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菜單

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古人云:“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中國地大物博,各地風俗也是千變萬化、不盡相同,所以每次春節前夕,南北方的老百姓都會面臨一場歡快喜慶的“小年夜之爭”,即:小年究竟是臘月二十三,還是臘月二十四?

翻開日曆,這兩天都可被稱為小年,只不過一個是南方小年,一個是北方小年,那麼為什麼會產生這麼有趣的差別呢?有民俗專家提供了

然而,據小解查閱資料發現,這種說法並不準確。下面我們就來徹底瞭解一下中國的“小年”文化。

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南北方小年差別的發生,主要與兩個方面有關:其一,設立“小年”這個節日最初的目的與意義;其二,清代官方朝廷對小年風俗的改變。

我們先來看第一個,古人為何設立小年?其實,小年最主要的習俗之一便是祭灶,即祭獻灶神,因此這一天也被稱為祀灶日。灶神剛開始只是執掌灶火、管理飲食,後來隨著祭灶文化的不斷深入擴充套件,他的權力被賦予了更多的含義,逐漸有了考察人間善惡的職能,能夠降福或者降禍。神靈信仰在古代備受推崇,所以古人十分熱衷於這項活動,祭灶文化在全國各地都普遍存在。

自“小年”誕生以來,它的日子被定在臘月二十四這一天,也就是說南方小年才是最傳統意義上的小年,這是有古籍記載可以證實的。

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如留下“除三害”的晉代名人周處曾在對方風物誌《風土記》中寫道:

晉朝距今1700多年,從那時起關於灶神的傳說就已經趨於成熟:臘月二十五,灶神要上天參加天庭聚會,所以百姓便在二十四的晚上禱祀,希望能夠給自己和家人帶來幸運和福祉。

再如宋代范成大的《祭灶詩》中寫道:

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古代政治經濟中心大多處於北方,兩宋時期完成向南轉移,而到了明清又有回溯的過程。其實中心轉移對小年並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南北方百姓也沒有因為與中心捱得近或者隔得遠,而改變風俗。

在清朝前中期,北方官家和百姓過小年都在臘月二十四,如《清嘉錄》載:“

經典問題重現:南北方小年為啥差一天?原來是這麼回事

自道光一朝開始,清朝國力急劇下降,為了節省開支,帝王便將本該在二十四舉行的祭祀活動挪到了二十三夜,與祭天大典一起舉行。於是乎,北方百姓便跟著官方一起變更,將小年夜挪到了二十三,比原先提前了一天。

也就是說,“正統”意義上的小年應該是臘月二十四,北方二十三式小年的歷史不過才二三百年,只是形成習慣之後,就再難更改了。不過,這都是中國傳統文化有意義的一部分,南北方不需為此傷腦筋,因為不管哪一天吃餃子,都帶著濃濃的年味兒,都是一樣的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