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菜單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大家好,我們的大龍貓聊生活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從古至今,富貴之人身邊總是不缺一種人,或稱之為相士,或稱之為方士。

總之只是大人物對未來感到恐懼或者迷惘時,尋找的一種精神寄託罷了。

但是歷史上往往總是有很多預言,卻得以應驗。比如,蜀龍礙主,常以困龍,得蜀中者難以更進一步得天下。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筆者看到這裡,好奇之餘,去查閱了一些方士之詞。

有方士言:“蜀中富庶,嘗令上不思進取,遂失了爭奪天下之心。”

又有相士言:“得蜀中者,凡出蜀首戰而敗,則逐鹿無望矣。”

凡是不可一刀切,總會有失偏頗。

但是此言也不是全無道理,很早開始蜀中還是一片荒蕪,這時候僅有的平原沃土就是隻有成都這一塊。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自秦朝蜀郡太守李冰治理蜀中開始,成都便開始飛速發展,至秦末已經超過關中,獲得“天府”的美譽。

即便如此,蜀中仍然是貧瘠之地眾多,人口多集中在成都一帶。

想當初,秦國兼併了蜀國,得了蜀中。

如按照方士所言,蜀龍礙主,秦國理應難以得到天下。結果卻是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一劍蕩平六合,統一了天下。

當然這和秦國的根基在於八百里關中,也有莫大關係。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撇去秦國這一節,再看我們熟悉的皇叔劉玄德。

蜀中可算是他的大本營,根據地。

當時,劉備是在建安十九年的時候,領了益州牧,得了蜀中的。

這時候,劉備手中不僅有著劉璋治理下,富庶的蜀中,還有從孫權處借來的荊州五郡。

一時間可謂是兵強馬壯,聲勢漸隆。

要說蜀龍礙主,是囿於主上失去了進取之心,那劉備是絕對沒有這種情況的。

但是歷史證明,劉備一生都沒有完成統一大業,這與蜀中的地理位置和環境有著極大的關係。

筆者認為若是蜀龍礙主,這一點是成立的。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從蜀中出兵有兩條路,一條是出兵秦地,經漢中入秦;一條是由水路,經江陵入吳。

劉備經過定軍山之戰,掌握了漢中這一戰略要地,同時把握住通往下游吳地的門戶—荊州。

此時,可以說是進可以攻入關中,將秦蜀兩地連成一片,實現戰略縱深;退可以遏制東吳發展,只要把控住荊州,則東吳難以很難在戰略上對蜀中實施自下而上的打擊。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但是,不幸的是,蜀中多崇山峻嶺,人丁稀少,交通不便,適合種植糧草的只有成都平原這一塊。

所以,基於此諸葛亮才定下,聯吳抗曹的百年大計。

當三國後期,劉備經歷夷陵之敗,從此一蹶不振。而最終荊州也落入了孫權之手,從此蜀中再也不能對東吳形成戰略上的鉗制。

前有諸葛亮的戰略佈局,後有荊州的丟失,於是出蜀之路只剩下漢中這一條路。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於是有了諸葛亮五次伐魏,只不過盟友怎麼想的,就沒有人知道了。

可以說,正是東吳抱著兩敗俱傷,漁翁得利的念頭,出工不出力,導致僅憑蜀中一路伐魏,往往功敗垂成。

一個事實,人越打越少,時間越久,糧草損耗越大,哪怕有著木牛流馬,也抵不住正面進軍,糧草先行的煌煌大道。

於是,得了蜀地的劉備集團,即使能者輩出,依然免不了,進退兩難的結果,最終和天下一統的理想漸行漸遠。

自古常言蜀龍礙主,確有其事還是機緣巧合?

空穴來風必有因,筆者認為,蜀龍礙主為什麼越傳越廣,這和古代蜀地的交通、人口等等有著莫大的關係。

正是由於自然條件的制約,導致蜀龍難出的結論,不得不說,古人的智慧實在不容小覷。

以上僅為一家之言,如有不同觀點,歡迎留言討論!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