190年),劉表代王睿為荊州刺史,當時江南宗賊興盛,劉表為平定江南,曾和襄陽蔡瑁及南郡蒯越、蒯良一起商議平定江南的計策。仕奉劉表期間,歷任江夏、南郡、章陵等諸郡太守。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劉表獲得漢廷封賜為鎮南將軍,其後蔡瑁則被劉表任命為“鎮南將軍軍師”。

劉表初以長子劉琦之相貌與自己甚為相像,十分寵愛他,但後來劉表次子劉琮娶蔡夫人的侄女為妻,蔡夫人因此愛劉琮而惡劉琦,常向劉表進毀琦譽琮之言。劉表寵幸後妻,每每信而受之。蔡瑁和張允同樣得幸於劉表,亦與劉琮相睦。

劉表個蔡夫人打算將劉琮立為繼承人,而蔡瑁、張允則為其黨羽。劉琦因蔡氏的中傷而失寵,最終依從諸葛亮的計策請求出鎮江夏,劉琮因著兄長失寵和蔡氏的影響,很受父親的寵愛,亦打算讓他接手荊州。劉琦和劉琮兄弟之間亦因而生了仇隙。劉琦不自寧,在諸葛亮建議下,向劉表請求出任江夏太守。此外《三國志·先主傳》的注引《世語》記載劉備在荊州時,蔡瑁和蒯越企圖在劉表宴請劉備時謀害劉備,但最後沒有成功。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領大軍南征,劉表病重,劉琦從江夏回襄陽來探視。蔡瑁、張允恐怕他與劉表相見,觸動父子感情,劉表可能會立劉琦為繼承人,於是就對劉琦說:“將軍委派你鎮守江夏,責任十分重大。如今你擅離職守,你父親見到你一定會生氣。傷害親人的感情,增重他的病勢,不是孝順之道。”他們把劉琦關到門外,不許他與劉表見面,劉琦只好流著眼淚離開。劉表去世後,蔡瑁、張允等就擁立劉琮繼任荊州牧。同年九月,曹操抵達新野,蔡瑁與蒯越共同派劉琮降伏曹操,爾後仕入曹操麾下,歷任從事中郎、司馬、長水校尉,封爵為漢陽亭侯。曹操奪取荊州後到襄陽,親訪蔡瑁,入其私室,呼見其妻子,說和蔡瑁是故交,並曾共見過樑孟星。今日再相見,實乃幸會。

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錯殺的第二個人:華佗;

華佗,是與扁鵲齊名的中華神醫,懸壺濟世,鑽研醫術而不求仕途。他醫術全面,尤其擅長外科,精於手術,被稱為“外科聖手”、“外科鼻祖”,他發明的麻沸散要比美國的摩爾頓( 1846年)發明的乙醚麻醉藥早1600多年。周泰和關羽受重傷時都是經由華佗的手術才得以存活的。但華佗終究被曹操所殺,後來曹操的頭風病復發,眾太醫束手無策,曹操一命嗚呼。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的愛子曹衝患病時,也因眾醫官施救無效而死,這時曹操才悔恨地說:“吾悔殺華佗,才使此兒活活病死。”

曹衝若得華佗醫治,綿延福壽繼承曹操大統,恐怕吳蜀兩國的日子就不會那麼好過了。而華佗臨死前,將其傾畢生心血所作的《青囊書》“索火燒之”,就更是整個中華民族的損失了。華佗(約145—208)字元化,沛國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城區)人,東漢末醫學家,華佗生活的時代軍閥混亂,水旱成災,疫病流行,百姓生活十分艱苦。華佗非常痛恨作惡多端的封建豪強,十分同情受壓迫受剝削的勞動人民。為此,他不願做官,寧願捍著金箍鈴,到處奔跑,為人民解脫疾苦。不求名利,不慕富貴,使華佗得以集中精力於醫藥的研究上,人們稱他為“神醫”。

他曾把自己豐富的醫療經驗整理成一部醫學著作,名曰《青囊經》,可惜現已失傳。此外,他創制的“五禽戲”也是我國傳統的健身方法,華佗的逝世年月有誤差,他是208年死的但是220年誰給關羽刮骨療傷,曹操220年頭痛病發致死下獄華佗。逝於公元208年,享年六十三歲。

在華佗多年的醫療實踐中,非常善於區分不同病情和臟腑病位,對症施治。一日,有軍吏二人,俱身熱頭痛,症狀相同,但華佗的處方,卻大不一樣,一用發汗藥,一用瀉下藥,二人頗感奇怪,但服藥後均告痊癒。原來華佗診視後,已知一為表證,用發汗法可解;一為熱證,非瀉下難於為治。

