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菜單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先解釋一下什麼是正統。正統,是中國傳統史學中的一個最為重要的概念。理不清誰是正統,你這史書就沒法編,後人就理解不了前一個時代。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有些東西看似玄而又玄,卻干係甚大,而且還有共通性。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如喬治奧威爾電影《1984》說到:誰控制了過去,誰就控制了未來;誰控制了現在,誰就控制了過去。但是,過去、未來以及現在,你怎麼控制呢?中國古人的做法就是給前朝修史,但關鍵是控制“正統”。誰控制了正統、誰就控制了歷史;誰控制了歷史、誰就控制了過去。而接下來,自然也就控制了現在、過去以及未來。所以,正統與否的問題,還是一個關係到王朝合法性的問題。以上是強調正統這個概念的重要性,接下來理清正統這個概念。但要先說大一統,因為需要從歷史的脈絡來把握。“大一統”中的這個大,是尊崇的意思,是動詞。尊天子和大一統是對應的。尊的物件是天子,大的物件是一統。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所以,除了一統之外,還有二統、三統。就到三統,沒其他的了。三統說是指:每一個王朝都有自己的正朔和服色。比如夏朝是黑統、商朝是白統、周朝是赤統,然後到了秦朝又是黑統,接下來就週而復始、搞起了輪迴。大一統的意思就是尊崇三統中的一統,也就是尊崇正統。這裡面有正朔、有服色等一系列複雜禮儀規範。但大一統只是強調尊崇,你不能因為尊崇秦朝的黑統,就非要把商朝的白統和周朝的赤統全給滅掉。所以,自然也不能對前朝趕盡殺絕,尊了你這一統或正統就行了,前朝的遺老遺少要好好安置。這就極大地降低了王朝更迭的成本。與三統說對應的,還有一個五行說,即金木水火土,周為火德、水克火而秦代周,所以秦為水德;秦為水德、土克水,所以漢為土德。而每一德後邊又有一套正朔、服色的禮儀規範。

三統一套理論,五德一套理論,你這就沒法玩了。因為新王朝到底是按三統玩,還是按五德玩?到了漢武帝,就把三統五德給統一了。方法也簡單,就是:取三統說中的正朔,而去其服色;取五德說中的服色,而去其正朔。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統,是開端的意思。而正朔恰恰明確了這個開端。新王朝搞定天下之後,首先要乾的就是定正朔。正是正月的意思,每年的歲首到底是哪一個月:商朝是十二月、周朝是十一月,而秦漢則是十月。但後來的王朝,就不這麼折騰了。總共就十二個月,再推就給推沒了。朔是每年的初一。而正朔連在一起則是每年的第一天,是曆法的開端。所以,奉誰的正朔,就是一個政治問題。金朝打得南宋求和,於是強命南宋奉自己家的正朔。這就表明南宋作為一個朝代已經結束了,現在是大金的朝代。

當然,還有跟五行說聯絡起來德。比如前朝是什麼火德,新朝要超越舊朝就必須用相剋的一個德,就是水德。但問題是:這個前朝,你得看從哪裡開始算,也就是你承接的到底是哪一朝的統序。正統,字面上的意思很簡單,就是王朝前後相相傳的一個系統。這裡面涉及到一系列禮儀規範的變化。但主要是兩個必須注意,一個是正朔、一個是五德。正朔一般好理解,就是尊誰的歷法了。北宋把南唐打服了,那南唐就得用大宋的年號曆法。但,五德有時候就要燒腦一點兒。特別是趕上五代十國這種亂世。

大唐是土德,後梁立國之後,自然是木德,因為木克土。但是,後唐代梁後,卻仍舊是土德。這是啥意思?因為李存勖一夥沙陀軍閥根本就不承認大唐已經亡了,自己就是中興大唐的,那大唐就肯定沒亡。那後梁王朝呢?在後唐看來,後梁這個時代就不存在,後梁跟十國一樣,就是個割據政權。接著就是後晉、後漢、後周往下傳。後周是木德,北宋是火德。但北宋編五代史的時候,硬是把後梁算城一代了,一起編入正史。北宋的統治者是咋想的?梁唐晉漢周,你們就一個德行,全是短命王朝,但我們大宋就不一樣了,我們不是、我們更有超越性。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那麼,現代人看待五代正統的依據是什麼呢?人來自傳承,現代人也不能想怎麼編就怎麼編。宋朝認定了梁唐晉漢周是正統,那就是了。但是,你後人是這麼看了,因為歷史已經成為定數。而五代這夥人該怎麼看呢?正統與否是關係合法性的。槍桿子的確能出政權,但合法性一定要有超越性,並不完全是槍桿子說了算的。後梁代唐,這沒問題,這就是徹底的暴力革命,推翻了就推翻了。推翻了就搞徹底否定。朱溫自然可以說:老子就是比大唐強,大唐在我大梁面前就是一個垃圾。

後梁之後,是後唐、後晉、後漢,這三個都是沙陀軍事集團建立的王朝。你不能搞自我否定吧?石敬瑭否定老丈人李嗣源、劉知遠否定老上級石敬瑭,你們總不能這麼玩吧?後周也尷尬,後周是透過禪讓取代的後漢。而北宋也如法炮製,透過禪讓取代了後周。正統不正統,在後唐之後,該怎麼玩?

五代十國,到底誰才是正統糾結的這個正統有意義嗎

即便是改正朔、該服色、改五行,還是去不掉前朝底色。關鍵是:新王朝得有比舊王朝更高的超越性。這個超越性從哪來?也有辦法,那就是在國號上玩。後唐代梁,定國號為唐,這沒啥說的:我李存勖繼承的就是大唐衣缽,而且我也姓李。所以,後唐攀親戚找到了大唐。後晉代唐,定國號為晉,這就尷尬了:你石敬瑭跟晉朝和古晉國啥關係都沒有,因為你姓石啊。但沒關係,我在山西太原起兵,我就叫晉,就是春秋霸主古晉國。後漢代晉,定國號為漢,這就硬講道理:我劉知遠姓劉,漢朝也姓劉,所以自然要對標大漢王朝。沒啥理由,我就姓劉,就講這個道理。後周代晉,定國號為周,這就不好辦了:大唐、大漢,甚至山西的古晉國,全被前三個傢伙給用了。但不怕,郭威更牛,直接對標周朝。什麼梁唐晉漢,你們全都靠邊站,我大週一出、誰與爭鋒,我就是你們的祖宗。

北宋代周,定國號為宋,這時候只能發揮想象力了。三代鬱郁乎文哉,孔子都要從周。你趙匡胤還怎麼玩?有辦法,宋朝更牛。你周朝是厲害,但你的正統是從哪來的?是從商朝或殷朝來的。周朝代商之後,把商朝後裔分封到了古宋國。那好!我就叫宋。而且,我趙匡胤的老爹叫趙弘殷,命中註定就是要代周立宋的、弘揚殷商的。於是,《講談社·中國的歷史》中的一段話,如是說:從李存勖開始的“模仿從前的偉大王朝”戰術,到此已經登峰造極,已經上溯到殷朝了。而這夥人玩命在國號上做文章,唯一的目的就是證明自己的超越性,宣示自己的正統性。但是,日本還是低估了中國人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後來,党項人在西北搞割據,建立了西夏王朝。而李元昊定下的國號就是夏。夏商周,所以夏可比宋更古老,直接幹到了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