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菜單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曹操作為一代梟雄,創造了以個人名義統一北方的奇蹟(其餘統一北方者都是大一統王朝或者割據政權)。但曹操也是很可惜的,就是到了曹家的第四代,苦苦打下的基業,被司馬氏篡奪了。曹操雖然沒有稱帝,但被後來稱帝的次子曹丕追尊為魏武帝,靠漢朝末年起兵,擁有了一片天下。但宦官養子兒子的身份,讓他始終遭受鄙視,一些漢朝舊臣始終不願意接受其掌控大權的事實。這也是後期荀彧等漢臣與曹操決裂的緣由。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那麼問題來了,掌握兵權的曹操就不能強行依靠武力逼迫不服從的世族大家屈服呢?曹操雖然是蓋世英雄,但他真解決不了世族以及後面計程車族對權力的掌控。不僅他做不到,很多歷史上的雄主都做不到,歷史真正做到脫離世族大家影響的可能只有劉邦和朱元璋。而中國封建社會的歷史,很長一段時間是皇權和相權競爭,皇帝千方百計地鞏固權力,卻不敢也不能徹底消滅相權。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形成了門閥,相權開始膨脹,並形成了權臣和權臣家族對於朝政的影響,皇帝逐步被架空,成為傀儡。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劉邦之所以比較乾淨的擺脫門閥的影響,是秦始皇統一了天下,把原來是貴族的六國打成了平民,秦末的起義把老秦貴族也變成了平民,造成了天下幾乎沒有貴族,而新的貴族還沒有形成。劉邦在清除對自身有威脅的功臣後,實現了對皇權極度的掌控。這也是在王莽篡漢之前,漢朝皇帝即使面對權臣威脅,也能扭轉局面,重新掌握權力的原因。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但隨著劉邦去世,呂后專制,開始出現了外戚和豪強,雖然西漢的幾位帝王一直在打壓權臣,但架不住昏君多。漢朝出了一個昏君漢成帝,出了一個把婆家的天下一點一點給孃家侄子的王政君後,西漢滅亡了。進入了15年的王莽新朝,王莽進行了一系列不符合歷史條件的改革後,天下大亂,劉秀取得了天下。劉秀作為西漢宗室中興了漢朝,但東漢與西漢發生了本質的變化。那就是東漢出現了門閥政治。由於自身實力的原因,實際上東漢是由劉秀在南陽和穎川世族的支援下建立的,隨著劉秀的勝利,世族豪強明顯增強,大肆兼併土地,威脅漢朝廷的安危。劉秀採取了一系列的抑制措施,引發了豪強的反抗,雖然最終被劉秀鎮壓下來,但劉秀看到了豪強對漢朝廷的影響。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如果劉秀不緩和矛盾,將容易導致東漢王朝崩盤,被迫對豪強進行了妥協。豪強沒有根除,等到後面外戚和宦官的興起。而漢代實現的選人制度:察舉制、徵辟制、任子制。每一項制度都是讓豪強家族獲利,也進一步助長了豪強的氣焰。東漢末年的黃巾軍起義是一個分水嶺,由於起義的聲勢浩大,影響非常大,已經動了東漢王朝的根基。為了鎮壓起義,東漢失去了對豪強世族最後的威脅,漢靈帝選擇了下放軍事權力給地方州牧。這個時候,漢朝的地方豪強不僅有私人武裝,也利用官家的權力,補充力量。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如果沒有漢靈帝下放權力,曹操就不可能募兵,成就一番事業。曹操在取得了官渡之戰勝利了,開始主宰北方,也開始和漢朝的舊臣發生矛盾。這些舊臣大部分出身漢朝豪強家族,對於存在接近400年的漢朝,還是不捨的。因為漢朝是他們祖上建立功業的時代,留下漢朝,他們還可以是四世三公,還可以是名門望族。曹操想打破這種局面,劉備也想打破,孫權也想打破。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性特點,那就是都不是當時朝廷的名門望族。曹操父親的養父是宦官,這讓當時和後世的很多人藉機貶低曹操。劉備雖然屬於宗室,但是和劉秀並不是一支,只不過同為漢景帝后裔,身份可以被定做破落地主階層。孫權之父孫堅的家庭出身存在爭議,有人說是漁民家庭,有人說是沒有文化的此等士族。更多的史學家傾向於孫堅出身低微,為了表述準確,我們姑且把孫堅當作半個士族或者加強版的庶族。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三國被看做庶族挑戰和權力的一次嘗試,其代表人物就是曹操,曹操倚仗的就是穎川世族比如人們熟知的荀彧。雙方的聯合是當時荀彧等人認為曹操是要匡復漢室的,這符合他們的政治利益、家族利益甚至禮法利益。因此雙方的合作,還算很愉快,曹操的事業進展也很順利。慢慢地,荀彧等人發現曹操也是“野心家”,和他們的利益已經對立了,逐步分裂、決裂。從這個過程看,一代梟雄被東漢的世族大家看做是恢復漢室天下的工具,沒看透曹操雄心壯志的荀彧選擇了合作,而後來的主角司馬懿乾脆就直接鄙視曹操,遠離曹操。後來,曹操採取強制手段徵召,司馬懿才就職。一個鄙視你的人,讓他對的後人、對你打下來的江山忠誠,真的很難。

