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菜單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東漢建安五年,決定天下格局的官渡之戰爆發,黃河流域的兩大強勢集團,袁紹集團和曹操集團為爭奪北方霸主的地位發生了激烈的交戰,最終曹操取勝,雖然沒有完全扭轉劣勢,但最起碼抵擋住了袁紹最強勢的一次進攻,為曹操蕩平河北打下了基礎。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說到官渡之戰,戰前曹操的局勢的確是極其不利的,首先是劉備起兵反曹,曹操只能率精銳部隊東進平叛,之後回師駐防官渡一帶,於袁紹對峙。

而且在當時袁紹集團坐擁河北四州,實力強大。

《後漢書。袁紹列傳》紹既並四州之地,眾數十萬,而驕心轉盛,貢御稀簡……於是簡精兵十萬,騎萬匹,欲出攻許。

相比之下,曹操則是劣勢的很多,其地盤更像是四戰之地,曹操是無力集中自己地盤的全部資源去對付袁紹的,別說徵調實力範圍內的兵丁糧草了,能保證內部不崩盤就不錯了。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當時曹操擁有的大本營兗州,豫州,徐州以及青州的一部分,還要就是表面上歸順於曹操的關中各部,看到這裡就知道了,曹操能夠打贏官渡之戰,別說什麼戰略戰術了,就是天命所歸,沒有其他的理由,因為曹操在官渡之戰能夠真正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這一州而已,其他各地能夠給予曹操的支援有限。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首先說一下徐州,這是曹操和陶謙死磕多年,徐州百姓對於曹操的印象可不是很好,曹操是在建安三年才算是打下徐州,而且之後還有劉備再奪徐州的事情。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更為主要的是曹操在和陶謙交戰之時,犯下的大問題,也就是屠城。

當然,獨佔四州之地的袁紹,所有的兵力加起來肯定遠遠不止這點,所以肯定要安排不少兵力留守在各地地方。尤其是幽州、幷州,屬於當時的中國邊境,靠近北方的遊牧民族地區,必然需要留下大量兵力鎮守。在加上分散在各處的兵馬,以及留守老巢的兵馬。

在《三國志》的註解記載也有孫盛評曰:案魏武謂崔琰曰“昨案貴州戶籍,可得三十萬觽”。也就是說,曹操在佔領冀州之後,就得到了三十萬人的兵力,更何況是並、青、幽三州全部加在一起?

但是不管怎麼樣,在官渡之戰,袁紹最多就出動了十餘萬人,不可能有演義裡面說的七十二萬人那麼誇張。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那麼曹操有多少人呢?史書中曾記載曹操“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當然,看見這個數字我們肯定都充滿了疑惑。曹操那時候再弱,好歹也是天下排得上號的諸侯,且有兩州加洛陽之地,不可能如此悽慘況且這一點人也肯定不足以與袁紹十萬之眾相對抗。但是仔細看我們就可以發現,“兵不滿萬”只是曹操在官渡作戰開始時的兵力。當時出來曹操帶領的本部,曹操這一方還有曹仁在雞洛山駐紮的兵力,以及於禁、樂進在原陽駐紮的兵力,這兩部加起來有一萬多人。也就是說,曹操當時的出動的兵力應該是在兩萬人以上。

所以真正的兵力對比就出來了,十萬人對陣兩萬人,而曹操依託既設陣地以兩萬人防守十萬人(當時袁紹軍已經在白馬、延津兩役中已被殲二萬左右,也就是說官渡決戰的時候,袁紹軍應該只有七八萬人)。所以在一個月內,曹操確實是有可能守住的。

其實就算是這種兵力差距,曹操早期也一直是敗多勝少。可是不久,官渡之戰就迎來了一個大反轉。袁紹麾下的重要謀士許攸,因為袁紹不能滿足他的要求,叛逃了,來到了曹操這一邊。而當時袁紹正派淳于瓊帶著一萬多人押解糧草,許攸一來,當即就建議曹操立刻全力偷襲袁紹的押糧部隊。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曹操最後聽從了許攸的建議,果不其然,一戰敗之,讓袁紹軍再也沒有了反抗之力(畢竟沒了糧食,還怎麼打仗)。其實當時袁紹也想過辦法,就是直接趁曹操攻打淳于瓊時候,突襲曹操的老巢。這樣一來,曹操也沒有了老巢,結果就是雙方撤兵。但是在袁紹還沒有趕到曹操老巢的時候,當時袁紹麾下最得力的大將張郃(顏良、文丑這時候已經死了,張郃就已經是袁紹麾下的第一大將了)聽說淳于瓊的糧食部隊被曹操劫了,已經失去了戰心,當即就投降了曹操,於是袁紹的結果就可想而知了,大敗而歸。

但是前面我們已經說了,袁紹並沒有出動全部的實力,大部分實力還留在“家裡”。許攸幫助曹操獲得的這次勝利,只能算是僥倖的短暫勝利,並沒有真正打垮袁紹的中堅實力。只要袁紹回到冀州,重整旗鼓,捲土重來,勝利的機會還是更大的。但是天不隨人願,問題來了,袁紹不久後就鬱鬱而終了。如此一來,自然就失去了捲土重來的機會。

官渡之戰,能依賴的或許只有兗州,張繡的投降緩解了曹操的壓力

其實袁紹這個人,按照郭嘉、曹操的評價來看,確實算不上賢明,但是他至少能夠降伏自己手下的謀士與武將。可是他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就完全做不到了,失去了袁紹帶來的凝聚力,這就導致了袁紹集團成了群龍無首的局面,自然不可能再有機會戰勝曹操了。

再加上之後袁紹的幾個兒子為了爭權,互相誰也不服誰,各成一派。如此一來,導致實力分散,結果只能被曹操一一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