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菜單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友誼的目的就是一種能夠參與的最嚴格、最樸實的社交;比我們所經歷的任何社交都要嚴格,它是透過所有的關係和生死變遷所追求的援助和安樂。\” ——愛默生

友誼作為一種溫和的終生交往,在人們的一生中都佔有無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我們對每一段友誼的選擇都顯示著我們的心靈底色和生活志趣。

明代的張岱在《陶庵夢憶》裡有一段關於交友的著名發言\“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

意在說明癖好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代表著一個人的深情;而瑕疵的存在則是真性情的必要條件,一個人的缺點與不足之處正是留給\“真實\”最大的出口。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然而,在另一個層面,人們在心中更是有一把關於衡量是否夠格成為\“朋友\”的尺子,每一個心靈都擁有著關於友誼的尺度。雖說與他人的關係是祈禱關係,與自己的關係是進取關係,但是我們仍然把握著選擇與什麼人交往、成為朋友的自主權。

之所以如此看重這一抉擇乃是由於人們在意由什麼樣的人代表自己。為眾所周知,一個人的朋友就是他自己為自己親手選擇的代言人。

曾國藩作為中國晚清名臣,既是政治家、戰略家,又是理學家、文學家、書法家,他對於選擇朋友有一套自己的標準。他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這種行為\”到底是哪種行為呢?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細節是相對於宏觀的、抽象的事物而言的概念,細節之\“細\”不在強調它的微末、不足道,恰恰相反,細節之\“細\”在於見微知著,在於\“一花一世界\”。

曾國藩正是透過餐桌上的細節決定了一段友誼的生死。在清朝末年,曾國藩已經身居高位,手下掌管著規模龐大的湘軍部隊。

有一天,一位故人有求於他,想透過曾國藩謀求一個職業,對於這種\“走後門\”的行為,曾國藩的本能反應是反感的。

然而這位故人口口聲聲說自己並不以升官發財為目的,而是有一份為國家效力的心情,迫於情面,更不忍拒絕這一番乍聽之下熱情而實在的懇求,曾國藩暫且答應了這位故人的要求。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在這個時候,不知曾國藩出於熱情,還是有意\“考驗\”,他請故人吃了一頓飯。當時大米作為上等糧食和其他雜糧混在一起煮成粥,曾國藩正是用這樣的粥招待他,要知道即使是粗糧,在當時的老百姓眼裡也是無上珍貴的糧食啊。

然而,這個剛剛自詡能夠吃苦耐勞、為國效力的人卻挑三揀四,堂而皇之地在曾國藩面前把那些摻雜的粗糧從飯碗裡擇出來,不得不說這一幕是刺眼的,將一個用語言包裹起來的樸實、勤勞、赤誠的形象打得粉碎。

這一細節當然沒能逃過曾國藩的法眼。曾國藩看在眼裡,雖不明說,也不加以質問和指責,但是早已在心中築起高牆,將此人淘汰在友誼的高牆之外。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萬千關係,始於信任。誠實地說話、做人,比如不畏暴露和展現自己的立場、優點和缺點以及特立獨行,才會贏得他人真心的青睞。

曾國藩在飯桌上收穫的失望不僅來自於細節這一致命打擊,同時也來自於\“誠實\”這另一個絲毫不遜色於細節的\“指標\”。

這位故人自詡吃苦耐勞,然而連一般老百姓視若珍寶的糧食都棄之不顧,他的行為暴露了他的挑剔,他顯然無法吃\“粗糧\”,更何談\“吃苦\”?語言與行為的嚴重不符,令剛剛建立起的信任的橋樑變得不堪一擊、搖搖欲墜。

曾國藩相信言行合一的重要性,他深知誠實對於一段關係、一段友誼的根基作用。既然事實擺在眼前,一個不具備誠信品質的人自然被曾國藩打入友誼的\“冷宮\”,當即就改變了心意,不再為他安排任何差事;從此與這位故人減少交集,儘可能地保持距離。

顯然,人們對於選擇\“深交\”的人都有某一種\“潔癖\”。這種\“潔癖\”可能是細節的閃光,也可能是一瞬間某個行為使他黯然失色,美好的形象轟然倒塌;可能是真誠的一句話令人銘記,也可能是無傷大雅的謊言使得隔閡出現並逐漸加深……

關於此種潔癖,每個人都有發言權,它維持著一段友誼的純粹度,而誠實的不在場是友誼出現斷層的第一個標誌。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人們應該衛護與最親密的愛人之間的距離感。這個距離感是一種疏離,一種禮貌,是一種為彼此留有呼吸空間和想象空間的必要之物。

那位故人在與曾國藩的第一場見面的飯桌上反覆挑揀的動作之所以引人不適,究其根本,是因為無禮貌、不剋制。

一個人過挑剔的生活雖然不能獲得他人的什麼讚美,但是也算是他的自由,不過若放在一段友誼關係裡,像這樣將自己的陋習、令人不舒服的壞習慣如此公然地暴露,不顧及對方的觀感,是極易引發\“噁心感\”的,這種噁心來自於禮貌的缺失、疏離感的破壞。

禮貌本身不是目的,更多時候它是為雙方提供一個安全地帶的手段。禮貌的根源是一種適當的收放自如的疏離,是對彼此根本的尊重。

曾國藩告誡我們:飯桌上有這種行為的人,萬不能深交

曾國藩之所以判斷那位故人萬萬不可深交,是因為他缺乏這種基本的禮貌,他更無暇顧及其深層次的原理。

細節、誠實、禮貌之於友誼其實是初始條件、最基本的門檻,是判斷一個人是否值得深交的最初理由,這些理由可能不是全面的、客觀的。

但是作為一個篩子,它們擔負起了快速篩選的作用,喜好、觀感、感性、直覺也是值得被尊重和依賴的選擇條件,畢竟一個人的一生說來漫長,實則如白駒過隙,並沒有那麼許多時間耗費;所以可以稱得上\“深交\”的人,也是在時間中越過了重重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