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鳥中大熊貓”現身高原城郊自然保護區

菜單

“鳥中大熊貓”現身高原城郊自然保護區

“鳥中大熊貓”現身高原城郊自然保護區

這是兩隻黑頸鶴在覓食的照片。(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生態管護員劉建民攝)

新華社西寧7月16日電(記者李寧、耿輝凰)記者從青海省西寧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瞭解到,今年5月底,生態管護員劉建民在日常巡護過程中拍攝到兩隻黑頸鶴,這是保護區首次拍攝到黑頸鶴的活動影像,拍攝地點距離青海省會西寧城區僅150公里。

“當時兩隻黑頸鶴距離我100米左右,為了不驚擾到它們,我就遠遠用手機拍攝了兩張照片,傳送給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回憶起初遇黑頸鶴時的情景,劉建民興奮中略顯遺憾,“這是我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黑頸鶴,可惜沒帶相機,沒能留下更清晰的影像。”

據瞭解,在我國分佈的9種鶴中,黑頸鶴是唯一生活在高原地區的鶴種,其中青藏高原是黑頸鶴的繁殖地和主要越冬地,雲貴高原是它們的次要越冬地。黑頸鶴出生時通體黃色,半歲時渾身披灰,成年時頸上部的三分之二、初級飛羽和整個尾部變成黑色。因羽毛黑白為主,加上數量稀少,黑頸鶴被稱為“鳥中大熊貓”。

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李來興介紹,黑頸鶴每年4月從雅魯藏布江河谷及雲貴高原等地區飛來青海等地區繁殖。“每年7至9月,在繁殖期的後期,黑頸鶴就進入‘遊蕩’狀態,逐水草而居,同時也為來年營巢繁殖開拓新的棲息地。”

“近年來,自然保護區內人類活動減少,生態環境恢復,水草豐美,為黑頸鶴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李來興說。

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資源保護部副主任劉維軍表示,黑頸鶴的出現,表明大通北川河源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珍稀野生動物數量提升,生態環境向好,生物多樣性不斷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