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菜單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大清王朝存在三百多年,一共有十二位皇帝,其中五位都葬在清東陵。

那是一座規模龐大,體系完整的陵園,是中國皇陵的集大成者。

然而,清王朝亡了111年,至今仍然有人在守護著皇陵,那麼是誰給他們發工資呢?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清東陵的守陵人

清東陵位於河北省遵化市西北三十公里的昌瑞山的南麓,歷史上記載佔地兩千五百平方公里,現在儲存面積大概有八十平方公里。

清東陵的陵園始建於順治十八年,到光緒三十四年才最後完工,歷時247年,幾乎貫穿了整個清朝的統治。

有清一代,清王朝在東陵設定了完善的祭祀、防護、繕治等機構,管理嚴密。

由於這裡是埋葬祖宗先人的神聖所在,所以清朝皇帝劃撥了最親信可靠的旗人做守陵人。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劇照

這個時候的旗人不一定是純粹的滿族人,還包括早期歸附滿洲八旗的東北的其他民族和一部分歸順的漢族兵丁、百姓。

後來旗人成了滿族人的統稱,實際上滿族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而正宗滿洲人,基本上是隸屬於八旗軍中,屬於亦軍亦民的組織管理形式,與旗丁是有區別的,相當於領主與屬民的關係。

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這天,順治皇帝駕崩。

清王朝按照順治的遺願在昌瑞山營建陵寢,這就是清東陵內的第一座陵寢——

孝陵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隨著孝陵的營建,大批滿族官員兵丁被派到東陵,據史料記載如下:順治十八年(1661年)秋七月“壬申,戶部題,世祖章皇帝守陵內侍共四十四名,官員人役共六十六名,應給園地共三百八十餘響,請將附近地畝圈取撥給。從之”。

順治十八年的時候,設定了一千名兵將守陵。

到第二年的康熙元年的九月,又增設守陵副將一員,左右兩個營地守備各一員,把總兩員,增兵六百名。

在這之後的數年裡,陵寢也在不斷地擴建當中,所以陵寢制度日益完善,守陵人的管理機構也越來越健全。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不要看守陵人這個名頭似乎不是那麼好聽,但他們守衛的是封建王朝至高統治者的皇家陵寢,地位是很不一般的。

越來越多的滿洲親貴、大臣、員役等被拍到清東陵來守護陵寢,管理陵寢事物,還建造廨舍營房以供居住,這些營房號稱“東陵三鎮九營八圈”,也就是今天的馬蘭峪、馬蘭關、南新城、營房、裕大、裕小等村鎮。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在守陵人中,政治地位最高的是陵寢守護大臣,這個職位最早設於雍正時代。

雍正年間,在清東陵駐守的陵寢守護大臣為皇家宗室主爵,到乾隆朝後,一般為貝勒、貝子、公等爵位的皇室成員。

所以在雍正皇帝當政時期,在馬蘭峪河東建有王府、公府、侍衛城,給守陵主公侍衛們居住,專為看護景陵。

乾隆朝,興建了東府、西府,供守陵宗室大臣居住。

雖然陵寢守護大臣是清東陵的最高長官,但是論地位而言,還有更尊貴的人物會到清東陵守陵,那就是皇子。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康熙一朝就有四位皇子曾經到清東陵守過陵墓,分別是

康熙三皇子允祉、十四皇子允禵、十五皇子允禑、二十三皇子允祁。

除了皇子之外就是守衛皇陵的旗僕親軍了。

第一是陵寢內務府人員

,他們直接為死後的皇帝、后妃們服務,掌管祭祀奠享事宜。

還有陵寢的禮部人員

,到了光緒初年,東陵的禮部人員總數約達到了一千六百人。

第三是陵寢的兵部人員

,各陵寢駐守的八旗,被稱為“八旗兵部”,光緒時期,東陵兵部共有一千二百多人。

第四就是東陵工部人員

,負責各陵寢的日常修繕還有金銀器的養護等職責。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清東陵養著這麼多的工作人員,薪資俸祿也是很大一筆開支。

當時守陵人的政治地位比較高。

清東陵位於遵化境內,遵化知縣原為七品,康熙十五年升縣為州,乾隆八年又升直隸州,州官為五品。

到光緒年間,東陵七品以上官員有423名,五品以上官員為273名,不包括宗室王公在內的四品至二品官員有57名,七品以下官則比比皆是。

守陵人的生活條件也較優越,除了定期發放俸餉外,朝廷對守陵人的生活福利與恩賞也很重視。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這些守陵人都是由朝廷發放俸餉以維持生計,有俸米、餉銀兩種。

