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週末迎降雨,北京5237塊“海綿”能吸水,雨水實現迴圈利用

菜單

週末迎降雨,北京5237塊“海綿”能吸水,雨水實現迴圈利用

8月6日,北京迎來新一輪降雨為高溫天氣降溫。與此同時,分佈在全市各個區域的“海綿”也做好為雨水“吸”水的準備,透過這一方式雨水實現再利用。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瞭解到,北京市在海綿城市的建設中已建成5237塊“海綿”,它們成為汛期“存”水的一大利器。

工業晾水池成為吸水“海綿”

在後冬奧時代,首鋼園毫無疑問成為市民週末休閒的熱門目的地。這裡除了滑雪大跳臺、三高爐等等冬奧景觀、工業時代的歷史遺蹟,其實還處處藏著“海綿”。這些“海綿”讓首鋼園在下雨天實現雨水的回收利用,市民們雨天在這裡漫步鞋上也不會因為積水沾上汙泥點。

群明湖和秀池是首鋼園的兩大天然景觀。夏日裡,綠色蘆葦密密匝匝地圍住波光粼粼的群明湖,湖的對岸便是冬奧會的滑雪大跳臺。遊客們自然不會忽略這樣的美景,群明湖成為大家拍照留影的最佳點位之一。秀池雖沒有群明湖水域面積大,但勝在秀氣,湖面上漂著盛開的睡蓮,而在水面之下則是停車場。停車場上“頂”著一盆水,這一設計讓首鋼園又多了些獨特而有趣的元素。

週末迎降雨,北京5237塊“海綿”能吸水,雨水實現迴圈利用

首鋼園群明湖是園區最大的“水盆”。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其實,群明湖和秀池“前身”都是工業晾水池,冶煉過程中產生的熱水在這裡晾涼後再迴圈利用。如今,它們不僅變身為優美景觀,更重要的是成為了兩個大“水盆”,在汛期“接”住雨水,讓雨水存蓄下來,實現回收利用。首鋼建設投資有限公司市政基礎設施部副部長徐明解釋說:“群明湖和秀池好比‘兄弟倆’,‘哥哥’群明湖的水域面積較大,有14萬平方米,‘弟弟’秀池水域面積小一些,有3萬平方米。從位置上來看,秀池位於上游,群明湖位於下游,秀池的水可以順著管道流入群明湖。無論是群明湖還是秀池,都可以起到調蓄水源的作用。”

除了“接”住秀池的雨水,群明湖還鋪設了雨水管道,這樣園區的雨水同樣可以順著管道流向湖內。徐明介紹說,群明湖和秀池是首鋼園的兩大“海綿”,首鋼園北區約三分之一雨水“吸收”全靠它們。

週末迎降雨,北京5237塊“海綿”能吸水,雨水實現迴圈利用

首鋼園秀池具備水源調蓄功能。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除此之外,首鋼園北區還分散著30多個調蓄池,它們如同一塊塊小“海綿”吸收零零散散的雨水。記者採訪時,正好看到一輛園區的綠化用車正在調蓄池取水。調蓄池位於地面下,只見工作人員先開啟一個井蓋,將車上的水管接頭接在調蓄池的出水管道介面處,然後工作人員鑽進另一個管道中,擰開閥門,這樣調蓄池裡儲存的雨水便順著管道進入綠化用車的水箱,用以澆灌花草樹木。

首鋼園的小“海綿”還包括下凹式綠地以及透水磚、透水瀝青。下凹式綠地顧名思義,綠地位置低於路面,這樣雨水順著管道流進綠地,既滋潤了土地,也涵養了水源。首鋼園的透水瀝青也十分有趣,它們來自於建築廢料,經過工藝改造後鋪設在地面,和透水磚一起“存”雨水。

週末迎降雨,北京5237塊“海綿”能吸水,雨水實現迴圈利用

首鋼園的透水瀝青。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攝

龍潭西湖調蓄池今年汛期已累計存水14萬立方米

曾經一到汛期就臭味外湧的龍潭西湖公園如今備受市民歡迎,這裡同樣藏著一塊大“海綿”。這塊“海綿”不僅讓公園擺脫曾經的臭味,而且還實現了一年四季清澈見底。

記者從北京市水務局瞭解到,這些變化的取得都得益於湖底新建的調蓄工程。該調蓄工程充分利用大湖及山體地下空間,在湖底建設了一個總容積9萬立方米,有效容積6。2萬立方米的調蓄池,內部透過矽砂蜂巢調蓄淨化系統對來水水質進行處理,可達地表水IV級。同時新建配套管線、通風除臭、供電裝置、控制裝置、附屬用房等設施,實現汙染控制、水質淨化、防汛提標等多項功能,有效提升龍潭西湖水質。

值得一提的是,與傳統的調蓄設施相比,“矽砂蜂巢蓄水淨水技術”把傳統“排水防澇”變成了“蓄、淨、用”系統治澇。據介紹,矽砂蜂巢調蓄淨化系統可實現全年執行,汛期時,可對排汙口的雨水進行調蓄和截汙,非汛期時,又可對內部湖水進行淨化。另外,龍潭東、中、西三湖已經透過地下管道實現了水體的“三湖連通”,當水位達到一定高度的時候,西湖的水可以“反哺”中湖和東湖,起到淨化三個湖體水質的作用,並可實現雨汙水的資源化利用。

北京市水務局海綿處副處長王志丹介紹,2022年汛期以來,該調蓄工程共計蓄水4次,累計收集雨水達14萬立方米,有效緩解周邊溢流雨汙水直接入湖汙染問題,有效緩解周邊道路汛期積水內澇問題。

今年東西城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為30%

北京市的“海綿”不僅僅在首鋼園和龍潭西湖。王志丹告訴記者,北京市加快推進海綿城市建設,完善海綿城市建設的體制機制,構建了市、區兩級組織保障體系,將海綿城市建設納入相關法律法規,建立了涵蓋多專業的技術標準體系,不斷完善配套政策和長效保障機制。冬奧賽區、大興國際機場、未來科學城、懷柔科學城、亦莊開發區、溫榆河公園、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千年守望林、城市綠心、環球影城等一大批重點區域和重點專案在建設過程中,全面按照海綿城市理念,按照首都標準、北京特色進行規劃、設計和建設,實現85%的降雨就地消納利用。

截至2021年底,全市建成區範圍內海綿城市建設達標面積為367。32平方公里,佔建成區比例為26。56%。總體上看,全市海綿城市建設基本實現了預期目標。

透過現場調查,截至目前,全市建設海綿專案共計5237個。其中,透水鋪裝面積3973萬平方米,下凹式綠地面積為5463萬平方米,雨水調蓄設施容積為331萬立方米。

王志丹表示,2022年,東城和西城建成區海綿城市達標面積比例為30%,城市副中心達標面積比例為35%,其餘各區達標面積比例為28%。

新京報記者 吳婷婷

編輯 唐崢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