華先生治府吏倪尋,頭痛身熱,則下之,以其外實也。治李延頭痛身熱,則汗之,以其內實也。蓋得外實忌表、內實忌下之秘也。又按內實則溼火上衝,猶地氣之鬱,正待四散也。外實則積垢中留,猶山閒之水,正待下行也。其患頭痛身熱同,而治法異者,雖得之仙秘,實本天地之道也。餘屢試之,果屢見效。又有督郵頓某,就醫後自覺病已痊癒,但華佗經切脈卻告誡說:“君疾雖愈,但元氣未復,當靜養以待完全康復,切忌房事,不然,將有性命之慮。”

其時,頓妻聞知夫病已經痊癒,便從百里外趕來看望。當夜,頓某未能慎戒房事,三日後果病發身亡。另一患者徐某,因病臥床,華佗前往探視,徐說:“自昨天請醫針刺胃管後,便咳嗽不止,心煩而不得安臥。”華佗診察後,說:“誤矣,針刺未及胃管,誤中肝臟,若日後飲食減少,五日後恐不測。”後果如所言而亡。

華佗曾經替廣陵太守陳登治病,當時陳登面色赤紅心情煩躁,有下屬說華佗在這個地方,後來他就命人去請華佗,為他診治,華佗先請他準備了十幾個臉盆,然後為他診治結果陳登吐出了幾十盆的紅頭的蟲子,為他開了藥,說陳登是吃魚得的這個病,告訴他這個病三年後還會復發,到時候再向他要這種藥,這個病就可以根治了,並且臨走告訴了華佗家的地址,那年陳登36歲,結果陳登果然三年後舊病復發,並派人依照地址尋找,可是華佗的藥童告訴陳登的使者說華佗上山採藥還沒回來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回來,結果陳登去世的。(依據見《三國志·陳登傳》)

曹操的統一大業,毀於這4個人:錯殺2人,錯放2人

在周泰受重傷時,華佗醫好他,所以後來有人向曹操推薦華佗時就說:“江東醫周泰者乎?”黃疸病流傳較廣時,華佗花了三年時間對茵陳蒿的藥效作了反覆試驗,決定用春三月的茵陳蒿嫩葉施治,救治了許多病人。民間因此而流傳一首歌謠:

“三月茵陳四月蒿,傳於後世切記牢,三月茵陳能治病,五月六月當柴燒”。

華佗還以溫湯熱敷,治療蠍子螫痛,用青苔煉膏,治療馬蜂螫後的腫痛;用蒜畝大酢治蟲病;用紫蘇治食魚蟹中毒;用白前治咳嗽;用黃精補虛勞。如此等等,既簡便易行,又收效神速。府中官吏倪尋、李延同時來就診,都是頭痛發燒,病痛的症狀正相同。華佗卻說:“倪尋應該把病邪瀉下來,李延應當發汗驅病。”有人對這兩種不同的療法提出疑問。華佗回答說:“倪尋是外實症,李延是內實症,所以治療他們也應當用不同的方法。”

說完,馬上分別給兩人服藥,等第二天一早兩人一同病好起來了。華佗以醫術為業,心中常感懊悔(中國封建社會中醫生屬於“方技”,被視為“賤業”)。後來曹操親自處理國事,得病(頭風)沉重,讓華佗專門為他治療。

華佗說:“這病在短期之內很難治好,即便是長期治療也只能延長壽命。”華佗因為離開家太久想回去,於是說:”收到一封家書,暫時回去一趟。“到家之後,就說妻子病了,多次請求延長假期而不返。

之後曹操三番五次寫信讓華佗回來,又下詔令郡縣徵發遣送,華佗自持有才能,厭惡為人役使以求食,仍然不上路。曹操很生氣,便派人去檢視;如果他妻子真的病了,便賜小豆四千升,放寬假期期限;如果欺騙,就逮捕押送。結果華佗撒謊,於是用傳車把華佗遞解交付許昌監獄,經審訊驗實,華佗供認服罪(漢律:1。欺君之罪;2。不從徵罪)。

荀彧向曹操求情說:“華佗的醫術確實高明,關係著人的生命,應該包涵寬容他。”曹操說:“不用擔憂,天下就沒有這種無能的鼠輩嗎?”終於把華佗在獄中拷問致死。

華佗臨死前,拿出一卷醫書給獄吏,說:“這書可以用來救活人。”獄吏害怕觸犯法律不敢接受,華佗只好忍痛,取火來把書燒掉了。

其中一個說法是:《三國演義》中曹操讓曾經為周泰療傷的名醫華佗來給他治療多年的頭痛,但華佗認為曹操的病因需要劈開頭顱,加以麻沸散麻醉,動大手術,多疑的曹操認為華佗想趁機殺害他,便以刺殺的罪行將華佗關押拷打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