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菜單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極為經典也極為矛盾。康熙八年(1669)時,康熙說:“索額圖是本朝第一功臣”,至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他說“索額圖實為本朝第一罪人”。索額圖究竟如何得罪了康熙,在這些年中又發生了什麼事兒,以致於康熙對索額圖的評價走向反面,最終索額圖慘死於獄中呢?

索額圖的高光時刻

索額圖是索尼之子,索尼是順治死後輔佐康熙的四大輔臣之一,與索尼同時代的還有著名的逆臣鰲拜。在康熙與鰲拜的權力角逐中,索額圖也是其中的直接參與者。

康熙即位時,與他的父親順治年紀差不多大,順治六歲即位,十三歲親政;康熙帝8歲登基,14歲親政。順治儘管在位短暫,但他在親政後表現不俗。在國事上,整頓吏治,懲治貪腐,重用漢臣,推行屯田,鼓勵墾荒等;在私事上,為了從孝莊手上奪回話語權,他能借用廢后事件,最終令孝莊妥協,回收了皇帝的權力。

如果說子類其父的話,康熙與父親順治的確有著類似的一面,他們為了回收皇權,都不怕涉險。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說起來,康熙早年的四大輔臣還是孝莊挑選的,分別是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和鰲拜。儘管鰲拜排名末位,但到後來名聲和權力卻是最大的。在索尼死後,為了擅權,他給蘇克薩哈羅列了二十四條罪狀,輕易除掉了蘇克薩哈。而遏必隆一向走的是明哲保身的路線,且與鰲拜亦有勾結。這樣一來,鰲拜基本等於大權在所握了。

不過索尼在去世前曾上書奏請康熙親政,而康熙也不含糊,選了個良辰就走馬上任了。康熙親政後,處處被鰲拜掣肘,在處理蘇克薩哈的事情上,就有被鰲拜綁架的嫌疑。

為了回收皇權,康熙暗中開啟了對鰲拜的剷除行動。在這項冒險行動中,索尼的兒子索額圖也參與了。他原本已是吏部侍郎,但為了配合康熙擒拿鰲拜,調進宮當了侍衛。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索額圖參與此次行動是有原因的。索額圖是官二代不假,但自打父親索尼死後,可以制衡鰲拜的平衡被打破了。索額圖當時已是三十多歲,官場險惡,他在官場行走也需要強有力的依附物件,與皇帝結成利益共同體雖然冒險,但卻是最佳選擇。

另外,索尼的孫女赫舍里氏在康熙四年被冊封為皇后,索額圖作為皇后的叔父,既然繼承了索尼的職位和爵位,與皇帝結盟也是必然選擇。

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五月十六,三十三歲的一等侍衛索額圖,與一個十五歲的小皇帝,他們準備行動了。行動之前,康熙把鰲拜的親信都派往各地,又讓自己的親信掌握了京師的衛戍權。索額圖奉命在武英殿門外站崗,並想辦法收繳鰲拜隨身佩帶的武器,而在武英殿內早已隱藏了十幾名訓練有素的布庫少年,伺機採取行動。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儘管這一幕多少有些戲劇性,但歷史就是這樣真實地發生了。康熙和索額圖成功了,鰲拜被成功緝拿,君臣二人都開啟了新生活。康熙從此一個人說了算,索額圖也因擒賊有功被授為國史院大學士,也成為康熙口中的“索額圖是本朝第一功臣”。

康熙九年十月,又擢升為保和殿大學士;康熙十一年,又加了太子太保。總之,在鰲拜倒臺之後,索額圖平步青雲,從一個侍衛一躍而成為相國,人稱索相。

但索相的位置只持續了十年,到康熙十九年八月,他就離任了。那麼在這期間又發生了什麼事兒呢?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從朝廷重臣到階下囚

