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菜單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昨天有小主說關注了後變漂亮了,你們相信嗎,反正我是信了

正好你需要,剛好我專業,歡迎大家一起品讀文章

我們上次聊到北周武帝集合人馬攻打北齊,北齊後主高緯只顧著自己安危也不管別人死活,倉皇逃跑。

安德王高延宗在苦勸不住下,而留在了晉陽。

高延宗,北齊文襄帝高澄第五子,後主高緯的堂兄弟,婦孺皆知的北齊蘭陵王高長恭的弟弟,今天主要先說高延宗,明天再聊高長恭!當初芒山大捷,他哥哥高長恭帶500人衝十萬大軍,名震天下,他的兄弟也都很稱讚高長恭的神勇,唯獨高延宗不以為然,“四兄非大丈夫,何不乘勝徑入?使延宗當此勢,關西豈得復存!”——北齊書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高延宗在留守群臣請求下即皇帝位,改隆化為德昌元年。“王若不作天子,諸人實不能出死力”——《北齊書》。意思就是你高延宗如果不做皇帝,我們這些人打仗都沒勁頭!

高延宗沒辦法,只能臨時稱帝。於是“眾聞之,不召而至者,前後相屬。”——《北齊書。文襄六王》大家一聽說高延宗稱帝,老百姓就絡繹不絕的自己來投軍!就連兒童和婦女,也都甩開衣袖,扯開膀子,準備向周軍扔石塊!這種悲慘的氛圍,用八個字描述就是:物盡其用,人盡其力!!這邊北齊臣民不知死活的準備大幹一場。可是高延宗這邊稱帝的訊息傳到了高緯的耳朵裡的時候,“我寧使周得幷州,不欲安德得之。”——《北齊書》我寧願北周得幷州,也不讓高延宗得幷州!再深化一下就是我寧可把天下送給北周,也不能把天下送給高延宗!不知道如果高延宗聽到這句話,心裡會是一個什麼滋味?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高延宗這邊龍椅還沒暖熱,周軍已經兵臨城下,晉陽戒嚴!高延宗不愧是神武子孫,血性尚存,親率四萬精兵出城迎戰。

雙方接戰不久,齊軍便退入城中,武帝一馬當先衝入東門,後面幾千騎兵也衝了進去。

此時天逐漸暗了下來,高延宗在城中組織巷戰反撲,周軍不熟悉晉陽地形,又受到齊軍攻擊,頓時大亂,人馬踐踏,死者無數,幾乎全軍覆沒。史載“周武帝左右略盡,自拔無路,承御上士張壽輒牽馬頭,賀拔佛恩以鞭拂其後,崎嶇僅得出。齊人奮擊,幾中焉。”一場大戰,周武帝宇文邕差點身死晉陽城下!要不是張壽和賀拔佛恩的死拼,也許高延宗就成了挽救北齊的英雄!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齊軍準備關閉城門擒殺周武帝,卻發現城門口屍體堆積如山,城門根本關不上。另外高延宗覺得宇文邕應該已經死於亂軍之中,他命將士尋找長髯者,結果大家沒有找到!也因為奮戰了一天,確實是太累了!就放棄了尋找!哪想武帝趁機率幾個親隨,拼死衝出城外,真是命懸一線。

天亮後武帝為了報昨夜被圍之仇,率諸軍四面攻城,北齊軍還在休息睡覺,高延宗以為自己殺了宇文邕,當天晚上喝的大醉,結果可想而知,北周軍大破齊軍,生擒高延宗,平定晉陽。

武帝進城後遇見被俘的高延宗,立即下馬上前握住他的手,高延宗忙說:我這是死人的手,怎麼能讓天子碰呢。

武帝說你我兩國天子(高延宗此時已經稱帝)並非是有什麼私仇,完全是為了解百姓倒懸之苦,你已經盡力了,你放心,我不會傷害你的。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北齊的北都,高歡的龍興之地就這樣易手。武帝下詔將北齊晉陽宮中的金銀財寶和宮女二千餘人賞賜給將士們,留下陳王宇文純為幷州總管,武帝親率六軍直撲北齊首都鄴城。

高延宗兵敗前幾天,高緯一行人終於逃回鄴城,剛安頓好就聽到了晉陽失守,高延宗被俘的訊息。高緯惶惶不可終日,從晉陽到鄴城,翻太行,出井陘,就是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根本無險可守,鄴城失守只是時間問題。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高緯病急亂投醫,下詔各地忠義志士起兵勤王,並許諾厚加賞賜,可話說得漂亮,卻始終不見他兌現(雖有此言,而竟不出物——北齊書)。

