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菜單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引子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輔助仁宗、宣宗、英宗三皇登基

張氏(?-1442年11月20日),生年和名字不詳,河南永城人,兵馬指揮使張麟的女兒。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被封為燕王世子朱高熾妃,永樂二年(1404年)進為太子妃。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明仁宗朱高熾在位不到十個月,就一命嗚呼。事發突然,而皇太子朱瞻基遠在南京監國。受當時通訊和交通條件的限制,朱瞻基回到京城至少需要一個月的時間。而一直覬覦皇位的朱高煦虎視眈眈,探知明仁宗死訊後,準備在朱瞻基北上途中伏擊。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一個月後朱瞻基順利回京即位,是為明宣宗,張皇后尊為太后。明宣宗能順利即位,張太后居功至偉。

明宣宗英年早逝,當時的皇太子朱祁鎮才9歲,無法擔當治國重任。

張太后起初從“國有長君,社稷之福”考慮,想立襄王朱瞻墡為帝,但遭到了楊士奇、楊榮等大臣們的堅決反對。為了維護團結,避免分裂,張太后沒有堅持己見,毅然決定擁立朱祁鎮即位。

她召集大臣到乾清宮,指著太子朱祁鎮哭著說:“此新天子也。”大臣山呼萬歲,即位風波平息了。

輔政而不幹政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吸取前代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嚴禁后妃干預政事。洪武三年還頒佈法令:皇后只能管理宮內嬪妃之事,宮門之外,即使毫髮之事也不得干預。(明太祖鑑前代女禍,立綱陳紀,首嚴內教。…后妃雖母儀天下,然不可俾預政事。)

從朱元璋制定的“祖訓”來看,張太后是不能參與政事的,但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三朝的具體情況,又給了他施展政治才華的機遇。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明宣宗即位時雖已是27歲的青年,也很英明果敢,但畢竟沒有多少治國經驗,加上喜歡玩樂,的確需要母后這樣有威望有經驗的人來輔佐。

《明宣宗實錄》記載:“上即大位尊重皇太后極其恭敬。每旦暮詣西宮朝謁,愉色奉承,惟恐弗及。皇太后慈仁隆至,每見上則忻然從容詢及政事及所平決,上敷陳明達 ,皇太后喜動顏色。凡軍國大政必稟命而行。”

《明史》也記載說:“宣德初,軍國大議多稟聽裁決。”

英宗即位後,張太后被尊為太皇太后,按理說應該休息了。但英宗的母親孫太后(孫若微)的才幹和威望和張太后相差甚遠,所以輔政就沒孫太后什麼事了。明宣宗對自己媳婦的能力也很清楚,他在遺詔裡還特意加了一句:“大事白皇太后(張太后)”。

朱高熾的張皇后輔佐三位皇帝,是明朝最有作為的皇后

五大臣輔政的局面得以確立。國家大事的最高決定權在張太后手裡,具體決策由輔政大臣作出,一般情況下張太后都尊重大臣們的意見。

張太后重用賢臣,輔政而不幹政。她加重閣臣的職權,充分發揮內閣的作用,“朝政大事,群臣白太后,太后悉令送內閣,俟楊士奇等決議然後行”。

而當時司禮監秉筆太監王振,依仗明英宗寵信,常到內閣干預政事,張太后“必立詔振責之”。一次,王振和楊士奇發生衝突,楊士奇憤然回家,不肯上朝。張太后知道後,派人將王振捆綁到大殿,一頓鞭打,讓他給楊士奇賠禮道歉,還警告說:“再爾,必殺無赦”。

後來張太后決心將王振除掉,以免後患。由於明英宗和大臣們苦苦請求,沒能如願。雖沒能處死王振,但狠殺了他的威風。王振“終太后世,不敢預大事”。

結語

張太后輔佐的洪熙、宣德、正統十八年間,是明王朝政治清明、經濟持續發展的時期,被史家譽為“仁宣之治”。而張太后在其中出力很多,她教導皇帝,重用賢臣,抑制宦官,政歸外朝,創造出不凡的業績,這些都是孫皇后(孫若微)所無法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