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菜單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提起鰲拜,很多人都會想起影視劇中那個外形粗壯、身材魁梧、滿面鬍鬚、凶神惡煞的形象,且

在影視作品的描述中,鰲拜為人囂張跋扈、結黨營私,是個徹頭徹尾的大奸臣。那麼,歷史上的他真的是這樣嗎?

歷史上真實的鰲拜雖然囂張,但不至於被稱之為“奸臣”。他為清王朝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之後又輔佐康熙主政於朝。

那麼,這樣一個權傾朝野的大臣,康熙為何不敢殺他呢?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一、鰲拜戰功顯赫

熟悉清朝歷史的人都知道,

鰲拜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這個稱號絕非浪得虛名。

當初他跟隨皇太極南征北戰,為清王朝的統一立下了赫赫戰功。如果不是鰲拜的鼎力相助,也許皇太極早已在征戰之時,命喪黃泉了。

當初皇太極率兵久攻皮島,卻遲遲不見成效,隨著作戰週期拉得越來越長,軍中將士們也逐漸有些體力不支,部隊官兵數量劇減。這時的皇太極也心急如焚,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恰逢此時鰲拜“毛遂自薦”,向皇太極保證說,自己一定會克島而回。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這種危機關頭,鰲拜挺身而出,皇太極內心十分感動。

他深知鰲拜的作戰能力,將攻克皮島的重任交付與他,皇太極是一百個放心。就這樣,鰲拜率領一陣將士,冒著明軍的炮火一路向前。

明軍的嚴陣以待,給了鰲拜等人沉重一擊,但此時的鰲拜並沒有放棄對皮島的攻擊。

為了不辜負皇太極的信任,順利攻下皮島,他身先士卒,直接與敵方肉搏。他的這一行為也極大鼓舞了軍中將士的作戰決心,後來皮島被成功攻克。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之後在清軍入關後,鰲拜又再次殺上戰場,追繳李自成等農民軍,力保清政府毫無後顧之憂。

他的這一舉動,既穩定了清王朝的政權,又清除了所有對清朝產生威脅的反動分子勢力。可以說,清王朝的建立,有鰲拜的一半功勞。

面對這樣一個對清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的老臣,康熙自然不敢輕易斬殺。

如果不是鰲拜當初跟著皇太極出生入死,奮勇殺敵,也許就不會有之後的大清王朝。這一點,康熙十分清楚,因此他不敢殺鰲拜。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二、曾硬剛多爾袞

如果說康熙不敢殺鰲拜,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鰲拜曾經為清王朝的建立立下了顯赫功勞的話,那麼鰲拜當初硬剛多爾袞,則是康熙絕對不能殺他的理由。

若不是鰲拜與多爾袞硬剛,也許康熙根本就坐不上皇位。

當初皇太極突然逝世,沒有來得及立下遺囑,因此在他死後,皇位究竟由誰繼承,就成了當下最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

當時最有機會繼承皇位的,分別是嫡長子豪格和兄弟多爾袞。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雖然說歷史上一直沿用的是“嫡長子繼承製”,但當初皇太極坐上皇位,採用的是“推舉制”。他死後,這種制度也自然會被沿用下來。

因此,豪格和多爾袞都有資格繼承皇位。兩個人實力不相上下,不管是“子承父業”,還是“兄終弟及”,都是合理的。

鰲拜作為皇太極的“堅決擁護者”,自然是站在豪格這一邊的,

畢竟豪格是皇太極的長子,而多爾袞只是他同父異母的兄弟。即使從血緣的親疏關係上來說,豪格也略勝一籌。但當時的多爾袞在朝中極有威望,身後自然也是大批擁護者,面對皇位的誘惑,他也不願主動退讓。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為了能夠讓豪格順利繼承皇位,鰲拜不惜與多爾袞等多方勢力撕破臉皮,一心支援豪格。

後來雙方僵持不下,誰也不讓誰。

最後莊妃找到多爾袞,建議他將自己的兒子福臨立為皇帝。這樣既能避免他與豪格的爭奪,又能把大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因為當時的福臨才僅僅只有六歲,他登上皇位之後,自然是需要有人輔佐的,到時多爾袞便可以以“攝政王”的身份,將皇權掌握在手中。對於他來說,這是一舉兩得的好辦法。

之後再次商議時,他便推舉福臨為新皇帝人選,由於福臨也是皇太極的兒子,鰲拜自然沒理由反對。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至此,福臨順利登上皇位,史稱“順治帝”,之後康熙順利繼位。

如果當初不是鰲拜硬剛多爾袞,也許多爾袞就能輕鬆坐上皇位,那麼之後的康熙,也就很難登上皇帝寶座。

從這一點來看,康熙能登上皇位,多虧了鰲拜當初據理力爭,因此他不忍心對其痛下殺手。

三、鰲拜忠心耿耿

對於皇帝來說,能夠讓他們對一個人毫不猶豫痛下殺手的理由,一定是那個人起了謀反之心,嚴重威脅到了自己的皇位。

但對於康熙來說,鰲拜顯然不是這樣的人,因此就算是念及往日情分,他也不會對鰲拜趕盡殺絕。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從本質上來說,鰲拜只是一個權臣,但絕不是奸臣。

當初皇太極死後,豪格和多爾袞爭奪皇位,他為了豪格能順利登基,據理力爭。這就證明他不想讓皇太極辛苦打下的江山輕易易主,即使那個人是皇太極的親兄弟,鰲拜也堅決不退讓。

可當多爾袞提出讓皇太極的另一個兒子福臨繼承皇位時,鰲拜又輕易妥協,表示同意這個提議。由此證明,他完全沒有想過將江山攬入自己手中。

在他的心中,大清的江山,本就是皇太極的。皇太極死後,也應該是他的子繼位。但凡威脅到皇位的人,他都絕不會手軟。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福臨繼位後,多爾袞以“攝政王”的身份,獨攬大權,多次打壓鰲拜。原本以鰲拜的勢力,

是足以和多爾袞抗衡的,但為了大清王朝的安定,他都一一忍了下來。

直到多爾袞去世,而後康熙八歲繼承皇位,鰲拜又做上了輔佐大臣,擁有絕對的權利。

但此時他對清王朝仍無二心,一直忠心耿耿,為清王朝效力。但看他對清王朝的這一片忠心,康熙也絕不會殺他。

康熙為何不殺鰲拜,不是他罪不至死,而是鰲拜的功勞實在太大

總結

康熙之所以不殺鰲拜,是因為鰲拜沒有從根本上觸碰他的底線。鰲拜的前半生為清王朝立下顯赫戰功,後半生雖權傾朝野,但對清王朝一直忠心耿耿。

最後鰲拜落得個囚禁之死的下場,也是因為他為人太過囂張,得罪了太多人,而他本人又過於貪戀權勢,

讓康熙忍無可忍。所以最終只能被關押在大牢,這樣的結局也完全是他自作自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