撤藩問題引發隔閡

三藩就是像大清豢養的三頭老虎,對清廷政權形成巨大威脅。撤三藩是康熙從小的心願,他曾不止一次地說:“朕自少時以三藩勢焰日熾,不可不撤”。他為了表明自己撤藩的決心,將三藩、河務、漕運三件大事書寫於宮中石柱上,以此自勵。

索額圖作為追隨康熙多年的近臣,對於康熙的心跡應是瞭如指掌的,但當康熙下決心要撤藩時,索額圖卻投了反對票。

康熙十二年(1673年),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因年老請示歸遼東養老,希望皇上恩准撤藩,並想向清廷要一筆養老費。對於這一要求,康熙二話沒說就答應了。但是對於第二點,尚可喜想把廣東交給自己的兒子尚可信管理,康熙拒絕了。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的立場是,要走可以,要錢也沒問題,但軍隊必須留下,交給朝廷接管。就這樣,尚可喜的藩王被撤了。實際上尚可喜的本意只是想虛晃一槍,順利讓兒子接位,沒想到康熙借力打力真讓他回家養老了。

康熙把撤藩行動拿到朝堂討論,竟然出現了他意想不到的情況。除了兵部尚書明珠和刑 部尚書莫洛等少數人支援外,大多數都不主張撤藩。其中反對派索額說,吳三桂、耿精忠上書請求撤藩,這只是試探之舉,並非真心願意撤藩。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對於這一點,康熙當然知道,但他就是誓要撤藩。康熙的撤藩決定快引發了吳三桂的叛亂,訊息傳到京城,索額圖又提出要殺了那些建議撤藩的大臣,以此向吳三桂認錯,請求息兵。康熙當然不會同意,他說撤藩是自己的決策,不能將過錯推給大臣。

索額圖提出誅殺支援撤藩大臣的建議,實際也是居心叵測。因為在當時明珠是他的死對頭,而且明珠也是康熙朝的重量級大臣。但是從康熙的角度來看,明珠的存在很好的牽制了索額圖,二者相互制衡,這是最好的局面。

索額圖在撤三藩的立場問題引發了康熙的不滿,之後,儘管索額圖也意識到了這一點,為了挽回形象,積極為平定三藩出力,但不祥的種子已然是埋下了。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朋黨之爭矛盾激化

上述說了,索額圖是赫舍裡皇后的叔父,等到赫舍裡生下胤礽後,他就成了胤礽的外叔祖父。赫舍裡皇后生下胤礽後就崩逝了,康熙與赫舍裡儘管是政治婚姻,但他對皇后的感情很深,於是愛屋及烏,在胤礽2歲時就被立為了太子。這樣一來,索額圖就有了太子外叔祖父的光環。

明珠因主張撤藩有功,在康熙十六年,被授予武英殿大學士。明珠是康熙惠妃那拉氏的堂叔,皇長子胤禔為惠妃所生,因此明不過也就成了胤禔的叔公,於是便在幕後為胤禔拉攏朝廷重臣,以增強其實力。胤禔雖然是庶出,但他確實是長子,日後說不定也是有希望的,這大概也是明珠的想法。

如果說索額圖是太子黨的核心成員,那麼明珠便是長子黨的核心人物。兩人同是皇親國戚,同柄朝政,各結黨羽。當時在京城流傳:要做官,問索三;要講情,問老明。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索額圖和明珠的關係非常惡劣,兩人政見不同,在康熙面前互相爭寵,積怨很深。康熙十八年(1679年),刑部尚書魏象樞上疏彈劾索額圖和明珠,說他們各立私黨,攬權貪縱,陷害異己,言詞相當激烈。

為此,康熙對索額圖發出了警告,並指責他在吳三桂作亂上未獻一善策。之後索額圖閉門思過一年多,並於康熙十九年提出解任,康熙沒同意依舊讓他在內大臣處上朝。不過索額圖投石問路,已然明白康熙在疏遠他了。

