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大足石刻,中國石刻之鄉比龍門石窟更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菜單

大足石刻,中國石刻之鄉比龍門石窟更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在我國古代石窟石刻文化一直是比較盛行的,尤其是其中的洛陽龍門石窟和大同雲崗石窟更是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但是這兩個石窟卻並不是中國最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是石窟文化。早在龍門石窟入選之前,1999年12月重慶市大足縣的石刻群就成功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作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它也許並沒有中國的四大石窟有名氣,但是它仍舊有著自己獨特的美。

大足石刻,中國石刻之鄉比龍門石窟更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足縣位於重慶市的西郊,是中國的“石刻之鄉‘,這裡所說的大足石刻實際上是指大足縣境內的所有石刻群。大足石刻最早開鑿時間是初唐時期,經歷五代在兩宋時期雕刻活動達到頂峰,後一直持續到清朝時期。大足石刻文化的盛行與當地的地理條件以及當時的政治形勢有著重要聯絡。大足地處山區有著充足的石刻材料,但是受地形限制交通不方便,與外界聯絡並不多,但是這一限制在唐末時期被打破。唐朝末年,社會動盪戰火連天,身處北方的統治者逃至大足境內,同時到來的還有一批高僧和雕刻家,大足為他們提供了絕佳的雕刻場所,他們為大足石刻注入了新的文化、新的活力。大足石刻造像以佛教造像為主,道家儒家造像也在其中,受當時佛道儒三教並存,相互融合的影響,三教合一、兩教合一同在一個龕窟的造像也有出現。大足石窟體現了我國晚期石窟石刻藝術的最高水平,對我國古代各個時期的人文研究有著重要的意義。

大足石刻,中國石刻之鄉比龍門石窟更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大足石刻群據統計有70多處造像處,共計造像十萬多尊。其中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這五處石刻是大足石刻的代表。其中儲存最為完好的是寶頂山石刻,同時也是大足石刻群裡面造像最為精緻,規模最大的一處石刻。寶頂山上有一座依山而建的聖壽寺,聖壽寺的大佛灣和附近的小佛灣就是寶頂山的主要的石刻區。大佛灣位於聖壽寺的左下方,高度在8米至25米之間,在大佛灣的東、南、北三面佈滿了造像,造像沒有一處是重複。造像主題不一,唯一相同的就是所有造像造型精美,姿態優美。聖壽寺往右邊有一個石頭砌成的壇臺,高2。31米,長度在16。5米,這裡就是小佛灣了,這裡的造像主要分佈是在壇臺上面的石室和石壁。

大足石刻,中國石刻之鄉比龍門石窟更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另一處儲存比較好的石刻是北山石刻。北山古時叫做龍崗山,山頂有一座略微傾斜的白塔。北山佛灣摩崖造像最早的開鑿時間是唐朝末年,一直持續到南宋時期,全部摩崖造像造物數量接近一萬大部分都完好儲存下來了,主要是以佛教密宗為主題的。北山摩崖造像石刻風格典雅,造像造物細節刻畫精細,不同期的作品雲集各具特色時代特色。唐末時期的石刻就具有明顯的盛唐風格,造像體態豐滿,姿態端莊,衣著飄逸。五代時期作為唐與宋的過渡時期 ,這個時期的石刻有唐朝端莊古樸同時比唐朝又多了幾分秀麗,這個時期的造像也是整個北山石刻數量最多的造像。北山宋代時期的造像體型優美,衣著華麗,其中觀音石刻造像最為優秀有著”中國觀音造像的陳列館“ 之稱。

大足石刻,中國石刻之鄉比龍門石窟更早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五處石刻中有一處石刻是以道教為主題的石刻群,那就是南山石刻。南山舊時稱作廣華山,從前山頂上面是有一座道觀的,因此這裡的造像都是以道家為主題的。另外兩處石刻群石篆山石刻和石門山石刻則是屬於三教互相融合的造像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