曹操試圖打破世族豪強對權力的干擾,採取了唯才是舉的方式,選拔了一部分自己需要的人才,這已經觸怒了豪強家族的利益。反曹延緩了曹操的統一大業,這也是赤壁之戰後,曹魏幾乎沒有採取南下的行動。曹操始終也沒有膽量稱帝,和出身也有很大關係。曹劉孫努力幾世的基業,最終為士族出身的司馬家獲得。司馬懿兄弟八人並稱司馬八達,算是一種巧合吧,穎川荀氏家族,在荀彧父親這輩,兄弟八個並稱荀氏八龍。大家族成材率這麼高,和佔據制高點有很大關係。天下的人才和大人物幾乎都是世族豪強,曹操想不用,就會面臨無人可以的尷尬局面。這些歷經多少代形成的世族豪強對朝廷的把控。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曹丕即位後,實行九品中正制。本來曹丕的想法就是想把選拔人才的權力收歸朝廷,讓皇帝控制人才的選擇。控制住人就掐死了世族豪強控制朝廷的基礎。而這個制度對人才評價標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項,曹丕的想法是好的,但不不能存在已久的世族豪強,家世條件逐步成為選拔人才的主要標準,九品中正制不僅沒有限制那些大家族持續做大,反而逐步形成了士族門閥,成為士族控制朝廷的工具。司馬懿家族抓住了曹魏政權的空當,成功上位。司馬懿家族開始依靠家族勢力穩固天下,沒想到的是出現了八王之亂,導致短暫統一的西晉滅亡。東晉和南北朝時期,士族逐步壯大,並形成了關隴集團(北周)、山東豪強(最初北魏,後北齊,最後北周)、江南文士集團(東晉、南朝),尤其關隴集團,北周、隋、唐三朝的皇帝均來自於這一大士族內部,直到武則天時才徹底結束對權力的控制。

作為一代梟雄,曹操縱有千軍萬馬,也不得不依附於門閥士族

士族門閥政治是從三國開始到隋朝之間一段特殊時期,隨著科舉制度的出現,原來士族地主階層開始沒落,庶族地主開始走上舞臺,扮演重要角色。而開頭說的皇權與相權的鬥爭,隨著宋王朝的建立,作為臣子的範質等人在朝堂上的座位被趙匡胤取消,也預示著宰相等臣子與皇帝平起平坐的局面結束。皇權開始全面壓倒相權,宋元明三朝均是亡於外部,內臣基本沒有實力左右皇權。清朝已經進入近代,情況比較特殊,但大部分時間皇權還是很牢固的。

曹操雖然文武蓋世,均難以擺脫當時已經布好的局,即使雄兵百萬也不能撼動豪強地主對權力的掌控。赤壁一敗,失去了統一天下的雄心。曹操的一生,雖“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然而宦官養子兒子的身份給他的事業減分不少,並最終影響了他的統一大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