康熙二十二年,由於索額圖在處理兩個弟弟的問題上徇私舞弊,導致康熙痛下決心懲處他。同年三月,索額圖被列了三條罪狀,革除了議政大臣、內大臣、太子太傅之職,僅保留了佐領一職。這一年索額圖四十七歲。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此舉讓不少人都認為,索額圖不會再有東山再起的那一天。然而僅隔三年,他就再次上任侍衛內大臣,笑傲權力江湖,繼續與明珠鬥法。

在索額圖官運跌宕的時期,明珠的日子也沒那麼好過。康熙二十七年,明珠被革除大學士職務,兩年後,在噶爾丹的戰鬥中,他又被啟用,並且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三十五、三十六年時,他隨軍督運糧餉有功,因功又官復原職,但勢不如前。

明珠失勢後,太子黨一家獨大,更加猖狂,儼然以一副小朝廷的姿態示人。大臣們為了將來的前途,也紛紛投靠到了太子身邊。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作為太子黨的核心人物索額圖,更是為了太子四方奔走,竭力提高太子的地位和威望,甚至在定製太子禮儀的時候,在索額圖的授意下,服飾一律選用黃色。在每年的三大節日,太子在接受百官朝賀時,也實行了兩跪六叩禮,距離皇帝的三跪九叩禮只差一個檔次。

索額圖的這些措施將太子抬高到與皇帝差不多的位置,這無疑會引起康熙的嚴重不適感。對此康熙也責備了索額圖,說太子禮儀幾乎與朕相同,有些過分了。這件事既是對索額圖的警告,也是康熙與索額圖矛盾激化的表現。

再加上,在康熙親征噶爾丹的時候,索額圖總是一副怕戰的樣子,並且聽信謠言讓康熙撤退,導致康熙當了一回“慫包”,因此,康熙對於他的表現也產生了強烈不滿,

索額圖與明珠的明爭暗鬥,康熙當然是看在眼裡的,如果他們只是作為朝臣相爭,康熙動怒總不會危及其性命,但是,他們二人都參與到了大清王朝未來接班人的爭奪中,這是康熙不能容忍的,這也為他們的命運埋下了隱患。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因太子黨事件殞命

索額圖與太子在一起做了許多令康熙不滿的事情,而且太子胤礽的表現也令康熙很失望。太子黨與康熙的矛盾逐漸到了一觸即發的地步。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十月,太子胤礽隨駕康熙南巡時病倒了,至德州時,病情加重不能再行,於是康熙從京師召來索額圖陪侍太子,索額圖一路高調行事,直接騎馬至太子住所中門方下,這是不合禮儀的,更沒規矩的是,視皇帝如無物。

儘管康熙是個老頭子了,但作為帝王,他無法容忍別人對自己的忽視,更何況,這是大不敬之罪。對太子以及索額圖的不滿意日益加深,終於在康熙四十二年爆發了。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四十二年五月,康熙以“結黨營私,議論國事”的罪名將索額圖抓捕,而真正的原因則是懷疑索額圖與太子密謀篡位。康熙深知太子黨盤根錯節,人多勢從,為了不因此事舉朝震動,他並沒大動干戈,只是將索額圖及其他的家人圈禁了起來,將索額圖及其同黨在朝做官的子孫全部革職。

但是即便索額圖被囚禁之後,康熙發現也沒人敢檢舉揭發他。這種情況讓康熙更加氣憤,朝臣們對索額圖的懼怕甚至高過於皇帝的權威,康熙越發感覺自己被架空了,於是下決心要除掉索額圖。

康熙對索額圖有兩句評價,先是功臣後成罪人,他到底經歷了什麼?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康熙帝下旨賜死索額圖以及他的兩個兒子,其同祖子孫皆被革職,對於索額圖一生的功績也一律抹殺。這樣的下場,與呂不韋有相似之處,秦王在賜死呂不韋時,也說“君何功於秦?秦封君河南,食十萬戶。君何親於秦?號稱仲父。”

伴君如伴虎,帝王一翻臉,功臣秒變罪人。多年以後,康熙提起索額圖仍舊不能釋懷,憤憤不平的說,索額圖實為本朝第一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