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資訊古代聖旨的正確開啟方式,不是任何朝代都能做到,開口就是四字斷句

菜單

古代聖旨的正確開啟方式,不是任何朝代都能做到,開口就是四字斷句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我們最先聽到這句話,想必都是在古裝劇中。

太監宣旨的時候,開頭唸的就是這一句,也是這麼唸的。聽的多了,以致我們潛意識裡都沒覺得有什麼不對,甚至以為古代皇帝頒發的聖旨都是以這句開頭。

可事實上,這是我們的誤解。四字一斷句,這是不正確的,還有那種甭管什麼朝代開口都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的歷史劇,我們笑笑就可以了。

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古代聖旨的正確開啟方式。

古代聖旨的正確開啟方式,不是任何朝代都能做到,開口就是四字斷句

嬴政一統天下後,定名號“皇帝”,自稱為“朕”,命為制,令為詔,大秦萬世傳國玉璽上篆書“受命於天,既壽永昌”,以彰顯皇威。不過,現在已經很難考究當時的制詔開頭會怎麼說了,但肯定不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漢朝基本沿襲秦制,聖旨應該沒多大的變化。東漢蔡邕在《獨斷》中有云:

“ 漢天子正號曰皇帝,自稱曰朕,臣民稱之曰陛下。其言曰制詔,史官記事曰上。車馬衣服器械百物曰乘輿。所在曰行在,所居曰禁中,後曰省中。印曰璽。所至曰幸,所進曰御。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古代聖旨的正確開啟方式,不是任何朝代都能做到,開口就是四字斷句

魏晉南北朝時,“受命於天,既壽永昌”說辭改為“應天順時,受茲明命”,《晉書·元帝紀》有云:

“爰暨世祖,應天順時,受茲明命。”

意思是,順應天道時局,給你下達這樣的命令。

到了唐朝,皇帝的詔令一般由門下省頒發,因此以“門下,天下之本···”開頭。

宋朝沿用唐制,帝令開始被稱為“聖旨”。但也有了一些變化,有些皇帝會用“朕紹膺駿命”或“朕膺昊天之眷命”開頭,以示受命於天。

元朝的聖旨開頭就有意思了,不知道你能不能看懂:長生天氣力裡,大福廕護助裡,皇帝聖旨···

(“長生天”是草原的最高天神,意思就是祈求天神庇佑)

到了明朝,太祖朱元璋與臣下誥敕命中首稱“奉天承運皇帝”,例如,有近白話文的聖旨開頭直接寫“奉天承運的皇帝教說與西番地面裡應有的土官每知道者···”,說明“奉天承運”是皇帝的修飾詞。

因此,聖旨開頭的第一句,最正確的是不用斷句,直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或者“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也沒什麼毛病。

清朝也是沿用明代的稱法。

古代聖旨的正確開啟方式,不是任何朝代都能做到,開口就是四字斷句

可見,古裝劇中那些太監的斷句是不正確的。要是明代以前的詔令出現這句話,那更是貽笑大方!

不過話說回來,如果你知道了聖旨第一句話的排版,那就不難理解我們為什麼會念錯了。

由於古代有“平抬”的書寫習慣,皇帝貴為“天子”,故而在聖旨上“天”與“皇帝”平齊,“皇帝”兩個字要換行寫,和“天”同排,於是我們誤認為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貌似也符合我們斷句的習慣。

電視劇誤導了我們這麼多年,不得不說,編劇們該長點心了!