官員發放的俸米有老米、白米、粟米三個品種,均按半數發給,稱“減半三色俸米”,另-半折價付銀。

士兵和差役的減半俸米只發粟米-種。

守陵官員俸銀分春秋二季,由戶部請領;俸米由通州漕運截撥;俸米折銀由遵化州、薊州、豐潤縣、玉田縣負責,分為春秋二季由直隸藩庫領解。

所有差役以及孤寡並家口餉銀,每年按四季由遵化州、薊州、豐潤縣、玉田縣赴直隸藩庫領解;應支粟米由通州漕運截撥。

而在守陵人中,宗室人員的地位是最高的。

貝子爵守護大臣,年支俸銀1300兩,支減半三色俸米計595石8鬥,俸米、銀數在東陵最高;爵位是奉恩輔國公的守護大臣,年支俸銀500兩,俸米237石5鬥。

另外,東陵承辦事務衙門設無爵位宗室3員,其中兩人為主事,領六品雙俸銀;另一人署理工部郎中,正四品,領五品雙俸銀160兩,減半俸米6石6鬥、俸米折銀42兩。

陵寢兵部人員的待遇也不差,總管歲支俸銀能夠達到一百三十兩,最低等級的隨甲、頂馬每歲也有糧銀十二兩。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總管內務府大臣的歲銀一般到了一百五十五兩,最低等的報以每口每月還有粟米二斗五升。

如果清朝一直存在,那麼守陵人還能過著相對富足而清閒的日子,但是歷史的車輪滾滾前進,一場戰爭打破了清東陵的寧靜。

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清王朝倒了,但是清東陵與守陵人卻一直存在。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新時代的守陵人

隨著清王朝統治的日漸沒落,清東陵光輝難再,艱難存活。

1900年,八國聯軍大舉侵華

,是年九月,一部分洋兵進犯東陵,東府公壽全和西府公光裕驚惶失措,惟恐受辱,雙雙投井,壽全因搶救及時未死,光裕被淹殞命。

1912年清朝末代皇帝溥儀遜位,民國伊始。

根據民國政府對清室優待條件的規定,屬於清朝皇族私產的清東陵,按照“一體保護”的規定,其護陵人員、機構仍然承襲清制,守護大臣內務府、禮部、工部等機構分別繼續承擔陵區的一切事務,還留有400名八旗兵丁看護。

這樣,每年東陵的陵寢維護和祭祀活動照常進行,所需一切費用、俸餉等由民國政府來支付。

但這只是承諾,在亂世之中,承諾是最不牢靠的。

很顯然,民國政府不會兌現諾言,

守陵的滿族人其實已經形成很大的規模,他們不得不自行開荒,維持生計。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但是從前那些過著奢靡日子的遺老遺少,怎麼能夠適應一落千丈的生活。

歲數大的不會任何農活,除了每天提著鳥籠溜來溜去,就是喝茶,小一輩除了請安、服侍長輩、學長輩的樣子外無所事事,沒有收入,開支照常,只有坐吃山空。

他們靠變賣家產和借當來維持腐敗的生活,有的甚至還會偷賣陵寢祭祀用的金銀器。

在清東陵,只有幹著下等差事的人,在亂世中才勉強活了下去,王公貴族,高官,全都因為家業敗得太快窮困而終。

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今天,

清東陵的滿族絕大部分是清朝守陵人的後裔,這些人仍然聚居在原來祖輩生活的陵區附近,由清朝時期的三鎮、九營、八圈逐漸演變成今天的各個村落,隸屬於東陵滿族鄉和馬蘭峪鎮。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雖然在民國時期,已經清東陵的守陵人已經因為生活的苦難暫時放棄了守陵的責任。

但現在去清東陵時你會發現,那裡依然有守陵人,他們是清朝守陵人的後裔。

新中國成立之後,關外三陵終於結束了動盪,歸政府機構來管理。

關外三陵當時是由政府的人員直接管理,留在那裡的清朝皇室後裔平常只需要負責祭祀的任務。

不過清東陵暫時沒有被政府接管,還有極少數的守陵人留在那裡,履行自己的職責,大多也沒有工資,所以只能勉強度日。

直到1952年的時候,考古研究人員奔赴清東陵進行考察,很快就在那邊成立了東陵文物保護所,至此清東陵被接管。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現在的清東陵建成了一個歷史博物館。

新中國成立之後,國家先後投入大量的專項資金對清東陵的五百多座古建築進行修繕,使得她得以順利入選《世界遺產名錄》。

“十二五”期間,唐山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依託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和馬蘭峪、東陵、湯泉3個滿族鄉鎮的區位優勢,積極謀劃了一批具有滿族特色的文化產業專案,包括馬蘭峪古城文化產業園、福泉新宮度假村、清史文化演藝中心、清城古玩交易中心、中國遵化國際養老健康中心等。

