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湖北宜昌:63歲油庫碼頭變身江豚觀賞打卡地

菜單

湖北宜昌:63歲油庫碼頭變身江豚觀賞打卡地

“聽說這裡新建了一個觀景平臺,可以眺望一江兩岸,還有機會觀看江豚逐浪,所以慕名來打卡。”4月20日下午,雨後初晴,位於湖北宜昌市伍家崗區的王家河江豚觀測平臺又迎來一批遊客,他們慕名而來想一睹江豚天使的微笑。對面的山林在雨霧裡影影綽綽,碧綠的江水在微風吹拂下泛起波紋。

這裡曾是一座油庫碼頭,供應著中國石化銷售股份有限公司湖北石油分公司在鄂西地區規模最大的成品油基地――年吞吐量達130萬噸的王家河油庫。近年來,為守護長江水清岸綠,該公司先後主動關停了8座沿江油庫,關閉了17座沿江油品收卸碼頭,搬遷、拆除了12座水上加油站,只為中華鱘、江豚暢快洄游“讓路”。

在王家河江豚觀測平臺中央,是供人休憩的木質座椅。從座椅的縫隙望進去,能隱隱約約看到幾根油管及閥門,讓人們記起這裡曾是油庫碼頭。

據中國石化宜昌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肖安華介紹,2021年4月8日,在宜昌市各個部門的配合下,王家河油庫碼頭被拆除,現已改造為長江大保護的教育基地,也是江豚觀測點。出於安全考慮,觀賞臺採用線條鏤空設計,確保透氣性。由於碼頭的關停,沒有油源,王家河油庫也隨之封閉,另在枝江市姚家港建起一座油庫。

在肖安華的帶領下,經濟日報記者來到1公里外的王家河油庫。油庫主任胡兵與10名員工守護在這裡監測裝置。據胡兵介紹,該油庫始建於1958年,停靠此地的油船累計數萬艘,每年70餘萬噸成品油從這裡輸送到宜昌、神農架、恩施等地,油庫封閉後,油庫的年齡永遠定格在了63歲。

“雖然成本增加,但是作為央企對環境保護要有責任與擔當。”肖安華介紹作出關停油庫和碼頭的決定其實很艱難。油庫搬家不是小事,搬遷成本非常高,作為承接地,新建立起的枝江油庫僅建設成本就是4。8億元。此外,油庫很多原有員工都要遠離生活已久的家鄉,去枝江落戶工作。

他還介紹,上世紀中期,因長江水路的便利,中國石化銷售湖北石油分公司的油庫多數依水而建,石油事業因水而興。隨著城市發展,為給環境保護讓路,公司先後共投入36。8億元進行環保治理,其中新建、遷建、改造油庫建設就投入11。2億元,目前已關停8座沿江油庫,關閉17座沿江油品收卸碼頭,搬遷、拆除12座水上加油站。不過,在公司統籌排程下,關停期間也保障了各方面用油。

隨著“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理念不斷深入,宜昌市政府取締、拆除216個岸線碼頭,生態環境持續好轉,江豚逐浪、中華鱘洄游從稀奇變得常見。王家河油庫碼頭處於中華鱘長江自然保護區核心區,被列入取締物件。

2017年12月,中國石化銷售湖北石油分公司與宜昌市政府聯合成立王家河油庫遷建工作領導小組,制訂“先限期建新再拆舊”方案。

2021年4月8日,在宜昌市環保、港航、海事等多個部門的支援和配合下,實現了“碼頭拆除、管線封堵、躉船拖離”,未讓一滴油流入長江,高效、安全、環保完成了油庫碼頭拆除。

拆除鋼筋水泥構築的碼頭承接平臺何去何從?

“將王家河油庫碼頭原有的管道、閥門等設施進行保留設計,和整個景觀設計融為一體,讓更多市民瞭解碼頭的歷史,讓老百姓感受發生在身邊的長江大保護故事。”中國石化銷售湖北宜昌石油分公司黨委書記肖安華積極向宜昌市政府建言獻策,保留水泥棧橋作為“長江大保護教育基地”和“江豚生態文化節點”,做到既修復生態又教育後代。

經專家經過詳細論證,決定保留該承接平臺,在該碼頭打造江豚觀測點和城市記憶標籤,讓人們觀賞江豚逐浪、中華鱘洄游的自然美景,用作青少年環保教育基地。現在,這座昔日的油庫碼頭,已經成為市民、遊客的“網紅”打卡點。

長江湖北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伍遇普說,中華鱘保護,已成為長江大保護的一張名片,中國石化主動擔當作為,政企聯手將油庫碼頭改為“長江大保護基地”,是踐行長江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實踐,天藍水清岸綠的優美生態環境,讓更多的鱘寶“回家”。(經濟日報記者柳潔通訊員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