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菜單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已經95歲高齡的劉江先生,是書法界的老前輩。他在當代書法高等教育上,有著承上啟下的作用。自抗美援朝戰場上歸來之後,回到浙江美術學院,從潘天壽、諸樂三等先生學習書法篆刻。畢業後留校任教,輔助沙孟海先生等在浙江美院首開書法專業。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劉江先生的書法、篆刻在當代書壇有著較大的影響力,他曾入選全國第一、二、三、四、五屆書法篆刻展,現在仍是中國印學博物館館長、浙江省書法家協會首席顧問、浙江省書法教育研究會理事、西泠印社執行社長。在他83歲的時候,獲得中國書法最高獎——蘭亭獎·終身成就獎。

劉江先生的書法以篆書最負盛名,對於其他書體他則很少涉及,作為吳昌碩一派書法的傳人,劉江先生似乎未能達到如沙孟海、諸樂三和王個簃這三位前輩的水平。究其原因,不是三言兩語可以說明白的。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劉江先生早年學過西畫。西畫的底子是素描,而素描的線條無論是其工具還是其實質都與書法線條相去遙遙,而以寫實造型為主的西方繪畫與寫意寫神的中國繪畫也迥然不同。因此,對劉江先生來說,這方面的功夫幾乎等於白費。

抗美援朝時,劉江先生曾奔赴戰場,直到年過而立,才回浙江美院復課。畢業留校後,劉江先生又擔任秘書、教研室主任等,從事繁忙的行政事務工作。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這種甘為人梯的犧牲精神,一方面塑造了劉先生高尚的人格,另一面卻也極大地削弱了他的書法創作——這種無法彌補的損失,在所有關心劉江先生的人的心中都會造成一種敬重與惋惜的矛盾心情。

與前輩書家相比,劉江先生書法中表現出的個性(非常微弱的個性),是對甲骨文的吸收與創造,展現在篆書與篆刻當中,是他將甲骨的方折引入金文、小篆之中,增強了篆書的生拙感。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然而,縱觀劉江先生的書法作品,與其說得到了甲骨的質樸自然,倒不如說失卻了大篆、小篆的古雅圓勁,進而顯得呆板生硬。吳昌碩先生嘗雲:“予學篆好臨《石鼓》,數十載從事於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劉江先生恰恰缺少了這種“數十載”的功力,故難得日高日新的境界。

這種情況同樣表現在劉江先生的篆刻當中,其線條的疲憊、章法的過於平淡甚至近乎鬆散,既失去了大小篆的圓勁,又缺乏甲骨文的緊湊與瘦勁。

從這方寸天地中,我們不難看出一個過多付出而變得有些麻木的藝術靈魂,而這種面目又不像是弘一法師那樣自覺追求所得到的平淡無奇,而更顯示為一種無可奈何。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劉江先生創作其他書體的作品很少,但我們從他的行書落款當中,分明能夠體會出一種“村夫氣”——那種由於見得過少而自造的一種正規化,一種因為準備不足而草草收場的正規化,這種正規化只在一些偏遠的鄉間老先生那裡才能覓得。

當然,像劉江先生這樣資歷的老書法家越來越少,對先生作品的評論也僅僅是個人的管見,不一定點到要害,甚至不一定準確,說出來也只是供大家參考而已。

獲終身成就獎的劉江,書法滿是“村氣”,呆板且生硬

總之,個人認為劉江先生在書法教育的成就上,是要高於其藝術成就的。我們以書法教育家視之而不以書法創作家視之,似乎更能表達我們對先生的敬意。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