這些建設專案有助於促進當地滿族文化和經濟建設的進一步繁榮,釋放出巨大的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惠及當地滿族群眾。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由清東陵保護區管委會主導,在清東陵景區推出了一系列主題鮮明的旅遊文化產品,突出了滿族特色。

清東陵博物院也成為了一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21年,清東陵舉辦了一個主題為《守陵人家滿族風俗文化展》的展覽。

這個展覽主要就是將歷代守陵人的前世今生展現給世人,分為衣食住行還有筆墨書法這五個部分。

組織這次展覽的,也是守陵人。

現在清東陵博物院裡很多工作人員都是從前清朝守陵人的後裔,所以他們現在領的工資是國家發的。

今年已經五十九歲的李志軍就在清東陵的博物館裡工作,他是東陵滿族鄉裕大村人。

因為清東陵的緣故,遵化市已經成為滿族人的聚居地,裕大鄉就是曾經清朝守陵人後裔的所在地之一。

李志軍是裕陵,也就是乾隆陵的第十三代守墓人,幾十年來,他一直在清東陵文物管理處的古建築隊工作,主要負責油漆彩繪的工作。

李志軍說,現在東陵滿族鄉依然居住著許多守陵人的後裔,粗略估計都能夠達到近兩萬人。

努力保護好世界文化遺產清東陵,是清東陵滿族人的心聲,他們世世代代都生活在這裡,為這處遺產的產生和發展傾注了心血,所以,保護好這處遺產,把她傳承下去,是他們的心願。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李志軍的家裡世代都是清東陵的守陵人,所以對陵寢的保護意識早就融在了他們的血液裡,李志軍小時候看著長輩身體力行對陵寢的愛護,他也耳濡目染對這片肅穆的地方產生了感情。

家族之中非常注重祭祀祖先的傳統,這是讓李志軍最為印象深刻的事情。

所以長大之後,李志軍也投身於守陵人這一個職業當中,但他是新時代的守陵人。

十六歲的時候,叔父開始教李志軍建築彩繪的修復技藝,年紀尚小的他從那時開始就已經意識到自己手下所傳承的是多麼厚重的一份責任。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李志軍說,他一輩子都在彩繪,手下經過的每一道工藝,他都會嚴格地按照叔父教給他的傳統工藝進行,堅決不會馬虎一點。

雖然年紀已經越來越大,但是李志軍卻還沒有徹底退休的想法,他覺得自己還能繼續幹,他已經守了一輩子的清東陵,要站好最後一班崗,對子孫後代負責,肩負起守護傳統歷史文化的擔子。

對於守護皇陵,這份擔當已經刻進李家人的骨血當中。

時任清東陵博物館館長的李寅說,這些油漆彩繪工藝能夠被流傳下來,多虧了清東陵周邊的老工匠們。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因為在清代時期,油漆彩繪的發展已經相當地成熟,不管是皇宮還是皇陵,這份技藝的運用都非常普遍。

所以想要修復清東陵,想要保護清東陵能夠一直光輝下去,油漆彩繪的技藝非常重要。

李志軍作為守陵人,為清東陵作出了與身份所匹配的貢獻。

除了李志軍之外,2022年已經38歲的謝靜,也是現代守陵人的一員。

謝靜從小就長在清東陵,她們家住在裕陵的東班房裡,東班房在清朝時期,是給守陵休息的八旗官兵用的,那裡相當於一個值班室。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謝靜是滿族人,母親祖上鑲藍旗,家裡親戚祖上鑲黃旗,都曾經是清政府的家臣,在內務府供職過。

因為家裡的原因,謝靜從小就浸潤在清東陵的文化氣息裡,小時候的她只覺得這個地方很恢弘,很壯觀,漸漸地也生出了回到這裡工作的心願。

謝靜的家人幾乎都在清東陵工作,打掃、檢票、導遊,他們就像是一顆顆螺絲釘,在維持著清東陵的運轉。

所以大學畢業之後,謝靜也回到了家鄉,進入清東陵景區工作。

在大學時,她學的是英語專業,她成為了一名導遊,運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給外國友人講述清東陵的故事,讓清東陵的歷史,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被更多人知曉。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傳承中華傳統文化

清東陵所代表的,是大清王朝厚重的歷史。

而在他背後的,不僅僅是一個封建王朝的起伏沉落,更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那些精美的文物、巍峨的建築,都凝結著中國人民古老的智慧,那是我們應該傳承和保護的東西。

故事:清朝亡了111年,至今為何還有人守皇陵,誰來發工資?他們是誰?

參考資料

《探訪清代皇家守陵人的前世今生:刻在骨子裡的守候》九派新聞 2021

《清東陵的滿族》

宣告:刊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資訊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絡,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jiahe202110@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