廣寧王高孝衍奏請拿出鄴城皇宮珍寶和宮女賞賜將士激勵士氣,高緯聽了很不高興。

斛律孝卿建議高緯到城外慰問將士,哪怕講幾句暖心話也成呀。

連講話稿都替皇帝寫好了,並一再叮囑高緯一定要流著淚慷慨悲壯的講,高緯這次答應了(只要不花錢就行)。

很快到了誓師大會那天,高緯登上點將臺,望著臺下黑壓壓的人群,一緊張腦子瞬間短路,把背了一夜的臺詞忘得一乾二淨,半天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最後突然哈哈大笑起來。(不復記所受言,遂大笑——北齊書)不知道為什麼,東籬君當初看到這裡的時候,腦袋裡面瞬間跳出來的是烽火戲諸侯褒姒與周幽王的畫面。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高緯一笑,一些佞臣也跟著笑(皇帝笑了,你哭喪著臉,你什麼意思)。

一時間笑聲淹沒了僅存的一點悲壯之氣,齊軍將士一下子洩氣了,這還打個鳥仗啊。順便心疼一下忽律孝卿,同時求忽律孝卿的心理陰影面積!

幾天後皇太后一行人自北朔州回京,皇太后見國事危急至此,親自召集文武百官,入朱華門賜宴問策,群臣七嘴八舌,莫衷一是。高緯不知道該聽誰的,頭都大了,最後索性選了下下策——禪位於皇太子高恆。

高恆是高緯長子,生於武平元年,此時年僅八歲。國難當頭,把這麼一個小孩子推到前臺,實在是懦夫所為。

高恆就是北齊歷史上的幼主,改元承光元年,尊高緯為太上皇帝,北齊書記載稱無上皇!(高緯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當過太子,當過皇帝,當過太上皇同時也當過無上皇的人)顏之推等近臣勸高緯前往河南募兵以圖恢復,如果失敗了還可以投奔江南,高緯一聽還能逃到江南看風景,大喜過望,馬上同意。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他先派人將太皇太后、太上皇后等女眷送往濟州(今山東茌平),隨著周軍逼近鄴城,高緯又將幼主高恆送往濟州。很快周軍前鋒逼近鄴城西郊的紫陌橋,焚燒西門,高緯這才率百餘人東走濟州。

幼主高恆到達濟州後再次禪位交權,下詔由遠在瀛州(今河北河間)的任城王高湝即位,派斛律孝卿將詔書、玉璽送往瀛州。誰知這傢伙一拐彎投降周軍了。

高緯知道濟州並不安全,周軍很快會追到,因此他留高阿那肱等人在濟州守護太皇太后等女眷,自己和兒子逃往青州,身邊只有幾十人跟隨,他們的最終目的地是江南的陳國。

此時留守濟州的高阿那肱其實已經暗中投降北周了,他一面派人向高緯謊稱周軍尚遠,不必驚慌;一面派人拆毀南逃沿途的路橋,拖延時間。高緯果然放慢了逃跑速度,根本不知道周軍再高阿那肱引導下正連夜趕往青州。

當週軍旗號出現在青州城下時,高緯這才如夢初醒,領著韓長鸞、淑妃等十幾人倉皇出逃,一行人跑到青州城外一個名叫鄧村的地方時被追到的周將尉遲綱擒獲,押回鄴城處置。

武帝將北齊皇太后、幼主及諸王等人送回長安,封高緯為溫國公。

到了建德七年(578年),高緯被誣陷與宜州刺史穆提婆謀反,與高延宗等幾十人全部賜死。經此劫難,高歡子孫十存一二而已。

幾年後經群臣奏請,當時的權臣楊堅下令將這些遇害的北齊皇族收葬於長安北原洪瀆川。

北齊將亡他獨挑大樑,是蘭陵王的兄弟,當過皇帝,卻沒幾個人知道

武帝滅齊後,在鄴城太極殿大宴群臣,厚加賞賜,後主高緯等人押送到鄴城後,武帝以賓主之禮接見。

此時北齊境內只剩下瀛州(今河北河間,周書說是冀州)的任城王高湝和定州(今河北定州)的范陽王高紹義不肯屈服。武帝派齊王宇文憲、隨國公楊堅發兵討伐瀛州,擊敗高湝,定州的高紹義見大勢已去,扭頭逃入突厥。

至此,北齊徹底滅亡,關東平定。戰後統計,得北齊55州、162郡、385縣、330萬戶、2000多萬人,北周不論是國土還是人口都大大增加,在南北對峙中佔據了絕對的優勢。

處置完滅齊之事後,武帝於建德六年(577年)二月迴鑾長安,留下楊堅等人經營北齊故地。

說完高延宗,那麼高長恭又是何種人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