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

菜單

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

“膠東”的範圍有多大?邊界在哪裡?長期以來,這都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有人認為是“膠萊河以東”,有人認為是明清時期的“登萊二府”,有人認為是民初的“膠東道”,有人認為是抗戰時建立的“膠東行政區”(膠東根據地)。而現在由官方明確的“膠東經濟圈”的範圍,則包括青、煙、威、濰、日五市。

官方說法也好,民間理解也罷。不管怎麼說,這些觀點都有一定的共性,那就是“膠東”有兩個“必要但不充分”的條件,第一是“要位於山東的東部”,第二是“要靠海或者距海不遠”。

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

那麼,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是如何出現的?又包括哪些區域呢?

根據《宋史?地理志》記載,北宋熙寧七年(1074),朝廷將京東路分為東西兩路,其中的京東東路轄一府、七州、一軍、三十八縣。府即是濟南府,州為青、密、沂、登、萊、濰、淄。金滅北宋之後,將京東東路改為山東東路,這就是“山東”區劃的起始。

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

實際上,“登萊濰密”的特殊地位早在京東東路設立之前就已經有所體現。《宋會要輯稿》載:

“真宗景德三年(1006)五月十日,置京東五路巡檢司,以應天府、曹、濮州、廣濟軍為一路,淄、齊、青州為一路,登、萊、濰、密州為一路,單、濟、鄆、兗州為一路,沂、徐州、淮陽軍為一路。”

從文中不難看出,登萊濰密與淄青是分處兩個不同的巡檢司轄區。

巡檢司主要負責的是治安,這算是行政管理上的一體化。而在經濟方面,北宋的“登萊濰密”也有一定的特殊共性。《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載:

“大觀三年(1109)六月丁丑,內降札子。大觀錢法令舊文……今增入下項:諸當十錢在京、京畿、四輔、京東、京西、河北、河東、陝西路並許行使,河北緣邊州、軍、縣、鎮、城、寨、堡及四榷場並登、萊、濰、密等州、緣海縣、鎮、城、寨、堡等,並不在行使之限。”

這條記載多少能夠說明,“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在經濟管理方面也有“一體化”的痕跡。

除了行政和經濟之外,在文化上,“登萊濰密”在兩宋之際也體現出一定的相同之處。全真七子之一的長春子丘處機,是山東東路登州棲霞縣人。他在詩詞當中很喜歡提到故鄉的情況,比如

“落魄閒人本姓丘,住山東東路登州”

等。他雖然長期生活在金元的治下,年代較北宋為晚,但前後也只是幾十年的工夫,風土人情不至於有太大的變化。而在丘處機的筆下,就曾提到過“登萊濰密”一帶的文化共性。

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

“登萊濰密,四海皆聞頭插筆。愛諍多詞,不肯饒人些子兒。餘今向道,非似從前生計較。好弱都休,腦後如今沒筆頭。”

丘處機在文中說的是“登萊濰密”的人有“耿直爭訟”的特點,雖然稱不上是褒義,但從“四海皆聞”這句話來看,至少其他地方的人有將“登萊濰密”視為一個文化整體的看法。

以上的例子有行政一體化,有經濟一體化,還有文化一體化,三者相互佐證,應該可以說明“登萊濰密”在宋代的特殊性。

那麼,當時的“登萊濰密”都包括哪些縣呢?根據《宋史?地理志》的記載,登州和萊州各管轄四個縣,濰州轄三縣,而密州轄五縣。

北宋時期膠東半島的概念雛形“登萊濰密”四個沿海州

對照今天的區劃,北宋時期的“登萊濰密”相當於青島、煙臺、威海、日照四市的全部和濰坊市的東半部(青州、壽光、臨朐不包括在內)。與現在的“膠東經濟圈”相比,“登萊濰密”的範圍雖然略小,但兩者的空間區域大體相仿。

(本文作者:老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